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共22张PPT)(全一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共22张PPT)(全一课)+教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7 我们的衣食之源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一个老汉八十八, 先长胡子后长牙
白白胖胖, 老鼠最爱
花开节节高, 籽粒香喷喷
玉米
大米
芝麻
白白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育秧
插秧
田间管理
收割
碾米





弯腰低、双腿半蹲、左手拿秧苗、右手插秧、重复动作,持续时间大约3分钟……
你愿意来尝试吗?
当农民伯伯在田间插秧苗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果是自己遇到时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在田间插秧时很有可能会突然下雨或者被小动物咬伤,好像有点危险。
一直弯着腰和半蹲的时候我的腿好酸,不知道那些叔叔阿姨怎么坚持的。
一遇到困难我可能就想退缩,更何况是在辛苦劳作时,农民伯伯真辛苦。
………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 从而不知珍惜。 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 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悯 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这个节日的设立, 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 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 幸福感、 获得感。 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每粒米都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粮食, 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
畜牧业是饲养家禽、家畜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食和禽蛋的需求,现在农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
我国草原辽阔,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以放牧牛羊为主。
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使命。
我国的渔业一般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
你穿的衣服是以什么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除了衣食离不开农业, 其它行业, 如你家的房子, 用的家具, 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你外出乘坐的车、 船与农业有关系吗?
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如果没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我们将寸步难行。
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农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 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同时, 农业还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我们国家作为农业大国, 一直把解决好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国家重视农业、 发展农业, 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农民的劳动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相信同学们在学完这课内容后对农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多关注农业的发展。
小试牛刀
1、 下面哪种物品来自种植业是( )
A、 鸡蛋 B、 大米 C、 猪肉
2、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的( )
A、 工业 B、 种植业 C、 畜牧业
3、 下列关于畜牧业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 畜牧业是饲养家禽、 家畜的农业生产活动。
B、 畜牧业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食和禽蛋的需求。
C、 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以打鱼为生。
B
A
C
谢谢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 体会农业生产者的辛勤劳动。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珍惜农产品, 尊重劳动者。
认识到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用具
教师:1. 准备有关大米生产过程的图片、 以大米为原料做成的美食图片等
学生:1. 准备卡片、 彩笔或者颜料
相关资源
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农作物谜语
反馈指导: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3个农作物相关的谜语,组织各小组开动脑筋,猜猜它是谁,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课件展示寿司、粽子、米线等用大米制作而成的美食,引发学生思考白白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总结: 同学们可太厉害啦!都猜对了!谜底分别是玉米 大米 芝麻, 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呢!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食都是由大米制作而成的。 那么, 同学们,你们知道白白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猜谜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大米的用途,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米从哪里来, 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体验耕种, 探寻大米由来
反馈指导: 1. 课件出示有关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的图片,打乱图片顺序, 请学生重新排序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排序和理由;教师及时公布正确排序,让学生认识到大米的种植过程,感受大米由来的繁琐。 2.播放插秧要领介绍的视频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插秧体验(教师适时指导动作:弯腰低、双腿半蹲、左手拿秧苗、右手插秧、重复动作,持续时间大约3分钟);请上台体验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当农民伯伯在田间插秧苗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果是自己遇到时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教师总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出明末清初时期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 从而不知珍惜。 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 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设计意图:通过水稻种植体验活动, 学生知道了大米的种植过程, 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三:珍惜劳动成果
反馈指导: 1.教师总结之前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组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会如何珍惜粮食;教师适时用课件出示珍惜粮食的小贴士:适量点菜、 光盘行动、 打包剩菜等。 2.课件出示诗歌《悯农》并请同学们共同朗读,在诗歌中感受到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农民丰收节图片并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及意义,让同学们感受到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教师总结: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 幸福感、 获得感。 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每粒米都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粮食, 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朗读古诗和分享故事, 增强学生珍惜粮食、 拒绝浪费的意识,体会农业的重要性,并且引导他们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四:农业包罗万象
反馈指导: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资料,认识到农业生产种类包罗万象,感受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教师及时带领学生总结农业中产业形式的特点或作用。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以下问题:你穿的衣服是以什么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除了衣食离不开农业, 其它行业, 如你家的房子, 用的家具, 与农业有什么关系?你外出乘坐的车、 船与农业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随后教师及时总结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如果没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我们将寸步难行。
教师总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业。 因此, 我们要重视农业、 尊重农业、 感恩劳动, 更要珍惜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 不随意破坏、 不故意浪费。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探究的方式,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思考。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农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 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同时, 农业还为工业提供原材料, 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我们国家作为农业大国, 一直把解决好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国家重视农业、 发展农业, 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农民的劳动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相信同学们在学完这课内容后对农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多关注农业的发展。
七、板书设计:我们的衣食之源
探寻大米由来
珍惜劳动成果
农业包罗万象
八、作业布置:发挥想象,我们在日常中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珍惜粮食,助力农业生产。
九、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我国的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组织教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耕文化历史悠久。 但当前, 绝大部分四年级的学生, 包括很多农村的学生, 都远离农事劳作, 对农业生产相关方面缺乏了解。 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 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餐桌上的食物作头切入点, 引导学生了解农业,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
通过课堂学习, 学生了解到大米的生产过程、 农业的主要种类以及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朗读古诗、 交流故事等环节中, 学生懂得了珍惜粮食、尊重农业劳动者。 这一课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 教师如果将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 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或许可以达到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