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选择题1.我国版图最大的王朝是元朝,元朝定都在A.大都 B.长安 C.临安 D.东京2.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西夏灭亡A.③⑤④①② B.⑤③①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④②⑤3.下列哪一项的搭配是错误的?( )A.女真-会宁-金 B.契丹-东京-北宋C.党项-兴庆-西夏 D.蒙古-大都-元4.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秦→西汉→→三国→西晋→……隋→→……→→明→清A.东汉、北宋、南宋 B.汉、唐、元C.东汉、唐、元 D.东汉、五代、宋5.马克思这样评价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马克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元昊6.“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 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耶律阿保机 B.铁木真 C.阿骨打 D.忽必烈7.尽管通过西征和以此为开端的其他往来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联系,使中国的释站制度及四大发明转传到欧洲欧洲中亚的器械医学、天文等也先后传入中国但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的武力征服华是不容肯定和赞扬的。由此可知蒙古的对外扩张A.对欧亚发展有利有弊 B.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C.阻碍了中外贸易交流 D.使中国医学传入欧洲8.小明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图中的笔记,据此1206年 统一蒙古草原 1227年 灭亡西夏 1234年 天亡金朝 1271年 元朝建立 1276年 灭亡南宋推断,他学习的课题是A.南宋、蒙古与金的对峙 B.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9.以下图表内容确定的主题是第一阶段 1211-1217年 成吉思汗进攻金阶段第二阶段 1217-1223年 木华黎进攻金阶段第三阶段 1229-1234年 窝阔台进攻金阶段A.蒙古灭金战争 B.金统治的腐朽C.成吉思汗的扩张 D.蒙古的成立10.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A.西夏灭亡后 B.蒙古草原统一后C.金朝灭亡后 D.忽必烈即汗位后11.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栗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最具备这一特点的是( )A.蒙古(元)统一中国的战争 B.金进攻南宋的战争C.辽进攻北宋的战争 D.金灭辽、灭北宋的战争12.“剑指背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从元朝大将伯颜的这首《奉使收江南》诗中,我们能够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 B.蒙古灭了西夏和金C.元朝灭南宋是一次统一战争 D.元朝皇帝伯颜在位时期灭宋13.他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陆秀夫14.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君主分别是A.李世民和武则天 B.朱元璋和朱棣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D.努尔哈赤和皇太极15.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A.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C.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科技发达,社会转型二、综合题16.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活动一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辽 10世纪初 上京 ① 耶律阿保机北宋 960年 ② 汉族 赵匡胤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 ③ 元昊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④(1)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并制作的一个表格,请你完成上面所缺内容。① ② ③ ④活动二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诗歌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诗歌二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2)诗歌一提到了五位帝王,写出与宋元时期有关的两位帝王。(不能抄袭诗句)(3)“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4)以上历史名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人物?说说你喜欢他(她)的理由。1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人物是如何完成国家统一的?(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图三人物的诗句,请问:他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4)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样不是很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详解】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6年南宋灭亡,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元朝建立 ,1227年西夏灭亡,⑤③①④②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辽。B项正确;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定都于会宁。排除A项;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定都于兴庆。排除C项;1271年蒙古族建立元朝,次年定都于大都。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项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项;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项;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C项正确;耶律阿保机统一的是契丹族各部,完颜阿骨打逐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元昊是党项族的首领,建立了西夏政权,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依据“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12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铁木真是蒙古草原的部落首领,铁木真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们过上安定的生活。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B项正确;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国,建立政权,排除A项;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家大金,排除C项;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材料对于蒙古对外扩张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联系,但是武力扩张是不容肯定的。可见,蒙古的对外扩张对欧亚发展有利有弊,A项正确;材料明显对于蒙古对外扩张是否定的,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蒙古对外扩张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中亚的医学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统一蒙古草原、 灭亡西夏、灭亡金朝均蒙古的兴起有关;元朝建立和 灭亡南宋与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有关,所以主题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D项正确;南宋、蒙古与金的对峙局面出现在1234年灭亡金朝之后,不能代表整个笔记的主题,排除A项;笔记没有涉及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排除B项;笔记也没有涉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三个阶段均是蒙古同金的战争,所以主题是蒙古灭金战争,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金的统治,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不仅仅是成吉思汗一人,排除C项;蒙古政权建立于1206年,发生在题干史实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政权直接对峙局面形成,C项正确;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排除A项;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是在1204年,排除B项;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1.A【详解】列宁的观点是评价了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战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蒙古(元)统一中国的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题意的描述,A项正确;金进攻南宋、辽进攻北宋和金灭辽、灭北宋的战争都是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攻战,带来了社会动荡,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所学,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元朝灭南宋是一次统一战争,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排除A项;从“下江南”可得出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蒙古灭了西夏和金,排除B项;伯颜不是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C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英雄,排除A项;寇准是北宋时期主张抵抗辽国的宰相,排除B项;陆秀夫是南宋抗元名将, 背负南宋最后的皇帝跳海自杀,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并实现了全国统一,C项正确;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武则天在他之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排除A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其子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排除B项;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此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因此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政权并立,经济繁荣。A项正确;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治世(盛世)相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与唐朝末年与五代十国时期相关,排除C项;科技发达,社会转型,与辽宋夏金元时期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16.(1)①契丹族②开封③党项族④完颜阿骨打(2)赵匡胤;铁木真。(3)女真族;宋金和议;岳飞抗金。(4)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称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与北宋、辽等政权形成并立局面;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政权,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最后被蒙古军队所灭。(2)依据诗歌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可知是指秦始皇嬴政和西汉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知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知是指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其中与宋元时期有关的两位帝王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后其孙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统一中国)(3)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前期,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多次派军南下进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率领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因此“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战的表现:岳飞抗金;和的表现: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4)开放性问题,如喜欢岳飞,理由: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岳飞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却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值得人们同情和尊敬。17.(1)人物:成吉思汗功绩: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2)人物:忽必烈。统一过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包围南宋。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3)文天祥。事迹:南宋灭亡后,他继续抗元,战败被俘,坚持崇高的气节,宁死不屈,慷慨就义。(4)不矛盾。因为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文天祥领导南宋军民抗元,抵抗元军的屠杀,符合南宋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同时文天祥崇高的气节也是可敬的。【详解】(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功绩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可知是忽必烈。统一过程: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统一中的成就来回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包围南宋。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完成国家的统一。(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可知是文天祥。文天祥的事迹可从南宋灭亡后,他继续抗元,战败被俘,坚持崇高的气节,宁死不屈,慷慨就义进行回答。(4)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统一促进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有积极意义,但是文天祥抗元体现的是抗击元军的屠杀,符合南宋人民的利益,也是正义的,同时也体现文天祥的崇高气节,所以二者并不不矛盾。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