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通过时间轴,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创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图片导入 展示“袁大头”,设问货币上的“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为何袁世凯的头像会出现在货币上? 以图片为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知识讲解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讲述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 通过地图,学生初步感知武昌起义后的社会形势,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2.概况 教师讲述1911年,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并展示相关图片和材料。 学生通过图片和史料,感知当时孙中山的威望。 通过图片和材料,加强学生对史实的了解。通过自主阅读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让学生自主阅材,说说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内容。教师呈现相关图片、介绍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中华民国建立的内容。教师通过时间轴解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通过时间轴,学生对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过渡: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将迎来国治民安的新气象呢?知识讲解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教师展示时间轴,讲述袁世凯的个人经历,突出袁世凯一步步的大权在握。 学生通过时间轴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袁世凯。 通过时间轴,让学生了解袁世凯其人。教师展示两段材料,让学生分析当时列强对袁世凯的态度和临时政府的内部矛盾。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理解百列强对袁世凯的态度和临时政府的内部矛盾,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史料意识,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教师用图示呈现当时中国各方对袁世凯的态度。设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又是如何处理的。从而过渡到下面的学习。 学生通过图示更加清晰的掌握袁世凯在当时的有利处境。 通过图示,清晰呈现各方对袁世凯的态度,便于学生直观了解。2.过程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失败,进而孙中山为了实现共和,愿意推举袁世凯。 通过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对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有更清楚的认识。教师展示材料和图片,讲述1912年,清帝退位。 学生通过图片和材料了解这一史实。教师让学生阅读材料,说说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革命果实的。最后教师再以时间轴的方式直接,配以相关图片。 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回答。 通过自主阅读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过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为了进一步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等人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知识讲解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教师讲述,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这部分的知识。2.内容 教师呈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内容说说其体现的原则。 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回答。 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史料意识,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3.意义 教师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原则,进而引导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这部分的知识。随堂练习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2.《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下列关于第二次“大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 D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某班同学要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的是( C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成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⑤武昌起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民国此举意在( A )A.得到帝国主义支持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彻底推翻封建主义D.解决国内根本矛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有人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辞职是必然的;也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手相让,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不会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请同学们分成两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辩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