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冲淤原理专题——以崇明岛为例(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冲淤原理专题——以崇明岛为例(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冲淤原理专题——以崇明岛为例
◆资料1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分析】
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①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
②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
③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
④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
⑤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3.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崇明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地转偏向力)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
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使沙洲位置发生移动。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形成过程:
长江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
由于其河口地区为宽广的大陆架,水下地势平缓,且水面开阔,加上海水顶托作用,使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水下沙坝;
潮汐与波浪也在不断对泥沙进行搬运与堆积,使水下沙坝不断发育,最终露出水面,形成河口冲积岛。
冲积岛
地形
输沙量
海潮
径流量
含沙量
河口地势平缓
中上游落差大
海水顶托
潮汐、
波浪
外力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崇明岛的未来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Chongming Island
(1)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
(2)围海造陆使崇明岛的面积扩大
(3)中上游水库的修建及防护林建设,使长江输沙量减小,崇明岛发育速度可能减缓(植被破坏产生相反影响)
(4)河口采沙活动可能减缓崇明岛发育速度
(5)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崇明岛部分低地可能被淹没,面积减小……
长江河口地貌的历史演变图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泥沙淤积与海潮侵蚀的对比关系影响着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变化成陆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与潮流(潮流指海水受潮汐影响所产生的周期性流动)1981年后,长江入海泥沙开始呈现减少趋势,2016年长江口南岸滩涂仍处于淤涨状态,但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泥沙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机场选址于海堤之外的潮滩上,采用“围海造陆,预留滩涂”的方案建设;时隔2年,长江来沙锐减对机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下图示意1985年和2016年长江口三角洲的形态。
(1)指出1985年后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面积变化并说明原因。
变小。原因:1985年以后,长江人海泥沙不断减少,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海潮侵蚀逐渐大于泥沙淤积,导致长江日水下三角洲面积变小。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泥沙淤积与海潮侵蚀的对比关系影响着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变化成陆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与潮流(潮流指海水受潮沙影响所产生的周期性流动)1981年后,长江入海泥沙开始呈现减少趋势,2016年长江口南岸滩涂仍处于淤涨状态,但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泥沙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机场选址于海堤之外的潮滩上,采用“围海造陆,预留滩涂”的方案建设;时隔2年,长江来沙锐减对机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下图示意1985年和2016年长江口三角洲的形态。
(2)说明2003年以前与2003年以后长江口南岸滩涂沉积的泥沙主要来源的差异。
2003年以前,南岸滩涂沉积泥沙主要来自于长江携带到江口的泥沙;
2003年以后,潮流带来的泥沙多于河流,成为南岸滩涂沉积泥沙的主要来源。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泥沙淤积与海潮侵蚀的对比关系影响着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变化成陆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与潮流(潮流指海水受潮沙影响所产生的周期性流动)1981年后,长江入海泥沙开始呈现减少趋势,2016年长江口南岸滩涂仍处于淤涨状态,但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泥沙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机场选址于海堤之外的潮滩上,采用“围海造陆,预留滩涂”的方案建设;时隔2年,长江来沙锐减对机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下图示意1985年和2016年长江口三角洲的形态。
(3)说出长江来沙锐减,为保护浦东机场应采取的对策。
采用人工促淤技术;兴建岸线保护工程。
◆资料2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本报上海6月26日电 今年6月初,当一条长达6500米的“八五”标准大堤,在崇明岛西北端长江北支滩涂上合龙时,崇明岛面积又“长”了1.5万亩。长江每年夹带约4.7亿吨泥沙下泄,在入海口处因受咸、淡水的相互顶托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周围,每年形成2万亩沙洲或滩地。50年中崇明县开展大小围垦工程50多次,累计围垦滩涂80多万亩,使全岛面积由解放时的60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1200平方公里,增长了1倍。从80年代中期起,县乡村三级所属的40多万亩垦区,每年生产的优质稻米、生猪、禽蛋、牛奶、柑桔等农副产品均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水产品占到90%以上。
     (童学理)《人民日报》1999年06月27日第4版
人类活动
哪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崇明岛的发育?
围垦滩涂
填海造陆
中上游破坏植被
岛屿发育加速
中上游建水库和防护林
河口
采沙
岛屿发育减缓
◆资料2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从1955年冬开始,崇明县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至2000年,全县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崇明县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了一倍以上,崇明县由中国的第四大岛升为第三大岛。
【资料分析】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岛内河网化密度非常高(达9%),河道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岛内土地出现坍失。由于河道引排不分,造成沟、河水体循环污染。
引发赤潮;引发洪灾;破坏海岸生态。
崇明岛“海上花园”计划总体规划布局
根据崇明岛域自南向北的地带性规律,结合岛域东西两端的特色空间要求和道路布局特征,整个岛域总体布局将形成五大功能分区。
分区1:崇东分区(大通道景区与生态示范、休闲运动区)
分区2:崇中分区 (中央森林区与休闲度假、教育研创区)
分区3:崇北分区 (主题乐园区与有机生态农业展示区)
分区4:崇南分区 (田园城市化中心城区)
分区5:崇西分区 (生态景湖区与环湖度假、国际会议办公区)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三模拟)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目前,我国成规模、可观赏的“潮汐树”景观仅存于辽河口一带。下图示意辽河口位置及潮沟地貌景观图。
比较涨潮、落潮的流速差异,简述潮汐塑造潮沟的过程。
落潮的流速快于涨潮。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淤积为主,当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冲沟,随着每天潮涨潮落,伴随着溯源侵蚀和侧蚀等活动,汇流面积不断增加,沟槽逐渐加宽加深,分汊也不断增加。
游荡型河道形成的条件主要是:
来沙量多,强烈的泥沙堆积使河床不断抬高;
流量变幅大,水位暴涨暴落;
河床边界沉积物抗冲蚀性弱,河床对水流的约束性差。
游荡型河流:河槽宽浅、主流位置迁徙不定,河心沙滩较多,水流散乱的河道。
河流的冲淤——游荡性河道、辫状水系
材料: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8)
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2分);河流含沙量大(2分);
汛期时河流带来上游泥沙进入宽谷,宽谷地势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许多水下浅滩(2分)
枯水期时,沙洲和沙岛出露,众多沙洲和沙岛把河流分成多股河水,形成辫状水系。(2分)
治理游荡型河流,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修建水库,发展淤灌和河床整治等。
长江水位高或来水量大时,会对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形成顶托作用。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随后对香溪河进行考察发现,该河口段含沙量远大于其上游段,却与长江水含沙量相近,河口段淤积严重。2010年后,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河口段的淤积不断减轻。读香溪河汇流段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3年以前,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上游来沙量少 B.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
C.汛期长江干流顶托强 D.枯水期香溪河冲刷明显
2.2003年后,与香溪河河口严重淤积无关的是( )
A.香溪河流速加快 B.汛期长江干流顶托
C.枯水期长江干流顶托 D.香溪河河口朝向
3.2010年后,香溪河河口淤积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A.香溪河径流量增加 B.香溪河含沙量减小
C.长江干流输沙量减少 D.长江干流流量减少
2003三峡大坝蓄水
2010金沙江电站
淤积严重
淤积不断减轻
淤积不明显
2003三峡大坝蓄水
2010金沙江电站
顶托
长江水位高或来水量大时,会对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形成顶托作用。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随后对香溪河进行考察发现,该河口段含沙量远大于其上游段,却与长江水含沙量相近,河口段淤积严重。2010年后,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河口段的淤积不断减轻。读香溪河汇流段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3年以前,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上游来沙量少 B.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
C.汛期长江干流顶托强 D.枯水期香溪河冲刷明显
2.2003年后,与香溪河河口严重淤积无关的是( )
A.香溪河流速加快 B.汛期长江干流顶托
C.枯水期长江干流顶托 D.香溪河河口朝向
3.2010年后,香溪河河口淤积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A.香溪河径流量增加 B.香溪河含沙量减小
C.长江干流输沙量减少 D.长江干流流量减少
淤积更明显
1.长江顶托弱
2.长江水位下降,香溪河水落差增大
顶托
2003三峡大坝蓄水
淤积不明显
“汛淤枯冲”
长江水位高或来水量大时,会对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形成顶托作用。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随后对香溪河进行考察发现,该河口段含沙量远大于其上游段,却与长江水含沙量相近,河口段淤积严重。2010年后,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河口段的淤积不断减轻。读香溪河汇流段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3年以前,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上游来沙量少 B.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
C.汛期长江干流顶托强 D.枯水期香溪河冲刷明显
2.2003年后,与香溪河河口严重淤积无关的是( )
A.香溪河流速加快 B.汛期长江干流顶托
C.枯水期长江干流顶托 D.香溪河河口朝向
3.2010年后,香溪河河口淤积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A.香溪河径流量增加 B.香溪河含沙量减小
C.长江干流输沙量减少 D.长江干流流量减少
2003三峡大坝蓄水
2010金沙江电站
淤积严重
2003三峡大坝蓄水
含沙量大,顶托明显
不管汛期还是非汛期,长江水均倒灌香溪河
水位上涨,流速减慢,淤积加重
高水位运行,容产生顶托
对向香溪河口,易进沙
长江水位高或来水量大时,会对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形成顶托作用。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随后对香溪河进行考察发现,该河口段含沙量远大于其上游段,却与长江水含沙量相近,河口段淤积严重。2010年后,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河口段的淤积不断减轻。读香溪河汇流段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3年以前,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上游来沙量少 B.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
C.汛期长江干流顶托强 D.枯水期香溪河冲刷明显
2.2003年后,与香溪河河口严重淤积无关的是( )
A.香溪河流速加快 B.汛期长江干流顶托
C.枯水期长江干流顶托 D.香溪河河口朝向
3.2010年后,香溪河河口淤积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A.香溪河径流量增加 B.香溪河含沙量减小
C.长江干流输沙量减少 D.长江干流流量减少
2003三峡大坝蓄水
2010金沙江电站
严重淤积
淤积减轻
淤积不明显
2003三峡大坝蓄水
2010金沙江电站
上游电站蓄水拦沙
“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题组重点
三角洲
联 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