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9《生活离不开他们》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9《生活离不开他们》教案

资源简介

3.9《生活离不开他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的服务,感受这些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懂得社会分工需要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的工作,各行各业劳动者知识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重难点:
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有弹性的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二、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玩儿一个职业猜猜看的游戏。
师小结:通过游戏我发现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非常的丰富,反应特别快,接下来,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走进今天的课堂,准备好了吗
(一)谈话导入
师:除了游戏中我们了解到的职业,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为我们提供服务与方便?
师小结:看来呀,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可真不少,他们提供的服务与方便,保证了社会的有序运转,尽管分工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那就是劳动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地引出劳动者的概念,初步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离不开劳动者的付出。]
(二)七嘴八舌话职业
师:长大后,你们也会面临职业的选择,现在让我们乘坐奋斗号列车,穿越到二十年后,梦想小镇到了,这个小镇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小镇,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吧。谁来读读活动要求?来,孩子们,拿出小镇平面图,开始吧。
师:我看同学们都讨论完了,哪个小组想上台分享?
师:老师还想调研一下其他同学的择业情况,只汇报职业就可以了,谁来汇报?
师:孩子们看,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的同学选择了:教师、医生、法官、交警、记者这几个职业,看来大家都已经选到了自己心仪的职业,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有了你们的加入,小镇居民的生活会更美好。
但是像环卫工人、农民、建筑工人这些职业却很少甚至没有人有人选择(边说边贴各种职业的头像),为什么呢?
生:师:那大家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离开这些劳动者吗?
师:这样看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非常重要,可是小芳同学却这样说:“我的爸爸时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好多人听他指挥,小方的爸爸没法比,他只是进城务工的人。”你赞同小芳的说法吗?
生:是啊,尽管不同的职业在劳动方式上存在着差别,但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设计意图:创设了梦想小镇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选择职业、辩论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劳动者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身入其境验职业
师: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劳动者的一份敬意,去体验一下他们的工作吧。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种职业体验,分别是:搬运工,空乘人员,银行职员。
1.搬运工:
搬运工的体验攻略:
2.空乘人员:
空乘人员的体验攻略
3.银行职员-快速点算钞票
完成后,立即在题板上记录时间和张数。接下来,老师要把所有同学划分为三个小分队:搬运工队,空乘人员队,银行职员队,搬运工队和空乘人员队请起立:请把你的板凳轻轻的放到桌子底下,从桌洞内拿出相应的劳动工具,体验时间两分钟,准备好了吗?倒计时 10秒钟,停!将体验工具放回桌洞内,轻轻落座。老师来采访一下大家,体验后有何感受?分队谈感受!
师总结:同学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劳动者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虽然工作很辛苦,可他们依然很快乐,很幸福。他们用劳动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用劳动创造了美。
[设计意图:设计了三个职业体验活动,模拟了真实的劳动场景,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职业的不同特点,最后通过一个视频把学生的认知提升到了劳动创造美的境界。]
(四)心怀感恩写赞歌
1.寻找最美劳动者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用劳动创造美的劳动者,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调查,寻找最美劳动者,现在回顾一下咱们的活动要求。接下来,在小组内交流你们找到的最美劳动者,开始吧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代表先来推荐?
师:生活中还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值得赞扬。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足的粮食;他们用满面尘土见证城市的整洁;他们指挥南来北往的车辆,保证道路的通畅;他们救死扶伤给予病人生的希望;他们不怕烈火焚身,用生命剿灭炙热的火场;他们巧夺天工,送嫦娥奔月,圆了国人千年飞天的梦想;
2.写下对劳动者的赞歌
师:此时的你,想对这些最美劳动者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笔写下你心中对劳动者最美的赞歌。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课前的最美劳动者调查,这时的劳动者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高大起来,然后用书写便签的形式表达出了对劳动者最美的赞歌。]
(五)升华情感争做好少年师:习爷爷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们,让我们谨记习爷爷的教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劳动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生活离不开他们》评测练习
一、判断题
1.科研工作者这个职业在社会上地位比较高。()
2.妈妈作为医生为病人服务,可是没人给她服务。()
3.小明没有因为爸爸是家政维修工而感到惭愧。()
4.列车调度员坐在电脑旁调度列车,所以他们不辛苦。()
5.泥瓦匠虽然是凭力气干活的职业,一样是光荣的。
()二、填空题
1.2020年的武汉疫情,如果没有___________这个职业,不知会有多少人饱受新冠肺炎带来的痛苦与死亡。
2.不同职业在劳动方式上存在着___________,但是劳动者之间是___________的。
3.___________的良好运转需要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尽管不同的职业在___________上存在着差别,但劳动者之间是___________的。
三、选择题
1.医生和厨师这两个职业()。
A.医生重要 B.厨师重要 C.同等重要
2.我们每天吃的粮食和蔬菜离不开()的劳作。
《生活离不开他们》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他们》,是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学习内容,本课体现的是 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第三条“关心了解不同各行业的劳动者,感谢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尊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环节:
1梦想小镇以“职业猜猜看”的游戏导入,激情激趣,让孩子了解到更多职业的劳动形式,提升了对劳动者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课中,运用“梦想小镇”的职业体验,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职业,在激烈的辩论中体会到各行各业职业的重要与平等。
2.劳动初体验模拟不同职业人们劳动时的动作,体验他们劳动的艰辛。亲身体验搬运工、银行职员和空乘人员的动作,体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这一环节最后:通过观看一个劳动者的心声视频,升华劳动者的形象,进行情感的教育,虽然工作很辛苦,可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付出劳动后收货喜悦与满足,让孩子对劳动者肃然起敬。劳动者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
3.心怀感恩写赞歌在“寻找最美劳动者”这一活动的搜集资料和汇报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身边的劳动者,又走出生活去汇报自己找到的“最美劳动者”,通过搜集与汇报交流,孩子们对劳动者的美的认识更深刻了。原来最美的劳动者就在我们身边啊。接着,我用一段感人的朗诵,引发孩子的感恩之情,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谢感恩有笔记录在便签纸上,孩子们化感恩为实际行动。最后,通过五一劳动节表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引导孩子看到国家也重视劳动者、尊重劳动者,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者才是最值得我们追崇的明星。改变孩子追星的现状。在本课中,我融入新课改的“合作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小组调查”、“小组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他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因此,在本课设计时,根据教学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外实践丰富体验,我在课前布置了,寻找最美劳动者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填写访谈表,力求将教材资源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使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2.情感感知激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拉近学生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距离,我收集了许多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
生直接感知本课学习内容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3.体验探究生成感悟教学中,我将富有生活质感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感悟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将知识升华为生命感悟与生存智慧,指导人生通过职业初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真实感知每一个劳动者所从事职业的意义,以及其背后的艰辛,从而体会到没有这些劳动者的付出与艰辛,我们就没有美好的生活,由此引发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我们要感谢并尊重他们。
二、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索之旅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教师指挥的引领下,浸润于活动之中,感受课堂的魅力与思考的乐趣,对此,我紧扣本课教学目标,抓住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突出各行各业,人们在工作中艰辛付出。我希望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预设和生成,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师生同构课程。在这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认知逐渐清晰,情感逐步深化,大家在分享生活经验和交流情感体验中澄清了问题和疑惑。
不足之处:职业体验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搬运大米时,由于桌椅的摆放,不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不过孩子自发站到桌子旁边,完成体验,也是我所料未及的,如果课前把桌椅摆放合理,孩子们的操作性会更强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