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资料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第四章 光现象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注意钻石、月亮、电影银幕等)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模型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与方向。事例: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像特点:成倒立的实像,可以是缩小、等大、放大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塑料薄膜(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在真空、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宇宙中最快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特点刚好相反。第二部分:光的反射一、反射定律1、反射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其它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透明:有反射也有折射。 不透明:只有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基本量: a、一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叫入射点(O点)。b、c、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论证(将“F”面向后折,“F”面上看不见反射光线,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光屏必须与镜面垂直,否则虽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还是在同一平面上,但光屏上会找不到反射光线。)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定义:一束平行光射到镜面上,反射光束仍是平行的,叫镜面反射。作用:若反射的平行光束进入人眼,则感到非常亮(反光),若反射光没进入人眼,则完全看不清。(箭头反了)漫反射定义: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反射面上,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叫漫反射。作用:四面八方的人都可看清,但不是非常“亮”。三、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1、成像光路图: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论证将一段相同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如果能重合则表示:物与像大小相等。用透明的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镜面与水平桌面必须垂直是因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是因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是因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四、面镜的划分1、平面镜定义:表面光滑平整的反射面统称为平面镜。(广义)发展历程:水镜铜镜玻璃镜。凸面镜定义:反射面是凸面的镜子叫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有增大空间的功能。图解:应用: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定义:反射面是凹面的镜子叫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图解:应用:太阳灶、手电筒(获得平行光)。第三部分:光的折射一、折射规律1、折射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透明介质有反射)2、光的折射规律基本量: a、一点: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叫入射点(O点)。b、c、d、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备注: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传播方向不变。(反射角也为0°)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岸上看水中:有抬高作用,水中的一切物体(鱼、石头等)位置变高;池底变高,池水变浅。2、从水中看岸上:有抬高作用,岸上一切物体(树、人、楼)都变高。3、其它:海市蜃楼、星星闪烁,铅笔“错位”,筷子向上折等。4、本身不是水里的东西在水里看上了是光的反射,本身是水里的东西在水里看上了是光的折射。三、光的色散1、色散定义:白色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备注: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色光的混合颜料三原色:红、黄、蓝。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彩电)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全部反射是白色、没光反射是黑色)看不见的光1.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b) (c) (d)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 m B.0.5m C.0m D.2m3.下列关于紫外线的应用实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B.医院常用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来灭菌C.医院常用紫外线进行诊断和治疗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用于鉴别古画4.小汉仔细观察了如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6.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为节省空间, 检查视力时,通常可以按图所示的方式进行,这时被测者与镜中的视力表相距 m。7.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已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5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5°,则折射角的大小的是 。8.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 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 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9.色光的三原色是 、 、 。10.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 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驾驶室外的观后镜常用凸面镜(而不用同样大的平面镜),主要是因为 。1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像。1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_。14.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 画出光路图来;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16.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17. 请你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8.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请画出这种现象的光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供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19.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该实验:(1)如果在像A′位置放置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承接到像A′(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2)如果将蜡烛A由距平面镜15 cm变为20 cm,则蜡烛A和像A′的距离变为______cm,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30° 30°2 40° 40°3 50° 50°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 的 像。21.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 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 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2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两条: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玻璃中的折射角 0° 17° 24° 30°23.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你猜想的依据是 。24.请将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例: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光的直线传播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光的直线传播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光的反射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 光的折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光的色散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25.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CM。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第2页 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