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件(30张PPT)+教案+试题+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件(30张PPT)+教案+试题+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3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单元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学科 道德与法律 年级 五下
学习目标 1.红军长征。2.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3.长征精神。。
重点 知道遵义会议,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
难点 学习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板书课题 了解长征。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了解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面临的困难。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活动过程:1.带着主持人的问题观看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圈一圈,画一画。2.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持人提出的问题。3.结合教材内容,搜集资料,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成果及意义。4.交流展示。阅读角:回忆伟大征程课件出示相关资料阅读目标: 阅读教材“阅读角”的内容,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阅读探究:1.谁回忆了长征记忆?他的心情如何?2.在长征途中他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对于胜利的信心是否动摇过?3.《长律●长征》介绍了长征中的哪些艰难险阻?赞美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活动园: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活动目标: 通过探寻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及革命必胜的信念。活动过程:1.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长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 2.交流讨论:这场长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为什么“不怕”?阅读角:彝海结盟课件出示相关资料阅读目标:1.了解彝海结盟的故事,体会党的正确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对红军的爱戴。2.懂得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川西彝族聚居区,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阅读探究:1.彝海结盟讲述的是谁和谁结成兄弟?2.彝海结盟有什么特殊意义?活动园: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活动目标:1.知道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意义。2.讨论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方法。活动过程:1.阅读教材“活动园”的内容,画出描述长征对现在的作用的句子,体会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意义。2.讨论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方法。3.交流展示成果。小结: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活动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探究分析 课件出示 讨论交流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填空题
1、1934年10月,第( )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 )的漫漫征程。
2、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 )之路。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 )走向( )的标志。
4、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党的( ),尊重少数民族的( )。
5、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 )里长征。
6、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 ),长征是播种机。”
二、选择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A. 军阀的镇压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五四运动 B.遵义会议
C.井冈山会师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不属于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的是( )。
A.淮海战役 B.四渡赤水 C.飞夺泸定桥 D.抢渡金沙江
4、“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 )精神。
A.红船 B.井冈山 C.长征 D.红岩
三、判断题
1、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南下。( )
2、彝海结盟,实现了民族团结,帮助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段佳话。( )
3、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
4、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
5、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 )
四、依据材料,简要回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反映的具体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这一事件铸就了一种什么精神?这一伟大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9.3红军不怕远征难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五 战略转移
2、毛泽东 胜利
3、幼年 成熟
4、民族政策 风俗习惯
5、二万五千 6、宣传队
二、选择题
1、D
解析: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选项A错误,不是军阀的镇压,而是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选项B是辛亥革命的意义;选项C是南昌起义的意义,都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D。
2、B
3、A
解析: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与本题干不符。
4、C 5、C
三、判断题
1、×
解析: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而不是南下。
2、√ 3、√
4、×
解析: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而不是帝国主义围追堵截的破产。
5、√
四、依据材料,简要回答
1.反映的具体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 长征的意义: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2.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意义: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新知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3课时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9
新知讲解
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这段话介绍了红军长征的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解读




了解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面临的困难。
新知讲解
“活动园”中展示了《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旨在帮助我们通过读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红军长征途中所面临的困难。再结合查阅的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象红军当时面临的困难,体会约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
解读
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经过的地区,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面临怎样的困难。
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了解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面临的困难。
《长征》国际版 视频片头
新知讲解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这段话介绍了遵义会议,意在引导我们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即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读




了解遵义会议。
新知讲解
活动过程:
1.带着主持人的问题观看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圈一圈,画一画。
2.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3.结合教材内容,搜集资料,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成果及意义。
4.交流展示。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翻越的雪山与走过的草地自然环境最为险恶。




新知讲解
活动过程:
4.交流展示。




雪山有足以留住冰雪的海拨高度,夏季温度也在冰点以下——山脚下明明是夏天,山腰就成了春秋季,山顶则是肃杀的冬季,越走越冷,战士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找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坚定的信念下爬山。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战士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潭。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新知讲解
活动过程:
4.交流展示。




下面是我了解的遵义会议的内容。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下。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
成果
贵州遵义
召开地点
1935年1月
召开时间
新知讲解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除峰,其中海拨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新知讲解
阅读角
回忆伟大征程
百岁红军老战士杜宏鉴坐在家中讲述自己的长征记忆。说到动情处,他双手撑膝站立,声音高昂洪亮,就像一名年轻的战士。当年,20岁的杜宏鉴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嚼了一天,实在难以下咽,但对于胜利的信心却从未动摇过。如今,他依然能流利地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段艰苦卓绝伟大征程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阅读角”介绍了一位红军战士回忆长征时的情景、在长征中经历的困苦及坚定的革命信念。
解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知讲解
阅读目标:
阅读教材“阅读角”的内容,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阅读角
阅读探究:
1.谁回忆了长征记忆?他的心情如何?
百岁红军老战士杜宏鉴。
2.在长征途中他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对于胜利的信心是否动摇过?
说到动情处,他双手撑膝站立,声音高昴洪亮,就像一名年轻的战士。
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嚼了一天。
对于胜利的信心,他从未动摇过。
新知讲解
阅读角
阅读探究:
3.《长律●长征》介绍了长征中的哪些艰难险阻?赞美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阅读感悟:
新知讲解
活动园
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让我们通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故事,一起探寻其中的秘密。
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山——夹金山
红军长征时通过的泸定桥
“活动园”呈现了长征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长征途中虽然生存环境恶劣、敌我兵力悬殊、武器装备差异大,但红军战士在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的威胁下没有放弃斗争。这部分的内容意在引导我们认识到红军的坚持不懈源于他们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解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目标:
通过探寻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及革命必胜的信念。
活动过程:
1.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长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役。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过程:
1.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长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可以通过。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一块银元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当时红军缺衣少食。两个战士见一户人家门口有两个南瓜,家里没人。战士把南瓜割下,留下字条:“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红军留。”朱德知道后,给了两个战士一块银元,叫他们去付钱,战士把银元包好绑在了南瓜蒂上。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过程:
1.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长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等。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根火柴”讲述的是在茫茫的草原上,一位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经过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夹在党证里交约战友时,眼睛里迸发出喜悦的光芒,竭尽全力举起手来直指红军进军的方向的故事。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过程:
2.交流讨论:这场长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为什么“不怕”?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因为红军心中有坚定的理想和革命信念,他们拥有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红军长征,首先是缺衣少粮,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其次是敌我兵力悬殊,武器装备差异大,敌人不断围追堵截,而且长征初期,红军在政治上面临了重大危机:遭受了巨大损失,从出发时的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进入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德育要素
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学习红军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英雄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阅读角
彝海结盟
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彝族聚居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彝海按照彝族风俗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shà]血为盟,结成兄弟。彝海结盟,实现了民族团结,帮助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段佳话。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族聚居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事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尊重少数民族的精神。
解读
国画《彝海结盟》
新知讲解
阅读目标:
1.了解彝海结盟的故事,体会党的正确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对红军的爱戴。
2.懂得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川西彝族聚居区,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
阅读探究:
1.彝海结盟讲述的是谁和谁结成兄弟?
阅读角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结成兄弟。
2.彝海结盟有什么特殊意义?
阅读感悟:
彝海结盟,实现了民族团结,帮助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成为红军长征的一段佳话。
新知讲解
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拖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新知讲解
活动园
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
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和同学讨论,写下你的想法。
“活动园”意在说明在新的时代,需要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想要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首先要知道长征精神是什么,然后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解读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目标:
1.知道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意义。
2.讨论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方法。
活动过程:
1.阅读教材“活动园”的内容,画出描述长征对现在的作用的句子,体会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意义。
2.讨论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方法。
3.交流展示成果。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告诉我们:困难和挫折是用来克服和战胜的,而且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任何的苦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所以我们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就要有顽强的意志, 不怕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过程:
3.交流展示成果。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要努力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不怕吃苦、不惧艰难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之一。所以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我们要树立 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活动过程:
3.交流展示成果。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德育要素
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亿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知讲解
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新知讲解
阅读材料 分析探究
有人认为:长征精神已经已经过进了。你同意吗?你认为新时期应赋予长征精神什么含义?
不同意。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长征精神是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是灵活机智、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精神;是严守纪律、爱国为民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课堂练习
不定项选择题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敌人力量强大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红军力量薄弱
D.日本侵华的影响
B
课堂练习
不定项选择题
2.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以下事件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是( )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爬雪山过草地
D.辽沈战役
BC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遵义会议
本课思维导图
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