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0《我们爱和平》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当代战争与冲突的探究,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2、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战争与冲突,认识当今世界仍不平静。3、尝试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战争的巨大危害,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切实危害入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继而再引领他们了解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共创和平的美好心愿。活动准备: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战争。1、观看照片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想看吗?这是大家在安静的教室里学习的画面。你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很美,真棒!2、欣赏歌曲《Tell me why》然而,能这样安静的学习,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世界上,还有他们---(震撼人心的《Tell me why》响起,学生边听歌声,边观看悲惨的画面)透过震撼人心的呐喊,望着这一双双眼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痛苦忧伤吗?教师小结:战争是一面镜子,能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0.我们爱和平》。二、初步感知,了解战争。1、什么是战争?战争,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什么是战争?百度搜索是这样的: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与“和平”相对。2、你都知道哪些战争?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战争?3、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伤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54页,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伤害”,填写探究单。探究单时间参战国家卷入人口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仍然很不平静。中国也前后打了四次战争,才换来了我们几十年的和平。省略号代表什么?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让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挑战。提起战争,人们如同谈虎色变。让我们聚焦战争,体会战争带来的伤害。三、聚焦战争,体会危害。童年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但是,战争来了,一切都变了样。●伤害1---人类生命安全1、观看:战乱中的儿童照片他们的生命还未绽放就已经凋谢。他们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呼唤了,再也享受不到亲人的关爱了。他们失去了生命。还有一些孩子永远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健康堪忧。每一张照片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可怜的小男孩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了。不远处,只有一只秃鹫相伴。它在等,等什么?等着男孩死去,等着享用美餐——男孩的尸体。可爱的小女孩睁大了惊恐的眼睛,高高举起了双手,发生了什么?她的对面竟然是正在给她照相的记者阿姨。战争摧残了她的精神,她犹如惊弓之鸟。身处战乱中,生命安全尚不能保证,那么财产呢?硝烟过后,损失惨重,更无法保障了。2、倾听:战争幸存者的述说战争带来的伤害,幸存者更有发言权。一起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你觉得阿里在想什么?......我觉得阿里在想战争以前跟家人幸福的生活。阿里在想现在要坚强,早日康复。阿里在想以后重返校园,努力学习,去建设新家园。失去双臂的她进了学校,还能顺利学习吗?3、体验:无臂学习的艰难无臂,如何学习?现在我们大家都是无臂的小阿里,一起来体验一下阿里上课的情景。同学们,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没有了双臂,学习变得艰难了很多。这还不算什么!她以后怎样写字?吃饭?喝水?穿衣呢?小结:战争太残酷了,带给人们的伤害是人生的各个时期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战争还带来了哪些伤害?动物植物阳光空气水...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一起去看看还发生了惨不忍睹的画面?●伤害2---生态环境请大家把看课本翻到156页,认真阅读一下“大面积的海洋污染”。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①.“儿童癌症患病率增长了数倍”你是怎样理解的?②.“许多海洋生物遭遇灭顶之灾”你是怎样理解的?③.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1、贫铀弹副作用巨大。贫铀弹半衰期45亿年(也就是45亿年后放射性才衰减至一半。),贫铀弹副作用是长期的。2、原油泄漏,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导致生物中毒、变异或者死亡。想逃也逃不掉。鸟儿拼命地煽动翅膀,可是原油怎么也甩不掉,它难逃一死。油带所在地区,其他生物也有长期的潜在威胁。3、战争,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战争,还带来了哪些伤害?......让我们把关注的视角再转向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可多得,毁坏了就再也没有了。●伤害3---文化遗产1.东方图书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东方图书馆被毁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2.同时,文化是文明的根基。文化被毁,文明的根基被破坏,会导致野蛮回归,战乱不止。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那战争带给我们的又会是什么呢?●伤害4---?1、“第四次世界大战”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人问爱因斯坦: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您明白将如何打吗?爱因斯坦回答:我不明白,但我明白第四次大战必须是用石头和棍子。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爱因斯坦是核物理学的鼻祖,比谁都知道核武器的杀伤力。他的话是不是耸人听闻呢?2、现代的高科技武器及高科技战争我们一起去影片中见识一下,现代的高科技武器发展到了什么地步?现代的高科技战争会是什么样子的?小结:假如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是对人类的灭顶之灾。人类的科技文明将会终结,人类将重新返回到原始社会。四、呼唤和平,表达心愿。体会战争带来的伤害,是为了避免战争,拥抱和平。我们爱和平。现在,请大家拿出你的笔,把此时此刻你的心愿写下来。然后,乘着和平的翅膀,把你的心愿张贴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愿世界再无战争,愿人间再无伤害,愿我们永保和平。珍惜生活,常怀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最后,一曲《听我说谢谢你》送给维护世界和平、守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每一个人,也包括平凡的你我他。歌声很美,大家可以边听边唱边做手势。谢谢大家的陪伴!下课!《我们爱和平》评测练习一、填空题1、我们热爱(),但()从未远离。2、战争是一面(),能够让人们认识到()的()。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仍然很不平静。此起彼伏的()和()让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不断面临()。4、战争不仅给人们的()、()、()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二、判断题1、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平终将取代战争。()2、世界上发动的战争都是残酷的。()3、当今世界很平静。()4、在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损失不大。()三、选择题1、战争带给人们的是()。A死亡 B恐惧 C伤痛2、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为捍卫和平我们应该()。A热爱和平,远离战争B珍爱生命,反对恐怖主义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我们爱和平》课后反思我执教的是《我们爱和平》第一课时。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查阅大量资料,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对学习小组进行再优化,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回首这段时间教学,感受颇深。一、成功之处(一)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上课伊始,我就以孩子们在教室里安静学习的画面导入,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自己和同学认真学习的样子,“可是能这样安静的学习,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世界上还有他们......”接着话锋一转,呈现一首反战歌曲《Tellmewhy》把学生导入战争中。11岁男孩震撼人心的呐喊,被卷入战争的孩子无助的眼神激起了学生的共鸣。“是什么让他们痛苦忧伤?”“是战争。”我充分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通过让学生观看,回答问题,努力为本课的讲解创造一种情感氛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让人们看到和平的珍贵。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爱和平》”,顺利导入新课。后面的教学中我也充分利用了PPT去呈现富有代表性的照片、音频、视频、文字资料等,力求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资料,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引发思考。(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战争带来的伤害,注重多感官参与、层层深入。如何让身处和平环境的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战争带来的伤害?本课一开始,我就引入了一个处于同龄孩子的反战呐喊。歌曲中音乐和情感跨越时空和地域,传达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忧伤,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谈起战争,人们谈虎色变,只因为战争带来伤害的普遍性、严重性。国破家亡、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人们的衣食住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引导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去体验伤害,他们更能感同身受。一是观看战乱中的儿童照片。父母怀抱失去生命的孩子、失去父母生活无依靠的孩子。失去生命的孩子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声了,再也体验不到父母的关爱了。失去父母的孩子,衣食生活得不到保障、饱受战争摧残健康堪忧、精神受到摧残。二是倾听战争幸存者的述说。战争带来的伤害,幸存者最有发言权。伊拉克女孩的略带忧伤的倾诉把孩子们再次带入了那不堪回首的战争中。战争过后,幸福和睦的一家人,只剩下小阿里一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小阿里眼睛望着白色的天花板,浮想联翩,当想到战争的时候,他仍心有余悸。与战争之前的自己相比,她是不幸的,因为她作为无辜的人经历了战争,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与那些死去的亲人相比,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还有生命,还有希望。三是体验无臂学习的艰难。活着就要让生命绽放光彩。无论人遭受何种磨难,痛苦沉迷过后,终归要站在起来,面向未来。失去了双臂,原来司空见惯的用双臂才能解决的小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开课本,接着在书上划下一句话。课前我没有让孩子们做相关的准备,课上也没有给孩子们相关的提示。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使用自己的嘴去翻书,而后用嘴巴叼起笔去完成划线任务。大家以为不难的任务,真正做起来时却频频出错,最终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寥寥无几。我顺势请完成任务的学生谈谈感想,孩子的一句话:“无臂学习,太难了,真不容易。”接着,我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带着遗憾的学生说:“请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之前的任务。”孩子们三下五除二,从开始到完成大多10秒钟内就完成了,这些孩子的感想是“有双臂,学习变得顺畅多了。”可是,无臂的小阿里却再也体验不到这种顺畅了,战争留给她的还不止这些艰难---她如何吃饭、穿衣、上厕所、写字、干家务呢?孩子们陷入沉思。战争带来的伤害是长期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借助文字和视频,体验战争给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的伤害。战后伊拉克的孩子患癌症的比例大大增加、原油泄漏覆盖的海域,海洋生物濒临灭绝。由于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所以战争结束了,伤害却还将持续很长的时间。文化遗产的损失是全人类的损失。文化被毁,文明被践踏,野蛮重新回归,最后遭殃的还是人类自己。五是探究战争带来的可能伤害。假如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我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爱因斯坦和记者的一番对话,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为何爱因斯坦避而不谈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说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使用“石头和棍子”?进而,引领学生去影片中去体会。影片中我呈现了现代的高科技武器和现代的高科技战争。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高科技武器仅仅是现代武器的冰山一角”的含义,引导透过毁灭性的瞬间体会现代高科技战争一旦爆发,人类将无法控制局面的震撼——核武器的毁灭性是不可逆的。二、不足之处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放飞心愿这个活动环节,由于学生多,我照顾到全体学生每个人都去贴心愿,却无法在课上具体或分类展示学生的心愿内容。三、教学亮点(一)适时呈现精彩的视频,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如在探究战争带来的可能伤害,呈现电影片段的时候,课堂达到了高潮,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孩子产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当这些鲜活的画面,血的事实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再加上音乐烘托渲染,我被触动了,学生也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心灵交流。(二)注重文字的阅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阅读探究活动:阅读课本P154“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伤害”,完成探究单;阅读课本P156“大面积的海洋污染”,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我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危机感,责任感。“我们爱和平”一步一步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真情,可以感动学生,这是我这节课上下来的最大收获。作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去感染学生,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顺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