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案【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二单元的落脚点,而第二单元主要讲政治趋势世界多极化,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本框在全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必要性,意义,举措以及中国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目标】1.识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四项内容)2.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3.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五个要求)4.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世界意识。【教学重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教学难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活动:(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究与分享一:结合视频,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教师活动:点评、总结。必要性:(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内涵:(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3.具体要求:(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学生活动:探究与分享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等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与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树立起一面光辉旗帜。材料二: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材料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材料四: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提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何重大意义?教师活动:点评、归纳。4.意义:(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探究与分享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如何践行的?教师活动:点评、归纳。1.中国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中国行动:(1)自身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推进国家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大国形象: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国家形象。①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③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④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