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标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列表等方式,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齐民要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这一时期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2.通过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等人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增强科学研究、开拓创新的意识。3.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齐民要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这一时期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2.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复习填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在经济上呢?民族关系又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复习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表格。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阶段特征。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适合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提问过渡:在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成就?有什么特点呢?知识讲解一、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农艺之美——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整体介绍贾思勰的生平、介绍《齐民要术》的内容和地位。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概况。 本部分内容为本课重点和难点之一, 出示相关材料,让学生思考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贾思勰身上的科学精神,认识《齐民要术》这部农书的价值和地位。(2)展示《齐民要术·序》史料和《齐民要术》书名,与学生一起分析贾思勰的著书目的,反映了贾思勰的什么精神。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3)展示《齐民要术·序》史料和相关资料,让学生思考《齐民要术》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反映了贾思勰身上怎样的科学精神。(4)出示教材“材料研读”史料和《齐民要术》另一段史料,让学生分析《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什么?(5)出示今人研究《齐民要术》的两段材料,让学生说一说《齐民要术》这部书的价值和地位是怎样的?2.数字之美——祖冲之与圆周率 (1)教师出示今人纪念祖冲之的有关邮票等资料,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为祖冲之做一个微博介绍。 学生看图,阅读课本,制作祖冲之微博介绍。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亲手制作祖冲之微博介绍,了解和掌握祖冲之的成就。(2)出示祖冲之的生平资料和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思考祖冲之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呢? 阅读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祖冲之取得成就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祖冲之身上的科学精神。提问过渡: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呢?知识讲解二、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之美——钟繇、胡昭、王羲之 (1)简介钟繇、胡昭,引导学生鉴赏钟繇楷书《宣示表》后世摹刻本。 了解钟繇、胡昭,思考并回答问题。 本部分内容为本课重点内容,设计时,略讲钟繇、胡昭和魏碑书体,重点欣赏王羲之的作品和分析王羲之的个人品质。“书成换白鹅”“入木三分”反映了王羲之酷爱书法,勤学苦练书法的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2)第一步: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作品,特别是与钟繇楷书作品做比较,总结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重点欣赏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 第三步:设王羲之故事小擂台,引导学生说故事并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思考并回答问题。(3)出示教材两个魏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设问比较:看魏碑书体,与锺繇楷书和王羲之楷书相比,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趋势? 学生欣赏魏碑作品,比较作答。2.绘画之美——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出示四幅绘画图片,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学生看图片,思考作答。 通过绘画资料和视频解读,引导学生鉴赏古代绘画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2)出示《女史箴图》摹本局部和《洛神赋图》解读视频,引导学生重点欣赏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学生欣赏顾恺之绘画之美。3.雕塑之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1)出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佛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个石窟佛像的变化。 学生对比分析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佛教本土化、民族交融,加深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2)出示《中国大历史》 两段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史事”栏目和《帝后礼佛图》(局部)思考,这一时期石窟发展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史料,总结作答。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总结,让学生理解石窟艺术的发展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意识和时空观念。知识巩固,填表落实 引导学生填表总结,并根据表格提问。 学生回忆总结,思考作答。 即时巩固,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地位,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原因,并为我国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随堂练习1. 《齐民要术·种谷》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该内容反映了作者主张农业生产要( C )A.改进生产技术 B.多种经营C.遵循自然规律 D.务实创新2.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C )A.司马迁 B.张衡 C.祖冲之 D.曹植3.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名作是( B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C.《宣世表》 D.《洛神赋图》4.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品。他是( D )A.锺繇 B.王羲之 C.胡昭 D.顾恺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魏晋时期长期的战乱,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士大夫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他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常常清谈、饮酒和纵情山水,此行为风格被称为“魏晋风度”。其代表有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渊明等。正是魏晋风度孕育了顾恺之的绘画、王羲之的书法等文化艺术。《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读《世说新语》,从中选一个人物,谈一谈从他的身上你能体会到怎样的魏晋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