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容、方针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含义、职能
关键能力:
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意义;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2.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职能、要求,明确我国政党制度是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3.公共参与:配合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邓小平说,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的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党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我们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负责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批评,做我们党的诤友,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逐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地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完全正确的历史抉择。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容、方针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含义、职能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2.新课讲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探究一:在2022年3月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就人民日报记者提问的“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回答。
郭卫民介绍,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这项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制度被明确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并载入了宪法。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形成一套制度安排,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我国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探究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民革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
在民主革命中孕育与诞生的民革,和重庆有不解之缘。抗战相持阶段,不少国民党上层人士对蒋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已有深刻认识,他们支持中共倡导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虽时有表现,却没有团结成为力量,影响有限。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等打破禁忌,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到1943年8月,民主同志座谈会着手筹备组织工作,组织的名称最初为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联合会,后来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从1944年上半年起,即开始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名义吸收成员和开展活动。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特园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宣告成立。
思考:以民革为例,查找其他民主党派产生的资料,说说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形成与发展。
2.我国民主党派
(1)发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
(2)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探究三:近期,省九三学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先后召开2022年省两会提案通气会。记者梳理发现,各党派提案普遍聚焦“双区”建设、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省委和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建言资政特征明显。
比如,围绕两个合作区建设,各民主党派均有提案涉及,其中民进广东省委会拟在提交提案中建议广东抓住全球集成电路加速进入我国契机,建设“横琴国际硅岛”,引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以两个合作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广东海外人才引进开发路线图,着力引进顶尖科学家和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
许多民主党派的提案在大主题下聚焦小切口。比如,围绕乡村振兴,民革广东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提出,以种业为抓手,以土地要素改革为突破口,高标准打造台山“农业特区”;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加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增强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
思考:我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是什么关系?民主党派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基本 方针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前提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政治地位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活动准则 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探究四:郭卫民在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征。它能够真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一党缺乏监督或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它通过制度性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阶级、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长期坚持并充分展现其优越性。
思考:我国政党制度制度的优越性
4.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1)政党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探究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4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会议审议批准汪洋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审议批准刘新成副主席所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通过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列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
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组成是什么?
性质: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组成: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探究六:郭卫民在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将进一步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利用多种平台渠道协商议政、履职尽责。同时,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合作,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促进集思广益商量事、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做好建言资政的同时,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双向发力,汇聚共同奋进的力量;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3.主题:团结和民主
4.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6.要求: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3、结束新课
纵观历史发展,新型政党制度这一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5000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新型政党制度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突出优势。中华文化崇尚和传承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贵和尚中,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理念,承载着家国情怀,彰显着“和合”精神,蕴含着民本意识,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另一方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并根据时代要求不断赋予这一制度以新内涵新理念新要求。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容、方针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含义、职能。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意义;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
(1)鲜明的特色:
(2)形成与发展:
2.我国民主党派
(1)发展:
(2)性质:
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
(1)地位:
(2)内容:
(3)基本方针
(4)前提保证
(5)政治地位
(6)活动准则
4.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1)政党关系
(2)优越性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
2.组成:
3.主题:
4.职能:
5.作用:
6.要求: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学案及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