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课件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课件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从教学案例看教学设
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2年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课件
案例一:
在一节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初中历
史课上,教师讲到万隆会议,主要介
绍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出示了
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理在
会议上演讲的影视资料。然后,让学
生讨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
问题在于:是否遵循课标的要求
历史课的教学角度,要依据课标要求,
要在钻研课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如万隆会议,实验稿课标上写的是: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而新版课标的要求,在中国史中是: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世界史是:通过万隆会议┄┄知道
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
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因此,这一问题的教学角度不是周总
理的外交风采,而是中国在万隆会议
上的作用,以及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历史的阐述
是有多种角度和侧重的,但从教学上
来说,确定教学角度,首先是要依据
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来设计。
启示:要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
案例二:
有位教师在讲洋务运动时,在讲完洋务
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后,讲道:
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兴工业,需要引进外
国的设备、技术和人员,而当时的人都
不懂外语,难以操作。为此,洋务派推
行新式教育,兴办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问题在于:是否厘清历史的逻辑
将历史的逻辑转化为教学过程的逻辑:
1.教学环节
解决课堂教学是如何展开和进行的问题
设计课堂教学的总体进程和每一个步骤
2.教学内容
梳理本课内容所涉及史事的逻辑与层次
厘清所教史事的范围、要素和前后关系
3.学生认知
预设问题和设计活动,牵引学生的认知
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历史发展线索
的梳理,然后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
的编排,使得教学环节有前后相连的逻
辑关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同
步而有序地展开。而这一切的基础,要
以历史时序为基础,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启示: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案例三:
有位教师在讲三国鼎立时,大约用了
20分钟具体而生动地讲述官渡之战的
过程。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官渡
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在于:是否把握教学的重点
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没有重点,就
会面面俱到,平淡无奇;如果都是
重点,等于没有重点,还是一锅粥。
需要思考的一是重点的选择
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本课中的地位
二是如何突出重点
采取有效策略活化重点,强化重点
围绕着重点:
补充相应的材料
设计思考的问题
组织探究的活动
例如,讲改革或条约的内容,往往有着多
项措施或条款,若逐条介绍,就会显得重
点不明显,内容也枯燥,因此要选择重点。
如,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
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
重点可定为:
奖励军功——打破贵族世袭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
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启示:要学会抓住教学的重点
案例四:
在一节有关唐朝文化的初中历史课上,
讲到唐诗,教师先是组织学生展开赛
诗会的活动,分小组朗诵唐诗,然后
分别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篇进
行具体分析,阐述其中的写法及意境。
问题在于:是否突出历史的特色
中学历史课程的很多内容,属于专门
史的范围,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
史等。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注
意从历史的视野上来考察某一领域中
的问题,把握其中的历史变化和历史
意义,而不是只注重讲清一般的知识,
所以,要探索如何讲出历史课的特色。
凸显历史的特色,就是将某一史事放
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上对史事进行阐释,而不是
单纯、抽象地讲述和简单地加以评论。
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启示:用历史的视野进行阐释
案例五:
有位教师在讲经济特区时,运用地
图,先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然
后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再说设
海南经济特区,及上海浦东开发区。
然而,未说明经济特区的特在何处
问题在于:是否把握了核心要素
每个具体的历史知识,都有其基
本的、核心的要素,是由这些要
素构成知识的。备课时不但不能
忽略了核心要素,而且要将核心
要素加以梳理,以使其更为清晰。
经济特区这一知识的核心要素包括:
过程要素:
是怎么发展的,如何有步骤地逐渐展开
政策要素:
引进外资、设备和经营方式,在税收、
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格局要素:
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此外,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区别
再如:秦始皇这一人物的要素
1.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推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启示:细致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
案例六:
有位教师这样讲黄花岗起义:起义爆发
后,革命党人向总督衙门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个个视死如归,英勇无比,勇猛杀
敌,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与敌人展
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革命党人仍是战斗到底,直到起义失败。
问题在于:是否有比书面语更好
的叙述方式
一是口语化,二是注重历史细节
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讲历史离
不开细节,要把历史讲得具体生动,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就更需
要有细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活
化,学生才能对历史有所感悟。
从概念到概念,从道理到道理,
空洞无物,是历史教学的大忌。
细节的描述要符合历史的事实,
不能 凭空想象或者随意编造。
有位教师在讲唐都长安的繁盛时,这
样讲道: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店铺林
立,出售各式各样商品,如茶叶、丝
绸、唐三彩等。到了晚上,全城是一
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声不绝。
例如: 西安事变中捉蒋
12日凌晨,孙铭九率一百多人来到临潼的华清池,解决了蒋介石的卫队后,直奔蒋的住所五间亭。蒋介石听到枪声,慌忙逃向后山。孙铭九冲进蒋的卧室,见屋内无人,而蒋的假牙还放在桌上,鞋子摆在床下,衣帽挂在墙上,一摸被子,尚有余温。于是判断蒋没有跑远,就率兵到后山搜索,发现蒋介石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将其架出来,推上汽车送往西安城内。
启示:要学会具体生动地讲历史
案例七:
有位教师在讲唐都长安的市场时,出
示了《唐六典》中的一段材料:“凡
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然后,对材料中的文字进行了解释。
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历史的材料
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通过对材料的研习,分析材料所
述的要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并运用材料进行历史的推论,从而
提升学生历史的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如上引材料,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是:
1.官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控。
2.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再如,讲到大泽乡起义,可以引用下列材料: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
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
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史记 陈涉世家》
设问:从材料中是否能找出起义的原因?
启示:材料运用重在研习和分析
案例八:
有位教师讲春秋战国的变革,在讲铁
器和牛耕的推广时,提问学生:牛耕
有什么好处?一名学生回答道:“牛
比人劲儿大。”教师顺势说:“对,牛
耕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课后,我问教师:牛比人劲儿大,难
道是春秋战国时人们才知道的吗?如
果不是,为什么以前不用牛耕?
问题在于:是否关注历史的联系
从认识历史的角度上讲,只有
将相关史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
察,才能搞清历史的真实面貌。
从学习历史的角度上讲,只有
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
才能建构起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处理教材时需要联系的类型:
一是教材中呈现的史事
如: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联系与比较
二是教材中若隐若现的史事
如:
《辛丑条约》与卢沟桥事变的关联
三是教材中未呈现的史事
如: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关东军
要加强:板块之间
专题之间
课题之间
的联系与沟通
史事的联系和认识的联系
启示:要从联系的角度看历史
案例九:
有位教师在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
引述了三段《共产党宣言》的论述,
并逐段进行解释。最后,告诉学生:
正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着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诞生。
问题在于:是否注重历史的分析
历史是对过去事物的分析、理解、
评判与阐释,这也是对中学历史
教学的要求。对于教学中所涉及
到的重要史事,教师要特别注意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
到其中的本质特征、历史作用和
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
的转折点,是工业化的开端,不仅使生产力有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也使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
●工业革命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近代世界
市场开始形成,并将此前处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国家
和民族统统卷入世界贸易的旋窝。
●在人类历史发展上,19世纪历史的三大潮流,即
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
的兴起,都是受到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
启示:要对历史进行全面的分析
案例十:
有位教师准备《辽、西夏与北宋的并
立》一课时,开始设计的导入是展示
地图,说明当时主要政权的分布情况。
后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改
为运用身边的材料来引出本课的教学。
问题在于: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教学
设计,除了要考虑课标要求、教材
内容、授课方式等问题,还要从学
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教学。
主要包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拟定有启发性的提问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
★ 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
★ 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
★ 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
★ 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
★ 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
★ 对学生学习予以鼓励
设计问题的教学策略
★问题的提出应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
★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谈话
★问题应明确,使学生知道问题所在
★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
★面向全班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鼓励并小结
组织活动的教学策略
★明确每一个课堂活动的目的所在
★与学生共同对活动程序进行设计
★活动要建立在史事掌握的基础上
★活动的重点在于历史问题的认识
★注重在活动中学生的分工与合作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活动予以引导
★要关注活动的效果及活动的延伸
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
★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
★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启示: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
谢 谢 各 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