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25* 挑山工“挑山”中识攀登之人,“言行”外悟人生之理【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认识“泰、杖、敞、拘、蕴”等5个生字。2.默读课文,梳理信息,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情境,比对表格,理解挑山工语言中隐含的深刻哲理。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境说话等,体悟挑山工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向上攀登的精神力量,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迪。教学重难点:1、分析、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2、理解课文。3、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设计理念】适体而教——《挑山工》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写人叙事散文,通过叙述自己与挑山工的相遇,解答了对挑山工关于上山的疑惑,感悟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文章结构清晰,寓意明了,便于学生把握文脉,把握主要内容。单元定位——《挑山工》是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均是以“人物品质”为主题,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以学定教——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本单元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教学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另外,教学中适当对相关背景资料作针对性地补充,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板块一 赏画入文,初识人物1.出示插图,复习学法出示课文中“哈尔威船长”和“黄继光”的人物图像,回顾之前是如何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和《黄继光》这两篇课文的。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2.揭题导入,感知人物今天我们学着运用这种方法,把视角从大人物的身上转换到一位小人物的身上——挑山工(1)赏画激疑:欣赏课文插图中的挑山工,说一说,“挑工山”是个怎样的职业?(2)资料补充:挑山工,就是靠人力把一些生活用品或是货物等从山下挑着担子运到山上去的人。泰山海拔1540多米,足有6000多级石阶,山顶上游客、道士的日常用品,庙宇、山路维修的改造原料,大都是挑山工用双肩挑上去的。3. 出示名片,完善信息(1)自由默读课文。(2)查找信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挑山工的人物信息。板块二 品析探究,感悟哲理[设计意图:立足单元学情,迁移学法策略,从旧知到新知,从单篇到整体,回扣语文要素,落实核心素养。面对“挑山工”这一陌生的职业,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同时设计“职业名片”,引导学生聚焦文中对挑山工的动作描写和行走路线的刻画,主线突出,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板块二 品析言行,感悟哲理1.聚焦动作,品登山之难(1)查找信息:说一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聚焦:“搭、垂、一甩一甩、起步、登上、转过、斜行、转回来”等动词。(2)图形转化: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怎样的?试着画出来。小结:折尺形。(3)思考讨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有什么优缺点?优点:能够使挂在前面的货物不会碰到台阶,可以省些力气,担着重物走直线,膝盖会受不了;缺点:路线曲折,路程加长,比游人多一倍(4)品析体会:联结书本插图,丰富形象,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挑山工形象?身体结实;工作艰辛;身负重担,埋头挑担。2.梳理探究,解登山之疑(1)激疑思考:挑山工走的路线比游客长,却还能到前头去,是因为他游客走得快吗?(2)浏览第3-5段,提取信息,填表比较:(3)交流总结: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挑山工的表现。因为挑山工一个劲往前走,而游客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所以挑山工能走到游客前头去。3. 聚焦语言,悟登山之理(1)找出文中对挑山工的语言描写,自由朗读。聚焦:第五自然段。(2)交流理解:“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包含着怎样的哲理?重点解读:“我们哪里有近道”——做事没有捷径“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脚踏实地,专心认真“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目标坚定,坚持不懈引导小结:这位挑山工朴素的话语告诉我们的哲理是:(3)品析人物:再来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挑山工形象呢?脚踏实地,意志顽强,坚持不懈,努力攀登……4.对比联系,明写作之法(1)发现讨论:这篇文章为了揭示这个道理是采用了什么写法?借人的故事(或者人物语言、行为等)来说理(2)写法联结:总结本单元写作手法的相似之处——都是借人物的语言说道理,朴素的话语中蕴含深远的哲理。[设计意图:理解挑山工话中所含哲理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此环节从理解“行中之难”,到感悟“言外之理”,再发现“表达之法”,由表及里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还启发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同时,通过品析语句、对比文段,让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手法,积累学习方法。]板块三 融入生活,勾连拓展1.由浅入深,理解精神(1)“因为我需要它”是需要这幅图吗?(2)“它”是指什么?引导理解:脚跳实地、坚持不懈、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2.由文入境,情境表达(1)联系生活:如果你的面前也有这样一幅画,它会怎么帮助你呢?当我在遇到学习难题,想要退缩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当我在遭受一次次失败与否定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当我想偷懒玩耍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2)“挑山工”的精神历久弥新,不少文人墨客也留下了歌颂挑山工的诗句,如:如果让你从这两首诗中选出词语作为画作名,你会选择哪个词语?举例:稳越南天图,肩担日月图,攀登图,脊梁图……(3)引导小结: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挑山工这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朝着目标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3.联系拓展,推荐阅读推荐阅读:课后阅读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再次感受借助人物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品质这一手法的妙处。桃花心木林清玄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感到奇怪。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 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枯萎吧?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设计意图:文本的力量,在于其传递的精神价值。《挑山工》不仅是一篇文章、一幅画,更是一种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通过分析文本,学生可以理解这一精神,但教学层级不可止步于此。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本环节从文本解读融入生活实际,从单篇课文联系课外阅读,以诗句鉴赏、创意品析、情境表达和联结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挑山工”精神有更深刻、广泛的理解。](共17张PPT)2022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 下册25* 挑山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欣赏课文插图,说一说,“挑工山”是个怎样的职业?挑山工,就是靠人力把一些生活用品或是货物等从山下挑着担子运到山上去的人。泰山海拔1540多米,足有6000多级石阶,山顶上游客、道士的日常用品,庙宇、山路维修的改造原料,大都是挑山工用双肩挑上去的。读第1-2自然段,为挑山工完善人物名片。职业名称:挑山工工作任务:劳动器材:动作行为:行走路线:根据名片里的信息,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搭起步一甩一甩斜行登上转过反方向斜行转回来挑山工的路线又是怎样的?根据课文的描述,试着画一画。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以省些力气,担着重物走直线,膝盖会受不了;缺点:路线曲折,路程加长,比游人多一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挑山工形象呢?挑山工走的路线比游客长,却还能到前头去,是因为他比游客走得快吗?浏览第3-5段,提取信息,填表比较:速度 状态 结果游客挑山工快慢东看西看,玩玩闹闹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往前走落后走到前头去挑山工朴素的话中包蕴着怎样的哲理呢?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挑山工形象呢?因为我需要它。?联系生活:如果你的面前也有这样一幅画,它会怎么帮助你呢?当我遇到学习难题,想要退缩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 。当我在遭受一次次失败与否定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 。当我想偷懒玩耍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 。。“挑山工”的精神历久弥新,不少文人墨客也留下了歌颂挑山工的诗句。如果让你从以下两首诗中选出词语作为画作名,你会选择哪个词语?挑山工赞拾级登高上岱巅,神清步稳越南天。一根扁担挑山岳,日月星辰伴铁肩。咏挑山工一磴两磴百千磴,咬牙裂目苦攀登。头戴日月扁担弯,脚踏云雾脊梁挺。一年美景无心赏,四季游人有情送。百业皆学挑山工,家富国强民族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挑山工》教学设计.docx 25《挑山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