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组十四第24-25题:大气受热过程〖真题回顾〗(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大气散射辐射(卡/厘米2分)0.8一晴天-阴天0.60.40.2468101214161820(北京时间)2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基础知识〗1.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射向字宙空间刀大气吸收大气吸收 地而热地面地热(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②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①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3)两大作用①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形式特点反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散射大气分子散射蓝色光,有选择性:细小尘埃散射可见光,无选择性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光,臭氧吸收紫外光,有选择性②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影响大气逆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云层、云量和温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云层越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气逆幅温室气大气吸收射增强,气温升高,体排放她面辐射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增多增多增强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预防霜冻。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干早区(如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③四川盆地:气候较为湿润→晴天少、阴雨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4)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散失热量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阴天则相反,昼夜温差小。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