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影响
2
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3
部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以上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外交是怎样的外交?
屈辱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南京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
——《周恩来传》
1.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坚持独立自主,实质上就是要坚持中国人民根据自身利益和国情所选定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内外政策,坚持由自己解决内部事务,走自己的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因为新中国刚刚诞生,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2.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经济建设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1950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印度共和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瑞士联盟、芬兰共和国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
影响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首次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
互相尊重主权
③重申: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
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初露锋芒日内瓦  周恩来舌战群雄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万隆会议
②时间:
1955年
③地点:
印度尼西亚万隆
④会议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情 景 再 现
印度尼西亚总统:我们各个民族和国家不再是殖民地了。现在,我们已经取得自由、主权和独立。让我们团结起来,同舟共济,共同促进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与繁荣.
泰国代表: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锡兰代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国家,它现在在共产党的统治下正图谋对邻国进行共产主义的颠覆活动。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针锋相对
坚决驳斥
置之不理
沉默是金
No.1
No.2
【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
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会有什么后果?
求同
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说说中国和与会的亚非各国,有哪些
“同”有哪些“异”?
①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③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
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各方人士请周总理签名留念
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2015年4月24日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同其他各国领导人一起走上万隆的亚非大道,举行历史性步行,象征着领导人们缅怀先贤走过的足迹。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
民之间友好合作
的精神。
“万隆精神”
2015年4月24日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同其他各国领导人一起走上万隆的亚非大道,举行历史性步行,象征着领导人们缅怀先贤走过的足迹。
4月22日周总理作息表
7:40接待来访的日本代表团团长高崎
8:30出席中国同印度尼西亚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协定签字仪式
9:00-12:00出席各代表团团长会议13:00宴请老挝代表团全体成员
14:00参加亚非会议决议起草委员会会议16:00-19:00出席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19:00宴请出席会议的印度尼西亚、锡兰(今斯里兰卡)、阿富汗、尼泊尔、叙利亚、菲律宾代表团团长
21:30出席沙特阿拉伯代表团团长举行的酒会
22:25去印度总理尼赫鲁驻地同印度、缅甸、越南、老挝、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3:00请埃及代表团长纳赛尔总理等吃夜宵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展示的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气度,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与会的各国代表的和国际论的高度评价。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春天到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
看花的人已经走了…… 离开我们了 他不再回来了 然而
海棠花依旧开得鲜艳
思考: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国力强大是提高国际地位的根本保证。
脱贫
维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堂小结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