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2)、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合价知识及其应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难点:1.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2.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建议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2.(过渡)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之相比较所得数值。(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疑]为何要采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用其实际质量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其质量也和原子一样,又如何表示呢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相对分子质量活动1:[提示]分子和原子一样,质量都很小,使用和记忆非常不方便,因而一般也不用分子的实际质量,而是采用其相对质量。[讨论]什么叫相对分子质量 [归纳][点拨]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于质量的总和。[强调]相对分子质量是一比值,符号为Mr。单位也是1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活动2:[提问]如何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交流]把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加。[讲解]计算O2的相对分子质量。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练习]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H2O KMnO4 Fe3O4 CO(NH2)2[小结]化学式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多个时,求相对分子质量可将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个数,原子团有多个时,可将原子团的相对质量求出,再乘以其个数。活动3:[设问]化学式表示出物质的组成,那么能否根据化学式求出化合物中的各元素质量比呢 [讲解]求在H2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H:O(质量比):1×2:16×2= 1:16[归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每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练习]求在NH4NO3中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活动4:[设疑]既然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求出化合物中的元素质量比,那么根据化学式能否求出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讲解]求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归纳]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练习]求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注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注意该物质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活动5:[拓展]求80 kg NH4NO3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答:(略)。[练习]多少克硝酸铵和316g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等 [提示]该题可看作两道题:①316g碳酸氢铵中所含氮元素质量为多少 ②多少克硝酸铵含有上题中的氮元素 [点拨]该题可用关系式法解答:解:设质量为x的硝酸铵和316g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等。NH4NO3——2N——2NH4HCO3(氮原子相等的比例)80 158x 31680:158=x:316x=160 g答:(略)。[体验]用关系式法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根据题意,找出中间量即“桥”,再结合化学式找出每一化学式与“桥”的关系。(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投影]1.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 ( A )A.Fe3O4 B.C2H5OHC.CO(NH2)2 D.Cu2(OH)2CO32.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 )A.FeO B.Fe2O3C.Fe3O4 D.FeS3.某蔬莱种植基地原计划每亩菜田施用氮肥碳酸氢铵7.9kg,因缺货现改施尿素[CO(NH2)2]若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则每亩菜田所需尿素的质量是 ( A )A.3 kg B.3.95 kgC.6 kg D.7.9 kg(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化学式的基本类型的计算。启示:化学计算不同于数学计算,化学式计算重点不在计算,而在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拓展延伸]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D )A.都不能确定 B.只有③能确定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试计算上题各项结果(五)课下作业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