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收入自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305首诗歌。又称为《诗三百》3、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 风”、“雅”、“颂”。4、风,又被称为15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 “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文学常识:5、“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属正统音乐。6、颂,就是宗庙祭祀的乐歌。7、《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8、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9、《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一、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诵读全诗,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从节奏和韵律等方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一、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诵读全诗,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从节奏和韵律等方面)(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4)运用重章叠韵,一意化为三叠,反复咏唱、一唱三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的表现手法:兴,起兴。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再转正题。有时兴中有比,叫比兴。赋,直接叙述铺陈。类似于修辞中的排比。比,比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硕人》手如柔荑(ti题),肤如凝脂,领如蝤(qiu求)蛴(qi其),齿如瓠(hu沪)犀。螓(qin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作业:1、抄写全诗两遍。2、抄写注释两遍。二、感受画面美。1)诵读全诗,描绘你脑海中的一组画面。要求:什么场景?什么人物?什么活动?而且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二、感受画面美。1)诵读全诗,描绘你脑海中的一组画面。要求:什么场景?什么人物?什么活动?而且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西方近现代艺术极其注重意象的营造:绘画、音乐都有“印象派”、诗歌有“意象派”,中国古代文学评论也有“兴象万千”之说。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人、物氛围、境界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写了哪些景物,造成一种怎样的气氛?)景、人、物氛围、境界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写了哪些景物,造成一种怎样的气氛?)景、人、物氛围、境界通过芦苇、白露秋霜、秋水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意境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全诗通过芦苇、白露秋霜、秋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朦胧的意境。“水”意象,也就有“阻隔”、“无尽”的含义 。伊人四、多种主题说爱情说招贤说理想说闻一多:“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秦风·蒹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