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9课第2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9课第2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资源简介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重点、难点)
2.理解文化发展与时代的关系。(重点)
3.把握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具体措施。(难点)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2.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
3.公共参与: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重难点】
重点: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难点: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近日我校团委发布一个以“爱国主义为主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知。同学们去参加比赛,就是进行了一次文化创作的过程,就是在参与促进文化发展的实践活动。
如何促进文化发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学习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新课讲解:
分议题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为了谁、依靠谁”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通知之后,是否有勇气去参加呢?并简要说一说你的演讲提纲。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看到通知之后,我们有勇气去参加、有信心去讲出自己的对祖国的爱。这就告诉我们在促进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有信心、有信念,即坚定理想信念。在当前我们国家,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
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师:有了勇气和信心之后,我们就要进行演讲稿的创作。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演讲提纲,这些演讲提纲都有共同的地方:歌颂永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彰显人民的精神风貌。由此可以得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必须紧紧围绕谁来展开?
学生:以人民为中心。
师: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创作,就要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呢?人民在文化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
(1)人民是文化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2)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3)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教师小结:我们发展文化要坚持从人民中来,书写人民、歌唱人民,就是要在文化发展中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3. 文化发展“由谁共享”
师:学校除了开展演讲比赛活动,还进行了哪些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呢?
(学生列举):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才艺大赛、五四歌咏比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等等。
师: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校园文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思考:为了保障我们这些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同学会写、会唱、会跳、会说、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之外,还需要哪些条件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校提供了音响、话筒、舞台、宣传画板、体育运动设施等等公共服务。
师:跳出学校,把视野放大,走进社会中,你都知道哪些文化活动或文化设施?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在我们身边,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也是非常丰富的。同学们思考:1.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设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师:同学们思考: 2.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我们应该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学生:一方面我们要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由人民共享。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发展文化,要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随堂练习】
《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A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的发展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③文化是人民群众孕育和创造的④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和汗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习总书记的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是因为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②③正确。优秀的作品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和汗水,但是实践才是其唯一的来源,④错误。
分议题二: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活动:阅读以下三首歌词,思考它们分别诞生于什么时期?阅读完这些歌词,你有什么感触?
歌词一: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歌词二: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
歌词三:也许世界就这样/我也还在路上/没有人能诉说/也许我只能沉默/眼泪湿润眼眶/可又不甘懦弱/低着头 期待白昼/接受所有的嘲讽/向着风 拥抱彩虹/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哪怕要逆着光/就驱散黑暗/丢弃所有的负担/不再孤单/不再孤单/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哪怕要逆着光/就驱散黑暗/有一万种的力量/淹没孤单/不再孤单
歌词一诞生于抗美援朝时期,歌词二诞生于九八年抗洪抢险时期,歌词三诞生于抗击新冠肺炎时期。看完这些歌词之后,我们感到很震撼,很感动。比如第一首歌和第三首歌,我们能够感觉到热血沸腾,充满力量;听完第二首歌,则感觉到热泪盈眶。
思考:产生于不同时代的歌曲,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感触,这说明了什么?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过渡及思考:这启示我们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化作品,必须要立足于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立足时代,推动文化发展呢?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堂练习】
余秋雨通过喜马拉雅讲《道德经》《论语》《孟子》,因其内容通俗易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引起听众共鸣,收听者超3千万。这启示我们,传承中国文化要( A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通过题干中 “通俗易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引起听众共鸣”等关键词,启示我们,传承中国文化要立足时代之基,反映时代呼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①②符合题意。面对流行文化不应该一味摒弃,应该辩证地看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③说法错误。题干不涉及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④不合题意。
分议题三: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材料三:在演讲比赛中,一位选手的演讲是这样的:School’s honor, my honor; School’s shame, my shame. Today I am proud of you, my school.Tomorrow I hope you will take pride in me!
一位观众听完之后,赞叹道:她的演讲令我感到震撼和惊艳。(她的演讲)全程体现了她高素质的专业素养,都是用全英文,非常有水平。这令我很惊艳。就像我们大学老师那么厉害,发音很纯正。这彰显了我们老师的素质和风采。
思考:这位选手的演讲有什么特殊之处,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惊艳?
这位选手的演讲立足于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专业素养,用英语表达了出来。
过渡性思考:在文化发展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展文化,我们要融通不同的资源?
思考,有哪些资源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利用呢?
国内的国计民生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国外优秀文化,国际上关系人类前途命运问题等等。
通过融通不同的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练习】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古典诗词。请你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体,写两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或名句。
【思维导图】
(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
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2.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1.
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2
.
综合创新的要求
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