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素材(李老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素材(李老师)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 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 它创造出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的, 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老舍
领略文之味
领略诗之味
领略学之味
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
黛玉教诗,香菱学诗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她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
作诗
拜师
读诗
谈诗
2.浏览全文,找出直接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
1.通读全文,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正面描写
3.跳读课文,筛选侧面描写香菱的语句。
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朗读并比较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第一首:措词不雅
第二首:过于穿凿
第三首:精血诚聚
评点: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第49回开头即评此诗: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探究:对于香菱作的诗,找出文中的评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
首先,要多读。
其次,学一流的诗。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探究讨论: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提示1:黛玉的“教”有什么特点?
提示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乐学
善学
苦学
教的得法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悬想”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苦索”阶段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顿悟”阶段
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乐学)
讲授要领
香菱谈诗
(善学)
欣赏讨论
香菱作诗
(苦学)
创作扶持
精华灵秀
执着追求
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
概括全文
课堂结语
真感谢曹雪芹,他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可亲、可敬、可叹的女性形象,还我们领略到香菱学诗,意趣无穷。而且,从香菱的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让我们领略了学习语文甚至做学问的方法:多读,有选择地读,要有好的老师指点,要勤奋、刻苦,要大胆创作,敢于想像。这正是我们学习成功的秘诀。
写一写: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
1)学习兴趣,有“趣”者事竟成
2)有自信
3)勤于实践,多方尝试
4)师教有方,徒学不怠
5)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6)重诵读、理解、感悟
7)立意要紧,形式服务于内容
8)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