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专题练——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高考化学专题练——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高考化学专题练——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 海南模拟)据古代文献记载:“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慈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慈石”的主要成分是(  )
A.CaCO3 B.SiO2 C.Fe3O4 D.Fe2O3
2.(2022 浙江模拟)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P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新戊烷的键线式: D.甲烷的球棍模型:
3.(2022 宁波模拟)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盐:NaNO2 B.冰晶石:Na3AlF6
C.乙酸酐:C4H6O2 D.黄铁矿:FeS2
4.(2021秋 明山区校级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
B.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C.碳原子的最外层轨道表示式:2s22p2
D.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5.(2021秋 如皋市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Na
B.N2的电子式:
C.Cl﹣的结构示意图:
D.硫酸钾的电离方程式:K2SO4═2K++SO42﹣
6.(2022春 连城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基态碳原子轨道表示式:
B.羟基电子式:
C.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D.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7.(2022春 建平县校级月考)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H3分子的结构模型:
B.Al3+的结构示意图:
C.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O:Cl
D.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的氧离子:O2﹣
8.(2022 南岸区校级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或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硅胶的分子式为H2SiO3
B.环保PVC(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l
C.奥运火炬燃料丙烷的分子式:CH3CH2CH3
D.结构如图的有机物是一种聚碳酸酯
9.(2022 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C
B.18O结构示意图:
C.N2的结构式:N﹣N
D.溴乙烷分子比例模型:
10.(2022 辽宁模拟)下列叙述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选项 叙述 有关化学用语表达
A 邻羟甲基苯酚存在分子内氢键 结构简式或
B 甲醛中存在π键 π键的电子云轮廓图:
C NaCl为离子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D 草酸是二元酸 草酸的实验式:CHO2
A.A B.B C.C D.D
11.(2022 浙江模拟)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的主要成分:CaCO3
B.纯碱:NaHCO3
C.绿矾:CuSO4 5H2O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
12.(2022 唐山一模)车用尿素是利用2CO(NH2)2+4NO2→2CO2+4N2+O2+4H2O减少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O
B.N2的电子式:
C.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D.CO(NH2)2的结构简式:
13.(2022 湖南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氯化钙的电子式:
B.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
C.中子数为70、质子数为51的锑(Sb)原子:Sb
D.NaHS在水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S﹣+H2O H2S+OH﹣
14.(2022 宁波模拟)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硫化氢的电子式: B.聚丙烯的键线式:
C.34S2﹣的结构示意图: D.乙醛的比例模型:
15.(2022 沙坪坝区校级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烷的比例模型: B.乙酸甲酯的键线式:
C.CaC2的电子式: D.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6.分别写出能满足下列要求的C5H12的结构式。
(1)溴代反应得到1种单溴代物    ;
(2)溴代反应得到3种单溴代物    ;
(3)溴代反应得到4种单溴代物    。
17.(2020秋 定海区校级月考)(1)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2O大于H2S的主要原因是    。
(2)KSCN 为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写出 KSCN 的电子式    。
(3)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HClO给电子能力强于HCO3﹣:   。
18.(2021秋 虞城县校级期末)氢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其单质、化合物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或用途.
(1)“人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用之不尽的清洁能源,我国在“人造太阳”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工作原理可表示为H+H→R+n.下列有关上述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是化学变化
B.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C.R是He
D.n是中子
(2)下列五种含氢元素的物质:①NaH、②HD、③NaOH、④H2SO4、⑤H2O2,其中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是    (填序号,下同),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H2O2的结构式为    ,NaH的电子式为    .
(3)CH4是一种温室气体,热稳定性:CH4   SiH4(填“>”或“<”).若将16gCH4与xgO2混合点燃,当二者恰好反应完时,得到36gH2O、22gCO2、14gCO,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氢元素与X、Y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形成多种三元化合物,已知X、Y的价电子数之和为13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写出上述Y呈最高正价时的三元化合物的化学式:   ,举例说明非金属性X>Y:   .
19.(2021秋 乐山期末)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做好汽车尾气治理。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和CO的排放。
已知:①CO的燃烧热为283kJ mol﹣1
②N2(g)+O2(g) 2NO(g)ΔH=+180.5kJ 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N2的电子式为    ,N2与CO相比熔沸点较高的是    。
(2)反应2NO(g)+2CO(g) N2(g)+2CO2(g)的ΔH=   。
(3)恒温条件下,1mol NO和1mol CO发生反应2NO(g)+2CO(g) N2(g)+2CO2(g),测得平衡时NO与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C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A)    K(C)(选填“>”“<”或“=”)。
②A、B、C三点中,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点    。
③B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MPa﹣1(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分析】由“慈石,色轻紫,可吸连针铁”可知,该物质具有磁性,应该为磁性氧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CaCO3为白色固体,不具有磁性,故A不选;
B.SiO2为白色固体,不具有磁性,故B不选;
C.四氧化三铁为磁性氧化物,可吸连针铁,为“慈石”的主要成分,故C选;
D.氧化铁为红色,不具有磁性,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及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题给信息、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分析】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
B.磷原子的核内有15个质子,核外有15个电子;
C.新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CH3)4;
D.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并且C原子半径大于H。
【解答】解: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A正确;
B.磷原子的核内有15个质子,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新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CH3)4,键线式为:,故C正确;
D.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并且C原子半径大于H,甲烷的球棍模型:,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3.【分析】A.工业盐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盐;
B.冰晶石是六氟合铝酸钠;
C.乙酸酐是两分子乙酸失去一个水形成的;
D.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
【解答】解:A.工业盐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盐,化学式为:NaNO2,故A正确;
B.冰晶石是六氟合铝酸钠,化学式为:Na3AlF6,故B正确;
C.乙酸酐是两分子乙酸失去一个水形成的,化学式为:C4H6O3,故C错误;
D.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化学式为:FeS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以及化学符号的书写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分析】A.羟基中O原子与H原子共用1对电子,O的外围电子数达到7;
B.醛基结构简式为﹣CHO;
C.碳原子最外电子排布式为2s22p2;
D.原子符号为AZX,左下角Z为质子数,左上角A为质量数,X为元素符号,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解:A.羟基中O原子与H原子共用1对电子,O的外围电子数达到7个,还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故B错误;
C.碳原子最外电子排布式为2s22p2,其轨道表示式为,故C错误;
D.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其中质量数为10+8=18,故该氧原子符号为188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素、结构简式、电子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5.【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
B.N2中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
C.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D.硫酸钾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解答】解: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的质量数为11+12=23,该核素为Na,故A错误;
B.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N原子外围达到8电子结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硫酸钾完全电离生成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分析判断,涉及核素、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离方程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6.【分析】A.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结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书写轨道表示式;
B.羟基中O原子与H原子共用1对电子,O的外围电子数达到7;
C.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书写结构简式时不能省略;
D.甲烷分子中C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
【解答】解:A.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得到其轨道表示式为,故A错误;
B.羟基中O原子与H原子共用1对电子,O的外围电子数达到7个,还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
C.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书写结构简式时不能省略,则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故C错误;
D.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中心原子C的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其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及正误判断,涉及轨道表示式、球棍模型、电子式和结构式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A.氨气分子为共价化合物,N原子与三个氢原子形成三个共价键;
B.铝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C.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由Na+和ClO﹣构成;
D.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
【解答】解:A.NH3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N﹣H键,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结构模型为,故A正确;
B.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形成了铝离子,质子数不变,则Al3+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次氯酸钠是离子化合物,由Na+和ClO﹣构成,次氯酸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氯原子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为,故C错误;
D.含有8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8+8=16,符号为O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结构模型、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核素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8.【分析】A.硅胶成分为SiO2 xH2O;
B.环保PVC(聚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
C.分子式是把相同元素原子合并得到的式子;
D.聚碳酸酯可以是碳酸苯酚和双酚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A.硅胶的分子式为SiO2 xH2O,故A错误;
B.PVC为氯乙烯的加聚产物,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
C.奥运火炬燃料丙烷的分子式:C3H8,故C错误;
D.聚碳酸酯可以是碳酸苯酚和双酚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如图的有机物含酯键,是一种聚碳酸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分析应用,主要是分子式、结构简式、物质类别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9.【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
B.氧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8,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C.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
D.溴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Br,原子半径:Br>C>H。
【解答】解: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6+8=14,该核素为C,故A错误;
B.18O是中子数为10的一种氧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8,其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结构式为N≡N,故C错误;
D.溴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Br,原子半径:Br>C>H,其分子比例模型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核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0.【分析】A.氢键是N、O、F原子和N、O、F原子上的氢原子形成;
B.甲醛中存在碳氧双键;
C.NaCl为离子化合物,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
D.草酸是二元酸,分子式为H2C2O4,实验式是指最简式。
【解答】解:A.邻羟甲基苯酚存在分子内氢键,结构简式或,故A正确;
B.甲醛中存在C=O,其中含一个π键,π键的电子云轮廓图:,故B正确;
C.NaCl为离子化合物,书写电子式时注意,左边写钠原子和氯原子电子式,右边写氯化钠的电子式,中间可以用箭头连接,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故C错误;
D.草酸是二元酸,分子式为H2C2O4,实验式是指最简式为:CHO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氢键和π键的形成、离子化合物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实验式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
11.【分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C.绿矾是七水合硫酸亚铁的俗名;
D.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
【解答】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化学式为CaO,故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2CO3,NaHCO3的俗名是小苏打,故B错误;
C.绿矾是七水合硫酸亚铁的俗名,化学式为FeSO4 7H2O,CuSO4 5H2O的俗名是胆矾,故C错误;
D.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化学式为Fe3O4,即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3O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的对应关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明确物质俗称、化学式的书写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12.【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
B.漏写了电子对,N外围达到8电子结构;
C.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分子,C原子半径大于O;
D.CO(NH2)2由羰基和氨基构成,结合C四键规则书写结构简式。
【解答】解: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8+10=18,核素符号为O,故A错误;
B.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N原子外围达到8电子结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形结构,且C原子半径大于O,则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为,故C错误;
D.CO(NH2)2由羰基和氨基(﹣NH2)构成,结构简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及正误判断,涉及电子式、结构简式、比例模型、核素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3.【分析】A.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2﹣甲基丁烷的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
D.HS﹣水解生成H2S和OH﹣。
【解答】解:A.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电子式为,故A正确;
B.2﹣甲基丁烷的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故键线式为,故B正确;
C.中子数为70、质子数为51的锑(Sb)原子的质量数为51+70=121,则该核素为Sb,故C错误;
D.NaHS是强电解质,电离生成Na+和HS﹣,HS﹣水解生成H2S和OH﹣,方程式为HS﹣+H2O H2S+OH﹣,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涉及电子式、键线式、核素、电离方程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4.【分析】A.硫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结合键线式书写方法解答;
C.S2﹣的质子数为16,不是34;
D.用原子间的相对大小表示分子的真实的空间结构的模型为比例模型。
【解答】解:A.H2S为共价化合物,S、H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S原子外围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电子式为,故A错误;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其键线式应该为,故B错误;
C.34S2﹣是中子数为18的硫离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其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原子半径:C>O>H,则乙醛的比例模型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为高频考点,涉及电子式、键线式、比例模型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把握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5.【分析】A.是乙烷的球棍模型;
B.是乙酸乙酯的键线式;
C.CaC2为离子化合物,C22﹣中C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
D.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据此写出实验式。
【解答】解:A.为乙烷的球棍模型,并且原子半径:C>H,则乙烷的比例模型是,故A错误;
B.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3,其键线式为,是乙酸乙酯的键线式,故B错误;
C.CaC2为离子化合物,C22﹣中C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碳化钙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其实验式为C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题目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6.【分析】(1)溴代反应得到1种单溴代物,说明该烷烃中含有一种氢原子;
(2)溴代反应得到3种单溴代物,说明该烷烃中含有3种氢原子;
(3)溴代反应得到4种单溴代物,说明该烷烃中含有4种氢原子。
【解答】解:(1)溴代反应得到1种单溴代物,说明该烷烃中含有一种氢原子,为新戊烷,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2)溴代反应得到3种单溴代物,说明该烷烃中含有3种氢原子,为正戊烷,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3)溴代反应得到4种单溴代物,说明该烷烃中含有4种氢原子,为异戊烷,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氢原子种类与一溴代物种类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结构式的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17.【分析】(1)化学键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2)KSCN是离子化合物,由K+和SCN﹣构成;
(3)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判断。
【解答】解:(1)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2O大于H2S的主要原因是:氧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H—O键能小于H—S,
故答案为:氧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H—O键能小于H—S;
(2)KSCN是离子化合物,由K+和SCN﹣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依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可知HClO给电子能力强于HCO3﹣,所以碳酸钠与次氯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O32﹣+HClO=HCO3﹣+ClO﹣,
故答案为:CO32﹣+HClO=HCO3﹣+ClO﹣。
【点评】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影响因素、书写KSCN结构组成、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8.【分析】(1)A.原子核发生变化;
B.利用该变化实现“人造太阳”,提供用之不尽的清洁能源;
C.根据质子数、中子数守恒确定;
D.10n只有1个中子;
(2)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有铵盐、强碱、含有复杂阴离子的盐、活泼金属过氧化物等;H2O2中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分别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孤电子对;NaH由钠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根据质量守恒计算氧气的质量,计算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确定它们化学计量数;
(4)氢元素与X、Y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形成多种三元化合物,X、Y是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X、Y的价电子数之和为13,只能是处于ⅥA族、ⅦA族,氢元素与X、Y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形成多种三元化合物,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故X为O元素、Y为Cl元素。
【解答】解:(1)A.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利用该变化实现“人造太阳”,提供用之不尽的清洁能源,该变化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故B正确;
C.根据质子数守恒,可知R的质子数为1+1=2,由中子数守恒可知,R的质量数为2+3﹣1=4,故R是42He,故C正确;
D.10n质子数为0,有1个中子,即10n为中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①NaH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②HD只含有非极性键,属于单质,③NaOH含有离子键、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④H2SO4只含有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⑤H2O2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其中只含有极性键的物质是④,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③;H2O2中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分别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孤电子对,其结构式为H﹣O﹣O﹣H;NaH由钠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④;③;H﹣O﹣O﹣H;;
(3)元素非金属性C>Si,故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氧气的质量为36g+22g+14g﹣16g=56g,n(O2)==1.75mol,n(CH4)==1mol,n(H2O)==2mol,n(CO2)==0.5mol,n(CO)==0.5mol,故n(O2):n(CH4):n(H2O):n(CO2):n(CO)=1.75mol:1mol:2mol:0.5mol:0.5mol=7:4:8:2:2,反应方程式为7O2+4CH48H2O+2CO2+2CO,
故答案为:>;7O2+4CH48H2O+2CO2+2CO;
(4)氢元素与X、Y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形成多种三元化合物,X、Y是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X、Y的价电子数之和为13,只能是处于ⅥA族、ⅦA族,氢元素与X、Y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形成多种三元化合物,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故X为O元素、Y为Cl元素,Y呈最高正价时的三元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ClO4,Cl2O7中Cl元素为+7价、氧元素为﹣2价,说明非金属性O>Cl,
故答案为:HClO4;Cl2O7中Cl元素为+7价、氧元素为﹣2价。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综合,涉及原子构成、化学键、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等,属于一题多点型题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分析】(1)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N外围达到8e﹣结构;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CO的分子有极性会使分子间作用力略大;
(2)①CO的燃烧热为283kJ mol﹣1,则2CO(g)+O2(g)=2CO2(g)ΔH=283kJ mol﹣1②N2(g)+O2(g) 2NO(g)ΔH=+180.5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2NO(g)+2CO(g) N2(g)+2CO2(g);
(3)①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②2NO(g)+2CO(g) N2(g)+2CO2(g)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正向移动;
③B点时NO与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浓度,进一步计算Kp。
【解答】解:(1)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共用3对电子,N外围达到8e﹣结构,其电子式为;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CO的分子有极性会使分子间作用力略大,CO熔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CO;
(2)①CO的燃烧热为283kJ mol﹣1,则2CO(g)+O2(g)=2CO2(g)ΔH=283kJ mol﹣1②N2(g)+O2(g) 2NO(g)ΔH=+180.5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2NO(g)+2CO(g) N2(g)+2CO2(g)ΔH=2×283kJ mol﹣1﹣180.5kJ mol﹣1=﹣746.5kJ mol﹣1,
故答案为:﹣746.5kJ mol﹣1;
②2NO(g)+2CO(g) N2(g)+2CO2(g)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正向移动,则压强越大,NO转化率越大,A、B、C三点中,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C点,
故答案为:C;
③B点时NO与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结合化学方程式1mol NO和1mol CO发生反应2NO(g)+2CO(g) N2(g)+2CO2(g),两者系数相等,NO、CO2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
2NO(g)+2CO(g) N2(g)+2CO2(g),
起始(mol)1 1 0 0
转化(mol)0.5 0.5 0.25 0.5
B点(mol)0.5 0.5 0.5 0.5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各物质浓度,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0.25mol+0.5mol=1.75mol,进一步计算Kp===0.175,
故答案为:0.175。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常数的计算等知识,涉及到了盖斯定律和平衡移动等知识点,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