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 教案

资源简介

《第 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
3、了解当地的尊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了解当地的尊老风俗。
【教学难点】
体会当地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搜集一种最喜欢的成长风俗以及相关物品;调查自己与家人的生肖故事和相关风俗
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提前向爸爸妈妈搜集一些与自己成长有关的风俗以及相关物品;调查自己与家人的生肖故事和相关风俗。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下个星期一是什么日子吗?在端午节期间你都做了哪些事?
(生答)师:同学们在端午节的时候都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吃粽子、戴五彩绳等等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文化的传承就是风俗。俗话说:“一方一俗。”每个风俗都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咱们当地独特的风俗。(板书:风俗就在我身边)
二、课中探究,体验生活
活动一 风俗伴我成长
第一部分:游戏猜一猜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音频(出示课件新生儿哭声,生答)
2.师:随着这一声啼哭,一个新的小生命出生了。(课件出示一位学生刚出生照片)其实这个新生儿是你们其中的一员,他就坐在你们中间。你们能猜猜他是谁吗?生猜想回答。
3.师:同学们猜不出来很正常,刚出生的孩子都长得差不多,而且你们的家长也会做一件相同的事情,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红鸡蛋)在我们当地,孩子出生后三天,家人都要把鸡蛋煮熟,然后染上红颜色,送给外婆家,这叫作报喜。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红色的鸡蛋去报喜呢?生回答。
4.师:红色是传统喜庆色,蛋,谐音“诞”,也叫喜蛋。父母带上红鸡蛋去报喜喜庆,表达欢喜心情。红色可以避去灾祸,保佑新生命平安健康。
5.师:除了用红鸡蛋报喜,还会在自家门口挑红子。见过吗?(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在我们当地多数是生男孩在红子上加挂书和弓箭,表示能文能武,生女孩则挂蒜头和筷子,表示会精打细算过日子。这红子还能告知外人此家有新生婴儿,不要有吓着孩子的动作行为。报喜、挑红子这些都是宝宝刚出生时,咱们当地的风俗。
6. 师:同学们,你们刚出生的时候很小还不懂事,家人们就为你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谁还想说一说?生自由回答。
第二部分:成长风俗我介绍
1.师:除了报喜,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还有许多风俗伴随着你,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一种最感兴趣的成长风俗,以及和成长有关的物品,同学们都带来了吗?举起来给老师看一看。先在小组中分享你带来的物品及成长风俗,等会我们全班分享。
2.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非常投入,现在谁能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了解到的风俗以及物品?
预设生 1:我带来了我的胎毛笔,这是在我满百天的时候,妈妈给我剃头,用当时收集起来的胎发制作成的,这是从娘胎里长出的头发,而且也是我第一次理发所以弥足珍贵,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
师:你调查的真仔细,过百天是伴随你们成长的风俗,而且爸爸妈妈还给你还给你准备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礼物,真是很幸福。给孩子过百天可是我们当地很重要的风俗之一。关于过百天你还想补充什么,你还带来了什么?
预设生 2:过百天的时候,家里人给我穿了百天衣,这叫百天衣,穿百天衣的时候还要说一段话:姑穿上,姨提上,到老活到九十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补充)
师:关于过百天你还想补充什么,你还带来了什么?
预设生 3:我带来了我的百天照片,这是我一百天时候的样子。
师:是的,看来除了百天衣,照百天照也成为了我们当地的风俗。
师:你们不仅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而且还留下了这么多值得回忆和珍藏的物品,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自由回答)
3.师:同学们还调查了哪些成长风俗呢?
预设生 1:我调查到的成长风俗是抓周,在我一周岁的那天,妈妈在地上准备了许多物品:算盘,书,笔墨,印章,尺子,钱币等,让我随意抓取,当时我抓到的是......,妈妈说我长大以后会......家里人都很开心!
师:还有谁向父母了解了抓周这一风俗?你抓到了什么?你抓到了什么?
(生答)
师:抓周是一种父母期望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的风俗,在一周岁时举行。父母会用心的给你准备许多物品。这些物品又有什么寓意呢?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抓周的物品,生自由回答)
师:其实不管抓到什么,都希望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抓周时父母这么用心的准备这些物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家人对未来的期望)不管抓到了什么都代表了美好寓意。
4.师:同学们还知道在我们当地哪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呢?(生根据自己的调查以及搜集的物品回答:长命锁、猪惊骨、银手镯等)
5.师:同学们了解到了这么多伴随你们成长的风俗,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当地比较隆重的庆祝宝宝出生的一个风俗叫送米糖,你去喝过送米糖的喜酒吗?
生回答。
师:如果是女宝宝是在出生第 9天,男宝宝是在出生第 12天。在送米糖的这一天,外婆家要准备小米、红糖、面粉,姥姥亲手做的小被子衣服等,其他长辈要送见面礼。
师:在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你知道是什么?铰头,这也是送米糖的风俗之一,送米糖进行完这些仪式后,亲朋好友就要去做什么呢?(喝喜酒,小孩子还会每人发一个红包)是的,收到红包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6.师小结:看来伴随我们的成长风俗真不少,咱们中国是一个携幼爱幼的国家(板书:携幼爱幼),有许多风俗都与孩子们成长有关,比如我们刚才了解到的(边说边出示课件学生成长照片)刚出生报喜;送米糖,过百天,抓周......,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之所以能传承下来,你能从这些成长风俗中感受到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爱)
活动二:十二生肖风俗
1.师:上官老师在出生的时候也收到了长辈赠与我的礼物呢,你们瞧,就是这枚生肖牌(课件出示)仔细看上面刻的是什么呢?没错是一匹马,上官老师的生肖是马。
2.师:你的生肖是什么?(生回答:虎)属虎的还有谁?)除了属虎的同学,还有属什么的?
3.师:老师根据你的生肖和现在所处的年级能推测出你的出生日期是 2010年,对吗?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神奇吗?读了 73页阅读角的内容,你大概就知道了。
(生读)
4.师:老师是如何推算出你的出生年份的呢?是的,根据生肖的排序周期以及现在所处的年级。原来十二生肖当中还有这么多的文化呢!十二生肖具体有哪些呢?谁能一口气说出来?
(生答)
5.师:你不仅一口气说出了十二生肖,而且还准确地说出了它们的顺序。今年是什么生肖年呢?
(生答)
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序,我们知道明年是?后年是?我们知道生肖猪是排在最后的,过完生肖猪年下一年是什么生肖年?对是鼠,生肖是十二年一个循环周期。看来同学们对十二生肖风俗掌握的很熟练呢!其实刚才你们不仅说出了十二生肖的排序还把它和十二时辰联系起来了,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有什么关系呢?有知道的吗?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观看视频了解一下。(课件播放视频)
6.师:同学们通过看这个视频你们想说什么?十二生肖作为我们身边的风俗,世代相传。关于十二生肖的风俗故事还有哪些呢?同学们拿出课前调查表二,一起交流分享。
预设生 1:我的生肖是虎,我分享的是关于虎的生肖故事......
预设生 2:关于虎的风俗故事我还要补充,这是我小时候穿过的虎头鞋。学生展示实物,虎头鞋的鞋头上是一个威风凛凛的老虎头,有耳朵、鼻子、眼睛、嘴巴和胡子,非常逼真可爱。这师奶奶一针一线为我缝制的虎头鞋,老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能吞噬鬼魅,驱邪避灾,给我穿上虎头鞋就能为我壮胆,保护我健康安宁,这就是穿虎头鞋的风俗。我们当地大部分小孩子都穿过虎头鞋呢!
预设生 3:我妈妈的生肖是鸡,我分享的是生肖鸡的故事。妈妈跟我讲过,在立春的时候奶奶给我缝了一个大公鸡戴在头上,这叫“迎春鸡”,可以祛病避灾,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出示迎春鸡的实物)这是奶奶当时给我缝的迎春鸡。
预设生 4: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我们当地的风俗是理发和吃豆子,在当天理发也叫剃龙头,有句俗话说: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7.师小结:同学们分享的生肖风俗确实精彩。生肖风俗不仅是我们当地的风俗,也是我们国家的风俗。而现在更多的人把生肖作为是春节的吉祥物,成为了风俗文化的象征。而在世界的多国,还会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的新年祝福。每个生肖都有独特的寓意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文化(板书:文化),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继续了解与“十二生肖”有关的风俗和故事。
活动三 尊老敬老,从我做起
1.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我们当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比如说在我们当地会给老人过寿。不仅你们课前做了调查,老师也在课前搜集了资料呢,这是哪位同学给老师提供的照片?
2.师:请你给我们讲一讲这是在为谁过寿?(生介绍为老人过寿的详细情况)师补充:在我们当地逢十的整寿备受重视,如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的寿辰被称为大寿。但是做大寿是有讲究的,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即逢十的整寿必须提前一年做寿,也称“做九头”。六十岁的寿辰要五十九岁生日时做。
3.师:你参加过老人的祝寿宴吗?在我们当地给老人祝寿要准备什么呢?(生答)
4.师:为什么要准备寿桃呢?这些寿桃是什么样子?预设生答: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长久”之意。预设生答:面条长而瘦,吃长寿面能长寿。
5.师:在祝寿宴上不仅送礼物,还要说祝寿词呢?谁来说一说?生回答。
6.师:在我们当地尊老敬老的风俗还有哪些呢?生:重阳节,陪老人登高赏菊团圆等。
7.师补充:我们当地尊老敬老的风俗还有很多呢!如闰年闰月给父母买鞋子,叫闰月鞋。老人 66吃闺女一刀肉等等。报答父母的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8.师:同学们,除了特殊的日子,为老人做这么多事情。平时你是如何尊老敬老的呢?
(板书:尊老敬老)
生答。
(师出示课前搜集的学生为老人做事情的照片)
师:虽然老师只采集了一部分同学的照片,但是相信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会做,而且也都做过对吗?当我们为老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老人的心情会怎么样?
9.提升小结:不仅我们会尊老敬老,我们国家也制定了相关老年人优惠政策:年满 60岁以上老人,国家会按月发放养老补贴。而且年龄越大,补贴就会越多呢!(出示课件)同时在尊老敬老方面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为我们做了表率!(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习爷爷是如何做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我们当地的风俗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板书:传承)
10.师:这节课同学们听课都非常认真,老师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请从桌洞中拿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关于成长风俗、生肖风俗、尊老敬老风俗的介绍卡片)请生读一读,并带回去和同学、家人、朋友分享交流。
11.师总结:携幼爱幼助成长,生肖文化悠久长,尊老敬老好美德,代代相传永不忘。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除了我们这节课了解到的在咱们当地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同学们在课后搜集:
1.调查了解我们当地奇妙的节日风俗,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了解它的来历和风俗。
2.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变革的风俗。
课后评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_______密切相关。
2. 生肖也_______,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生肖的周期为_______年。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中国的“十二生肖”即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二、我会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俗是一种过时的东西,不要也罢
B. 满月时风俗寄托了战备对晚辈美好的祝愿
C. “十二生肖”的风俗没有任何意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
A. 爷爷过生日时,我和爸爸定做了一个寿桃,祝爷爷身体健康
B. 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不需要过生日了
C . 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旅游,爷爷你自己过生日吧
三、写一写
1. 伴随你成长的风俗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人哪些美好的祝愿?
2.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都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在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风俗就在我身边》课后反思
《风俗就在我身边》这一主题的重点是基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从身边的风俗细节中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适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教学中我选取了本班学生生活中的风俗,如爱幼、尊老等,唤醒他们与风俗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风俗背后的寓意、传统美德等深层价值的学习。
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不是传授者,而是整个活动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本节课从课前体验开始,就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紧扣当地风俗这一重点,让学生调查自己最感兴趣的成长风俗以及相关物品,调查自己与家人的生肖故事等,课上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从学生自己的事说起,把生活融进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物品和调查到的风俗时,每个学生都是娓娓道来,声情并茂,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述着自己所了解到的风俗。而我也积极地配合他们,适时地引导、补充、提升,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强烈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分享学会交流合作,提升综合素养。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课堂活动通过谈话、猜一猜等方式引入风俗话题,让学生分组交流,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积极,分享彼此了解的风俗,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这种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课堂学习与学生显示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中我又明白学生更需要评价的激励,课堂中,我们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努力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话语中及时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评价,给予肯定,让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效仿,继而发散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性。在这节课堂中,我始终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及时提取学生言语中有价值的信息,“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你分享的生肖故事着实精彩,我学习到了!”“你的祝寿词不仅包含了对长辈的关爱,还很有文化内涵呢!”“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感情!”“你能为老人做力作能及的事情,真是孝顺的孩子!”......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语,就如同一把把钥匙,开启孩子们善于表达和思考的智慧之门。
三、课后延伸,传承美好文化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社区扩展;教学本节课时,我选择了本班学生生活中的风俗,如爱幼、尊老等,唤醒他们与风俗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风俗背后的寓意、传统美德等深层价值的学习兴趣。收集学生为老人过寿的照片,组织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了解为老人祝寿时的相关风俗,紧接着提问还有哪些节日与尊老敬老有关,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由回答,我及时给予评价和补充当地的尊老风俗;再层层递进提问学生平时是如何尊老敬老的,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最后提升总结国家的尊老优惠政策和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我们做的表率等,通过这一系列情感体验,让学生对尊老敬老的情感有了升华。本节课的最后我精心为学生们准备了当地风俗小卡片,包括:成长风俗、十二生肖风俗、尊老敬老风俗,有课上学习交流过的,也有没有调查到的风俗补充,让学生将卡片带回去与其他同学、家人等分享,实现真正的将优良风俗传承传递,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