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 1、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笛子、气球、闹钟、投影仪。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备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从我们出生那天起,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声音打交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每组同学使音叉、鼓等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想想议议]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非常多,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同学们刚才列举了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刚才的讨论,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加强。)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问题: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说明。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想想议议]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发言)(如: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等等……)3、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4.小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课堂练习 《学习辅导》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达标检测题1.2.3.4.5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固体中的声速比液体中声速大,而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中声速大。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物理第一课,重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品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本节课总体教学难度不是很大,在教材处理中,我采用先请每组同学使音叉、鼓等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然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一些学生自己动手的简易实验、低成本实验也可以加以体现,从本质上说,这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反思如下1.成功的做法: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探究实验,并灵活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既拉进了物理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2.不足之处: 没有讲清楚科学探究的环节,不能让所有学生都放开来做实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题1、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2.如图1—2,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图1—1 图1—2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4、人们交谈时的声音是通过 进行传播的;伏在铁轨上听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这时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靠近岸边的水中的鱼.鱼听到的声音是由 介质进行传播的。真空中 传播声音.5、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m.在气体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6、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7、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车和机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8、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__。9、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_________。10、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11、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2、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 13、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 闪电在先,打雷在后 B. 闪电处近,打雷处远 C.闪电处远,打雷处近 D.光的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声音就一定有物质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物质作为介质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种类 D.真空也能传播声音1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下面的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钢铁 B.水 C.空气 D.真空16、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17、小明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做了如下实验(图1.1—5): (1)从广口玻璃瓶的盖子中穿进一根细铁丝,铁丝在瓶内的部分弯成一个小圈,上面拴上两个小铃铛,然后用手摇一摇瓶子.看能否听到铃铛的响声. (2)把一些小纸片放到瓶子里,点燃这些小纸片,并趁着火还没有熄灭时赶快把盖子盖紧,注意别让铃铛和瓶子相接触.等火完全熄灭以后,再摇一摇瓶子,并仔细听.请你帮助小明分析一下,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 是否听到声音 得到什么结论第一次 第二次 分析结果:声音是靠 传播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2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课本插图1.1—1的四种发声现象中,各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声?工件与砂轮相互摩擦,引起工件和砂轮的振动发出声音;人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声;瀑布主要是水撞击石头或下面的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青蛙是通过气囊的振动发声;钢琴是通过琴弦振动发声的笛子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声音的传播土电话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 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_____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5.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_____.6.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赫兹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doc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优质课展示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_人教版.flv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参考视频 打击乐器响板.手鼓.wmv 军号声之谜 .wmv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课件.ppt 夜半“鬼”声.wmv 打击音叉传播声波实景加动画.mpg 打雷.wav 摩擦.wav 瀑布.wav 看得见的声波.wmv 蛙叫声.wav 钢琴.wav 音叉的共鸣箱传播出的声波.mpg 音叉的发声用声波传播mpeg4.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