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2011年9月28日一、认识平面镜表面是平的、光滑的反射面。活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1)像处在什么位置 (2)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跟 你的脸大小一样吗?(3)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变化?(4)眨左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左眼吗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五.交流讨论探究活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平面镜(1块)、玻璃支架(2个)大小相同的物体(2个)、白纸(1张)、刻度尺(1把)1、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次数 物A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B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AB连线与平面镜夹角的大小1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1、像和物体的大小3、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5、像与物体左右相等相等垂直相反虚像1: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同学们通过玻璃板可以看到物体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所成的像。交流评估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1.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像的高度是 。2米1米1.6米2、照镜子游戏一人当物,一人充当平面镜中的像,同时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人观察是否符合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做图演示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MNABA’B’1、作垂线2、取等距离3、画虚像通过作图,你能归纳方法吗?MNABA’B’强化训练1、作垂线2、取等距离3、画虚像平面镜的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动作或部位平面镜的应用增加视觉空间隐蔽观察成像改变光路有趣的偶镜凸面镜的应用科学世界:哈哈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后视镜凹面镜的应用科学世界:奥运圣火点燃太阳灶小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平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平面镜成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左右相反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一个洗脸盆里水深0.2m,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 m?1:3 .8×108巩固练习2: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A:B:C:D:A巩固练习3: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A、7:25B、6:35C、5:25D、4:35答案:(D)巩固练习能力提升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段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要求A、B完全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A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能力提升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章 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堂文字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平面镜成像原理(1)虚像的概念及原理(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3、平面镜的应用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三、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平面镜:表面是平面、光滑的反射面。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如下问题生:实验,并思考问题。师:像处在什么位置?生:在镜子后面。 师: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跟你的脸的大小一样吗?生:一样。师: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变化?生1:是,不变。生2:是,改变。师:眨左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左眼吗?生:右眼。二、新课教学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师:帮助学生设计探究计划,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的几个基本过程生:思考讨论并设计。师:请同学们思考:1、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生:相等。师:请同学们思考: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生:相等师:(引导)思考: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成多少度角)生:无法回答。师:介绍实验器材,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器材的目的。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①为什么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生:(无法回答,在教师指引下阅读使用说明书)师:请同学们思考③刻度尺的作用是?生: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3)演示实验(实物与PPT相结合)师:演示易错环节与注意细节① 如何放置两个物体?②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物体的像是否完全重合?③如何记录两个物体的位置?生:不会师:左右移动头部,直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的物体的像从不同的位置看起来完全重合,就表示找到了物体的像的位置生:那位置如何记录呢?师:我们选取两个比较特殊的点作为代表,记录的时候用笔将这两个点的位置描下来,然后用虚线把像和物体连接起来,最后用量规测量连线与镜面的角度关系。生:两人一小组合作实验。 师:教师巡视观察,并找出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为交流评价环节做准备)生:认真操作实验师:引导学生把物体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生:第二次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左右相反(6)交流评估师:同学们,你们的实验结果是否都一样呢?同学们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组间交流一下。生1: 为什么镜子有一面是镀了膜的?生2: 镜子是越薄越好还是厚一点好呢?生3:为什么我发现很难移到物与像重合,镜子后面好像有两个成像?生:镜子的位置是记录前面的玻璃板的位置还是后面的?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现象师: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目的是?生: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生: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师: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同学们通过玻璃板可以看到物体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分别所成的像。师:(课件展示)1.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像的高度是 。师: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生:1.09码师: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生:2米 师:像的高度是?生:1.6米2.照镜子游戏:师: (多媒体展示)一人充当物,一人充当平面镜中的像,同时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人观察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生;两位同学上讲台表演动作生1:向前走一步。生2:向前走一步。生1:向后退一步生2:向后退一步生1:挥挥左手生2:挥挥右手生1: 左脚向前生2:右脚向前生:(全班同学同时观看模仿的同学是否正确)2、平面镜成像原理(1)虚像的概念及原理师:(利用flash演示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光源蜡烛发出的光经到平面镜上发生什么现象?生:光的反射。师:根据光的发射原理作出反射光线如图示,反射光线相交吗?生:不相交。师:假如我们眼睛沿着反射光线看过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后面发出的,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所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生:虚像(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师:(多媒体展示)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生:回忆平面镜成像特点。 小结:作图步骤①作垂线②取等距③画虚像强化练习:师:(多媒体展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生:作图练习3、平面镜的应用师:学面镜,同学们知道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生1:利用平面镜成像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动作或部位(如排练舞蹈的时候)生2:或者是医生用镜子探照病人口腔情况时。生3:古代女人照镜子梳妆打扮生4:我们照镜子整理仪容。师:诸如上述现象我们都是利用平面镜能成像。师:而我们军事上用的潜望镜,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 ,利用光在平面镜发生的反射现象,从而观察到外面的敌军情况。小结:平面镜的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2)有趣的偶镜师:(实物演示)把两块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玻璃板成90度角放置,将公仔放在两块玻璃板之间,观察“偶镜”现象。然后逐渐减小夹角,可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像。生:学生观察现象生1:看到2个像。师:调整镜面间的角度。生:看到3个像。如此继续重复操作,学生分别可以看到4个、5个、6个…..8个甚至更多。师:(多媒体重现刚刚看到的几种偶镜现象)学生很感兴趣,惊奇并议论着其中的奥妙。4、科学世界: 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师:同学们请留意观察以下的镜子与我们平时照的平面镜有什么不同?生:光滑表面是突出来的。师:在我们的生活现象中,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我们能够看到这一类的镜子呢?生1: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生2:汽车的观后镜生3:超市的哈哈镜师: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要用凸透镜而不用平面镜呢?有什么作用?生:扩大视野。师:凸面镜所成的像是什么性质的呢?有没有同学仔细观察过?生1:缩小的像生2:正立的像生3:虚像生4:倒立放大的像师:(出示凸面镜,并让其中一位学生观察自己在凸面镜中的像的特点)你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跟同学们汇报一下。生:正立放大的师:凸面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呢?(多媒体flash展示)生: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凹面镜师:(手持凹面镜)那么请问我手中的镜子又有什么特点呢?生:光滑表面是凹进去的。师:在我们的生活现象中,你是否见过凹面镜的应用呢?生1:太阳灶 生2:奥运圣火点燃生3:手电筒的反光镜生4: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师:凹面镜给我们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它对光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生:学生思考。师:(多媒体flash演示)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师:凹面镜所成的像是?生1:缩小的像生2:倒立的像生3:虚像师:(出示凹面镜,并让其中一位学生观察自己在凸面镜中的像的特点)你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跟同学们汇报一下。生:正立缩小的总结:凹面镜和凸面镜:1、凸面镜:对光的作用:使平行光_________。 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哈哈镜。2、凹面镜:对光的作用:使平行光_________。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光镜,奥运圣火点燃。师:(多媒体展示)1、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一个洗脸盆里水深0.2m,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 m?生1:3 .8×108m生2:0.2米生3:3 .8×108m+0.2m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月亮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 .8×108m,所以说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多少?生:3 .8×108m师:对,非常好!师:(多媒体展示)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段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要求A、B完全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生:思考并独立完成。师:针对以上问题提问检测学生。生1:要求要求A、B完全相同,这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师:很好,掌握得不错。生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师:very good!生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师:最后一个问题。生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师:很好,同学们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错,最后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方法、凹凸面镜等,大家不看书一起来回忆,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生:相等。师: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生:相等。师: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生:垂直。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生:虚像。师:平面镜成像像的左右?生:相反。 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生:光的反射现象师: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什么作用?生: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四、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左右相反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BAN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 学 建 议第一节 光的传播光是如何传播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例如,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晚上手电筒和探照灯发出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到银幕上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是直的。作为物理学习,应重视实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丰富一些。分别演示(1)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2)光在液体中是直线传播的。(3)光在透明固体中是直线传播的。光速学生刚刚学完声音,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的大小。教学可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展开光的传播速度的教学,从“光的传播比声音快”的感悟中,直接给出光在中空中或空气中的速度c=3x108m/s第二节 光的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活动,要作好探究的计划,明确每个探究步骤的主要活动内容。本实验是学生碰到的第一个探究数量关系的实验,告诉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不要等实验结束后才去回忆实验数据。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按课本图2.2-3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可先演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看清楚。让学生使入射光线分别以30°、45°、60°的入射角射向平面镜,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这些记录的事实,是总结光的反射规律的重要基础。然后让学生量出每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ON的夹角,记录在事先画好的表格中。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探究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关于光的反射规律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重点强调的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对于原来教材中的比较严格的叙述,不必过分强求。 本探究的结果比较容易获得,探究过程比较好把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水平和科学态度方面的表现,对探究活动中认真积极的学生给予鼓励。?光路的可逆性课本图2.2-6表现了光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最好做一下有关的实验,让学生看看现象,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光路可逆性的应用十分广泛,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来介绍。反射规律探究结束后,可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反射规律光路方面的练习。为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做一些准备。?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活动比上一节的探究复杂一些。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这个实验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来,由于有体验,一定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理解得会更好。?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帮助学生制订探究的计划。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几个基本环节:提出猜想(如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有一些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或不相等……)、实验验证、交流与评价(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们?)。要顺利完成探究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教材中探究实验的实验器材,但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器材的目的。(2)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见的方案交流,教师正对交流中暴露的问题加以修正。(3)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找出学生实验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操作,为交流和评价的环节做准备。实验时选用的玻璃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准确总结出“物像等距”的特点,可以在纸上事先画好坐标。实验前教师可先演示一下,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物体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物体和像完全重合为止。?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物体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虚像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初中光学的一大难点,应注意突破,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这样既巩固了反射规律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线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问学生:S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再提问哪些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接着说明人眼是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这时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S′处射来的。边讲边把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2.3-2,指出镜后面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S′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第四节 光的折射折射现象可以用课本图2.4-1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最好教师现场做,实验现象比图片更真实,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由于实验现象与学生在本章第一节学习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矛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引入课题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了的现象。?演示 光的折射鉴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所以建议安排分组实验。用实验来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时,应先介绍实验装置:光源、水槽、水和空气界面等。然后出示事先画在小黑板上的如图2.4-1所示的板图,说明实验中光线将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水面上,让学生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实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三次,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改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根据观察的记录,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个演示也可以改用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实验。演示完毕,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折射情况,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图2.4-1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上时,在界面上除了有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线进入水或玻璃中,进入这些物质中的光线在界面处将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也就是光的传播方向在界面处要发生弯折。?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了,跟光的折射有关系。筷子在水面好像被折断的实验,应选取碗底较深、开口较大的碗,筷子要斜插到碗的底部,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这样观察效果才明显。此实验不要用玻璃杯盛水,让学生透过杯壁观察筷子出现的现象,因为解释起来麻烦。教学中可以将特例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给学生演示一下。第五节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光的色散初步揭示了颜色之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入色光的三原色的知识,进一步揭示颜色之谜。学生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实验。课本2.5-4展示的就是这种情景。教学中,老师不应让学生死记课本2.5-3介绍的三原色光混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认识几种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不要过分强调单色光混合时的各种色光的比例问题,只要让学生知道各种单色光混合时产生的颜色跟色光的比例有关就可以了。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的教学应在作好学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有关的知识,并可设计一些正对性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按课本2.5-5组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并在屏幕上得到彩色的光带。教师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玻璃,请学生观察现象后,给出问题:对红玻璃来说有没有色光可以透过它?能透过的是哪种色光?其余的色光哪里去了?同样使用课本2.5-5的实验装置,调整好装置,并在光屏前得到彩色的光带,教师将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请学生观察现象后,提出问题:所有的色光都打到纸上了吗?你在红纸上看到哪种色光?其余的光都到哪里去了?经过上两个实验,学生的观察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教师可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透过的色光的关系,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的关系作出探究。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红外线已走入家庭,讲述红外线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时,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到实际中去调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学习。在社会学习资源不足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尽量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建议补充资料如下。(1)红外线的发现(2)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红外线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紫外线与红外线一样,现在紫外线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使学生了解紫外线的知识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Hz~5×1016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萤光效应,进行防伪。除验钞机上利用这种效应外,利用不同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的特点,可以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汞等气体放电,例如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教学中可以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奇妙的偶镜一、偶然的发现“阿磊,去我家玩镜子。”由于科学课上刚学习了光的反射,这几天我们对镜子的兴趣颇浓。这不,刚一放学,邻居陈佳忠就邀我去他家了,阿忠家是开玻璃店的,我们就来个废物利用,经常把裁下来的镜子边角加工成小镜子用来把玩。“来,今天我们来玩颠倒游戏。”这时我们常玩的游戏,我们在纸条上写上一句话,然后把纸条放到镜子面前,镜子中的字的形状就会完全颠倒过来,与刻在印章上的反体字一样。我们看着镜子上的字,互相翻译。我们争着写“颠倒文字”,争着把镜子移来移去,玩得十分起劲。突然,我发现在两面镜子中的字怎么变正了,我急忙叫陈佳忠停下来观看:真的,“玩镜子”三个字在我的镜中,“真有趣”三个字延伸到佳忠的镜中,它们端端正正地站立着,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我们连忙又写字试验,发现两面镜靠在一起成一定角度,就能使反字变正,有时还生出了多组文字,真是太神奇了。二、偶镜的秘密第二天一早,我们带上镜子,急匆匆地把这个新发现汇报给科学老师,并问:“为什么两面镜子靠在一起颠倒的文字又变正呢?”老师告诉我们这叫偶镜,它有很多奇妙的本领,这跟以后要学的光的反射有关,并鼓励我们自己去调查探究其中的奥秘。我们连忙去预习科学课本,又去网上查资料,原来我们看镜中的物体,光照到物体上后反射到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睛的晶状体上,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经过一次反射到平面镜上的虚像,这个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单面平面镜中出现的是颠倒文字;如果是两面平面镜相交成直角组成偶镜,文字所组成的虚像在两面镜中各反射了一次,反反得正,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第二次反射的正像。那么,偶镜张开角度的大小跟镜中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偶镜还有哪些奇妙的本领呢?放学回家后,我们又用两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镜子,做了一面较大的偶镜,研究了偶镜张开角度大小与镜中像的关系,并摄下了图像,如下表:角度 像个数(包括实像) 组成的图形 图例120 3 正三角形90 4 正方形72 5 正五边形60 6 正六边形45 8 正八边形36 10 正十边形360/n n 正n边形 ……我们发现,偶镜角度减小,镜中像的个数就增加,加上实物,各像以正多边形的形式排列,偶镜夹角与像的个数规律是:像的个数(包括实像)=360 / 偶镜夹角多么奇妙、多么完美对称的镜子景像啊!经过多次反射,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和自然界的图案美在镜中奇异的再现。那么,偶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三、偶镜的应用以后几天, 我们调查收集了利用偶镜的事例。如服装店的试衣镜,也是由两面镜子组成的偶镜,顾客可以从各个角度看清衣服的式样,看清自己试穿衣服的模样;我们又做了玩具万花筒,它由3面平面镜组成几组偶镜,经过多次反射,里面的彩屑、玻璃珠由一个分化成六个,组成美丽对称的六边形图案,边看边摇动旋转,里面的图案真是千变万化,奇妙无比;偶镜还跟月球有关呢!在月球上装上一种装置叫“角反射器”,它由三面互相垂直的镜面装在一起,就像箱子的一个角一样,三面镜子相当于组成三个偶镜,这样光线无论从哪个角度射到它上面,都会沿着原方向反射回来。角反射器和激光配合,就可以精确地测量月球和地球的距离,误差非常小。在许多人造卫星上也装有角反射器,利用角反射器,还可以测量地球板块的运动及地面的微小位移,为预报地震提供可靠依据。自行车尾部装有一个红色塑料制成的反光镜,把汽车前灯的光反射回去,引起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它也是个小小的角反射器,高速公路地面也装有这些装置,在黑夜里利用角反射器把路面反射的非常明亮,这样就不用装路灯了。通过调查实验,我们发现了光与镜子的许多秘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科学小制作《镜子家族》(包括偶镜、万花筒、观光箱、天文望远镜、潜望镜等)获萧山区首届学生科学小制作三等奖。光与镜子的世界真奇妙,偶镜的用处真大啊,等待我们好好去探索,去研究应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胡美娟《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课标准中要求“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与传统教材相比,把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由演示改为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节只强调平面镜成像具有“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不讲成像的对称性。教材设计的实验表格里,强调了该实验在不同位置做两次,这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十分有益。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一、 从生活中例子引入,便于学生理解我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我们每天都照镜子,像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并让学生拿起手中的镜子观察,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变“讲述式”为“探究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围绕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去进行探究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探究,我先让学生熟悉实验探究的几个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证实猜想。学生拿着手中镜子去观察,。由于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刚才那两个猜想。在设计实验时,我利用铁架台支起一块大玻璃板,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从点燃的蜡烛这边看过去,会看到玻璃板后面有个像。由于所成的是虚像,而像在哪,像的大小如何确定,这是一个难点。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把手中的玻璃板固定好了,然后把其中一个塑料蜡烛放到玻璃板前面。我引导学生,我们桌面上有没跟那个像类似的器材,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物体去代替这个像呢?(等效替代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用另外一个塑料蜡烛去代替前面那个塑料蜡烛的像。去找到像的位置呢。此时,用多媒体配合讲解,让学生知道实验过程如何做。然后让学生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再去进行分析。三、把抽象变为形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是比较抽象的。我让学生对比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在后面能用光屏接收到像,但是平面镜呢?学生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张白纸,从纸上看不到蜡烛的像,可知所成的是虚像。不足之处:1、是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有些少;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的点评不够深刻3、可以把平面镜的应用放到第二课时讲,这节课就专门讲实验,这样时间就能充裕些。在今后教学中,我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光污染什么是光污染 光污染问题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光污染。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对天文观测的负面的影响。后来英美等国称之为“干扰光”,在日本则称为“光害”。 目前,国内外对于光污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现在一般认为,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十纳米至一毫米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编辑本段光污染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光污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 当太光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据光学专家研究,镜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阳光照射更强烈,其反射率高达82%~90%,光几乎全被反射,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产生头昏目眩、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及情绪低落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下去会诱发某些疾病。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破坏室内原有的良好气氛,也使室温平均升高4℃~6℃。影响正常的生活。眩光污染 光污染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头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某些工作场所,例如火车站和机场以及自动化企业的中央控制室,过多和过分复杂的信号灯系统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视觉锐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焊枪所产生的强光,若无适当的防护措施,也会伤害人的眼睛。长期在强光条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炼工、熔烧工、吹玻璃工等)也会由于强光而使眼睛受害。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目前,大城市普遍、过多使用灯光,使天空太亮,看不见星星,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等,很多天文台因此被迫停止工作。 据天文学统计,在夜晚天空不受光污染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的星星约为7000个,而在路灯、背景灯、景观灯乱射的大城市里,只能看到大约20~60个星星。彩光污染 舞厅、夜 光污染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则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红色光为158,黑色光最高,为187。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另外,有些学者还根据光污染所影响的范围的大小将光污染分为“室外视环境污染”、“室内视环境污染”和“局部视环境污染”。其中,室外视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室外照明等;室内视环境污染包括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局部视环境污染包括书簿纸张和某些工业产品等激光污染 激光 光污染污染也是光污染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激光具有方向性好、能量集中、颜色纯等特点,而且激光通过人眼晶状体的聚焦作用后,到达眼底时的光强度可增大几百至几万倍,所以激光对人眼有较大的伤害作用。激光光谱的一部分属于紫外和红外范围,会伤害眼结膜、虹膜和晶状体。功率很大的激光能危害人体深层组织和神经系统。近年来,激光在医学、生物学、环境监测、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以及工业等多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激光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外线污染 红外线近年来在军事、人造卫星以及工业、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红外线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波长大于 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紫外线污染 紫外线最早是应用于消毒以及某些工艺流程。近年来它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用于人造卫星对地面的探测。紫外线的效应按其波长而有不同,波长为1000~1900埃的真空紫外部分,可被空气和水吸收;波长为1900~3000埃的远紫外部分,大部分可被生物分子强烈吸收;波长为3000~3300埃的近紫外部分,可被某些生物分子吸收。 紫外线对人体主要是伤害眼角膜和皮肤。造成角膜损伤的紫外线主要为2500~3050埃部分,而其中波长为2880埃的作用最强。角膜多次暴露于紫外线,并不增加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紫外线对角膜的伤害作用表现为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极痛的角膜白斑伤害。除了剧痛外,还导致流泪、眼睑痉挛、眼结膜充血和睫状肌抽搐。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作用主要是引起红斑和小水疱,严重时会使表皮坏死和脱皮。人体胸、腹、背部皮肤对紫外线最敏感,其次是前额、肩和臀部,再次为脚掌和手背。不同波长紫外线对皮肤的效应是不同的,波长2800~3200埃和2500~2600埃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效应最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想象,感知虚像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 虚像的概念以及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法。教具与媒体 1、教具和学生实验:平面镜、两个大小一样的物体、支架、白纸、尺子、小镜子、角度可调的双面镜、公仔一个。2、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及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平面镜成像原理(1)虚像的概念及原理(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3、平面镜的应用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提出问题:1、光的反射定律?2、认识平面镜让学生自带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像处在什么位置?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跟你的脸的大小一样吗?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变化?眨左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左眼吗?二、新课教学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帮助学生设计探究计划,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的几个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①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③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2)介绍实验器材,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器材的目的。①为什么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③刻度尺的作用是?(3)演示实验(实物与PPT相结合)演示易错环节与注意细节① 如何放置两个物体?②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物体的像是否完全重合?③如何记录两个物体的位置?(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的物体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的位置看起来物体和像完全重合为止。)(4)教师巡视观察,并找出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5)总结: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左右相反(6)交流评估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交流,或者同学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互相交流解决的办法。随堂练习1.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像的高度是 。照镜子游戏:一人充当物,一人充当平面镜中的像,同时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人观察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平面镜成像原理(1)虚像的概念及原理利用flash演示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镜后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所以是虚像。(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小结:作图步骤①作垂线②取等距③画虚像巩固练习3、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动作或部位①成像②改变光路(2)有趣的偶镜把两块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玻璃板成90度角放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两块玻璃板之间,观察“偶镜”现象。然后逐渐减小夹角,可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像。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的应用: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超市的哈哈镜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发散(flash演示)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灯碗,汽车头灯碗奥运圣火点燃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发散(flash演示)1、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一个洗脸盆里水深0.2m,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 m?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段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要求A、B完全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 学生回顾并回答学生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并思考。 温故而知新,为后面学习平面镜成虚像做铺垫。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是成像规律及特点并不一定很清楚。设计此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熟知现象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进入探究情境。设疑,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完成“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并从中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为交流评价环节做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避免形成以偏概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共同学习,分享成功与喜悦,交流经验随堂练习以游戏的形式理解记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让紧张一段时间的精神得到片刻的放松。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这样既巩固了反射知识的规律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猜想与假设相等相等思考学生自学教材和平面镜成像说明书,小组内充分讨论学生观察,并自学平面镜成像使用说明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于表格)把物体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记住成像特点。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师生共同交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在思考模仿对与否。思考,了解。观察,理解模仿演练学生实验学生自学教材P44~45科学世界思考,回答问题思考,回答问题三、课堂小结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左右相反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回忆 加深印象四、布置作业 练习试卷 认真思考,完成练习。 复习、巩固知识。五、教学后记 本节只强调平面镜成像具有“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不讲成像的对称性。教材设计的实验表格里,强调了该实验在不同位置做两次,这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十分有益。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特点:a) 像与物大小相等b)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c)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d) 像是虚像e) 左右相反2、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3、 平面镜的应用4、 凸面镜和凹面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流程图平面镜成像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器材、讨论相关注意事项多媒体问题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学生回答多媒体问题:开始实验器材多媒体Flash演示平面镜成像步骤实验器材学生实验、交流平面镜成像特点结论多媒体学生两人照镜子小游戏平面镜成虚像的概念及原理多媒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和归纳方法多媒体角度可量的双面镜展示偶镜的精彩成像画面实验器材多媒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和对光的作用小结多媒体布置作业结束图符说明:教学媒体教师活动流程线学生活动开始、结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1)像和物到______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______;(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_______垂直(4)像和物体的左右______(5)成的是_____像。2.处走向一块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3.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 m,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 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 , 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A . 2m B . 3m C , 5m.D . 6m5.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 )A.4m B.6m C.8m D.2m6.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 m.7.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能够增大观察范围,常见应用有 。8.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常见应用有 。9.现有如下光学器件:a)平面镜;b)凸镜;c)凹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自制潜望镜用______,太阳灶用______,汽车观后镜用______,耳科医生的额镜用______。10.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这种检查视力的方法,视力表与人眼的距离相当于是A、4.6 m B、5.0 m C、2.9 m D、5.4 m11.雨后路旁低洼处积了水,在水洼旁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人射出的光被水面 成的像,这时水面相当于 镜.1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13.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14.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第14题 第15题15.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1 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_________m 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16.报据平面镜成像特点,(1)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在图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17.如图乙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第17题 第18题18.如图11所示,电视遥控器对着天棚也能遥控电视机。图中从A点发出的光经天棚MN反射后射入电视机的接收窗口B,试画出其光路图。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应选用 代替平面镜;镜后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说明 。20.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2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章 光现象的整体规划一、本章教材分析本章的章首图是天安门广场的节日礼花图景,突出视觉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美丽的光上。光给视觉的刺激是它的五彩缤纷。阅读指导概要地介绍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展开的顺序,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线索。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节介绍光沿直线传播时,未介绍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这是因为,学生刚刚学习光学,对介质的均匀与否缺乏思考的基础。在本章的后续教学中,在研究折射规律前,都不涉及介质均匀问题。为了避免由于严格定义造成学生兴趣下降,这里暂且不提这个问题。本章在第四节中,研究光的折射时讨论了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实际中很常见,并且是光学教学两大重点内容。因此,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光现象在社会生活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光现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学生要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光现象的教学应该尽量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二、教学时间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分六节,建议8课时。第一节 光的传播 1课时第二节 光的反射 1.5课时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1课时第四节 光的折射 1课时第五节 光的色散 1课时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1课时复习和总结 1.5课时三、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 光的传播 本节课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这部分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所以课前由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用于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本着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的地位,这节课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探究活动,包括部分的探究和全过程的探究,有教师引导参与的,有学生自主研究的,使学生从活动中学会总结和归纳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文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相对简单,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及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光速,对学生来说,相对会比较容易理解。 教材中光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看到、碰到的事情。这就要求,通过本节的教学,能让学生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表达出来。第二节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光的反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能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时,我是从学生日常的经验出发得出了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和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相等,通过分析这种说法不确切地引入了法线,最后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使光的反射规律的得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为让学生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我让学生利用了平面镜进行验证,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光路的可逆性。本节的难点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特别是漫反射,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我动手制作了演示漫反射的仪器,学生清楚地看到了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这一难点顺利突破。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这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探究中,学生先依据生活经验来猜想,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教材中给出了尽量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器材,按计划进行实验,采集各种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实验完毕后,各实验小组在全班上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正是本节教材的闪光之处,它体现了《课标》中的教育理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这种探究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和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虚像”和“实像”的概念在“科学窗”中给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科学窗”中也介绍了“对称”的含义。并指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阅读材料”介绍了生活中的平面镜,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球面镜应用有较全面地了解。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本节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将教学的重点落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合作交流等认知活动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进行补充第四节 光的折射本节教学由于受到器材和条件的限制,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能够借助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和自己结合的器材,进行有效的突破,教学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习后面的《透镜及其应用》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和热爱科学等方面的兴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宜多安排一些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经验,让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美妙。教材把要求定位在认识折射规律现象上,不要求认识折射角及其变化情况,不强调知识严格的逻辑关系,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本节内容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第5节 光的色散教材内容展现光学是有用的。在光的传播规律学习之后,通过感性认识的丰富,表现光学知识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即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结合展现出七彩世界。教材安排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虽未涉及,但因红外线、紫外线既有广泛的应用,又是对上节“光与光能”内容的补充,与紫外线有密切关系的臭氧空洞也是环境保护的热点,因此,这一知识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环保意识,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也是难点。四、学生情况分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是学生第一次定量地研究物理问题,也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有目的地学习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光反射时的规律的探究活动时要做好探究的计划,明确每个探究步骤的主要活动内容。本实验是学生碰到的第一个数量关系的实验,告诉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不要等实验结束了才去回忆实验数据。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可以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能力。本章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无论探究什么内容,都要求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的猜想,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使探究教学真正达到使学生从学习中收获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为了提高物理学习成绩,我们仍然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并采取一定的措施:(1)培养学生兴趣、培养成功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课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21世纪物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介绍现代科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课有“物理味”。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及评价改革,把握知识主干,突出物理原理、物理思想及科学方法的教学,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重点知识上,教师要大胆放手,敢于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2)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物理探究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不仅仅是动手的过程,更是动脑、思维的过程,是物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初中物理实验分散、不系统,学生无从下手,不会思考,再加上如果对实验不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少,就会导致学生实验能力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原理的教学,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才能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五、本章教学目标第一节 光的传播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过程和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第二节 光的反射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经历探究“光的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相关知识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想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节 光的折射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第五节 光的色散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太阳光谱。·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光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和方法·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光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2.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紫外线线及其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六、本章各节重点及难点第一节 光的传播学习重点: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学习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科学研究方法。第二节 光的反射学习重点:探究并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学习难点:能应用反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学习重点:知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规律。学习难点:初步认识虚像概念和探究镜中虚像特点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光的折射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学习难点: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第五节 光的色散学习重点: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学习难点: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第五节 看不见的光学习重点: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习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七、方法策略分析第一节 光的传播光是如何传播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例如,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晚上手电筒和探照灯发出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到银幕上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是直的。作为物理学习,应重视实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丰富一些。分别演示(1)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2)光在液体中是直线传播的。(3)光在透明固体中是直线传播的。光速学生刚刚学完声音,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的大小。教学可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展开光的传播速度的教学,从“光的传播比声音快”的感悟中,直接给出光在中空中或空气中的速度c=3x108m/s第二节 光的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活动,要作好探究的计划,明确每个探究步骤的主要活动内容。本实验是学生碰到的第一个探究数量关系的实验,告诉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不要等实验结束后才去回忆实验数据。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按课本图2.2-3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可先演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看清楚。让学生使入射光线分别以30°、45°、60°的入射角射向平面镜,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这些记录的事实,是总结光的反射规律的重要基础。然后让学生量出每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ON的夹角,记录在事先画好的表格中。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探究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关于光的反射规律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重点强调的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对于原来教材中的比较严格的叙述,不必过分强求。 本探究的结果比较容易获得,探究过程比较好把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水平和科学态度方面的表现,对探究活动中认真积极的学生给予鼓励。?光路的可逆性课本图2.2-6表现了光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最好做一下有关的实验,让学生看看现象,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光路可逆性的应用十分广泛,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来介绍。反射规律探究结束后,可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反射规律光路方面的练习。为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做一些准备。?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活动比上一节的探究复杂一些。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这个实验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通过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来,由于有体验,一定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理解得会更好。?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帮助学生制订探究的计划。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几个基本环节:提出猜想(如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有一些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或不相等……)、实验验证、交流与评价(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们?)。要顺利完成探究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教材中探究实验的实验器材,但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器材的目的。(2)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见的方案交流,教师正对交流中暴露的问题加以修正。(3)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找出学生实验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操作,为交流和评价的环节做准备。实验时选用的玻璃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为了准确总结出“物像等距”的特点,可以在纸上事先画好坐标。实验前教师可先演示一下,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物体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物体和像完全重合为止。?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物体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虚像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初中光学的一大难点,应注意突破,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这样既巩固了反射规律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线面步骤进行:(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问学生:S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再提问哪些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接着说明人眼是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这时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S′处射来的。边讲边把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2.3-2,指出镜后面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S′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第四节 光的折射折射现象可以用课本图2.4-1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最好教师现场做,实验现象比图片更真实,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由于实验现象与学生在本章第一节学习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矛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引入课题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了的现象。?演示 光的折射鉴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所以建议安排分组实验。用实验来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时,应先介绍实验装置:光源、水槽、水和空气界面等。然后出示事先画在小黑板上的如图2.4-1所示的板图,说明实验中光线将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水面上,让学生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实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三次,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改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根据观察的记录,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个演示也可以改用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实验。演示完毕,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折射情况,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图2.4-1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上时,在界面上除了有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线进入水或玻璃中,进入这些物质中的光线在界面处将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也就是光的传播方向在界面处要发生弯折。?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了,跟光的折射有关系。筷子在水面好像被折断的实验,应选取碗底较深、开口较大的碗,筷子要斜插到碗的底部,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这样观察效果才明显。此实验不要用玻璃杯盛水,让学生透过杯壁观察筷子出现的现象,因为解释起来麻烦。教学中可以将特例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给学生演示一下。第五节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光的色散初步揭示了颜色之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入色光的三原色的知识,进一步揭示颜色之谜。学生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实验。课本2.5-4展示的就是这种情景。教学中,老师不应让学生死记课本2.5-3介绍的三原色光混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认识几种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不要过分强调单色光混合时的各种色光的比例问题,只要让学生知道各种单色光混合时产生的颜色跟色光的比例有关就可以了。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的教学应在作好学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有关的知识,并可设计一些正对性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按课本2.5-5组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并在屏幕上得到彩色的光带。教师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玻璃,请学生观察现象后,给出问题:对红玻璃来说有没有色光可以透过它?能透过的是哪种色光?其余的色光哪里去了?同样使用课本2.5-5的实验装置,调整好装置,并在光屏前得到彩色的光带,教师将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请学生观察现象后,提出问题:所有的色光都打到纸上了吗?你在红纸上看到哪种色光?其余的光都到哪里去了?经过上两个实验,学生的观察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教师可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透过的色光的关系,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的关系作出探究。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红外线已走入家庭,讲述红外线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时,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到实际中去调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学习。在社会学习资源不足时,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尽量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建议补充资料如下。(1)红外线的发现(2)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红外线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紫外线与红外线一样,现在紫外线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使学生了解紫外线的知识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Hz~5×1016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萤光效应,进行防伪。除验钞机上利用这种效应外,利用不同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的特点,可以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汞等气体放电,例如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教学中可以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章《光现象》 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C.“皓月”是自然光源 D.“静影沉璧”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2.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下图是四种尾灯的剖面图,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3. 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4.以下各种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该把车内的灯打开B.暗室里,为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部,应该用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上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6.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离开镜的速度是 ( )A 4.5 m/s B.9 m/s C.0 m/s D.无法确定7.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1点20分 B.10点20分C.10点40分 D.11点20分8.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A.镜子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暗,它发生了漫反射9.如下左图所示,光线AO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上,现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A.25° B.50° C.15° D.30°10.观察发现,小汽车前面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A .为了美观 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C .扩大视野 D .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司机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11.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合理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色散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掬水月在手”中所指的月比天空中的月亮距离我们近B.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D. 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圆形光斑13.如图所示,潜水艇里的观察员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进入观察员眼睛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A.90° B.60° C.45° D.30°14.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15.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二、填空题16.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到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可使人感觉房间的大小是原来的_______倍.17.平静的水池,水深2m,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5km.夜晚池边的人看到月球在水中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现象而形成的像,像与水面的距离是__。18. “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19.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 ,要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40°角,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应为 .。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等于________度.20.在电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产生 .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______缘故.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1.身高1.74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米.人和像的距离是 米.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把新版50元人民币放在普通灯光下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将它放在太阳光下或验钞机下,发现人民币上有多处发出 ,这是由于太阳光或验钞机发出的光里有较强的 。三、作图题23.根据图23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24物体ABC的像.25.在图25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26.如图26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27.如图27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向空气,光线与界面间的夹角为60°。请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8.在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手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像的位置。(1)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该同学在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60°图27图24图25图2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三、平面镜成像学案学习目标:1、课堂目标:自学目标分 ,互学目标分 。2、知识目标:考点内容 考点要求 考点说明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操 作学习重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学习疑点:虚像的概念以及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学习用具:平面镜、两个大小一样的物体、支架、白纸、尺子、小镜子。学法指导:在找平面镜成像时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指导:① 如何放置两个物体?②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玻璃板前面物体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指导学生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的位置看起来物体和像完全重合为止。)③如何记录两个物体的位置?学习过程:1、 引导自学:学生自带小镜子,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回答以下问题:(1) 像处在什么位置?(2) 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跟你的脸的大小一样吗?(3) 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变化?(4) 眨左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左眼吗?自学检测:要求闭卷独立完成,每空10分,共100分。得分1、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像。2、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3、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4、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像的高度是 。2、 课堂互学:(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交流)1、 提出问题⑴像与物体大小关小?⑵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2、 猜想假设⑴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⑵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3、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参考实验说明书) (记录数据)次数 物A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B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AB连线与平面镜夹角的大小1 2 4、 分析与结论(1) 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2)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3)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4)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虚/实)像。(5) 像与物体左右________。5、 评估交流(1) 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物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玻璃板没有M的另一侧,同学们通过玻璃可以看到物体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所成的像。(二)同步练习1、1.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2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像的高度是 。2、“照镜子游戏”一人当物,一人充当平面镜中的像,同时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人观察是否符合平面镜的成像规律。(3) 平面镜成像原理:___________。(4) 平面镜成像作图例: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通过作图,你能归纳方法吗?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五)平面镜的应用1、“偶镜现象”1、平面镜的作用:1、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六)凹面镜和凸面镜1、 凸面镜:对光的作用:使平行光_________。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哈哈镜。2、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使平行光_________。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光镜,奥运圣火点燃。(7) 巩固练习1、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一个洗脸盆里水深0.2m,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 m?2、 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3、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A、7:25 B、6:35C、5:25 D、4:354、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三、课后拓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段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要求A、B完全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D:C:B:A:BAN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堂练习初二年级 班 学生姓名 学号(评分标准:每小题10分,共100分。)1、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一个洗脸盆里水深0.2m,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 m?2、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3、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 )。A、7:25 B、6:35C、5:25 D、4:354、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5、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段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要求A、B完全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BANMD:C:B: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平面镜成像学案 .doc 三、平面镜成像拓展资源 文字 光污染 .doc 三、平面镜成像拓展资源 文字 奇妙的偶镜 .doc 三、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doc 三、平面镜成像教学流程图 .doc 三、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 .doc 三、平面镜成像课堂练习 .doc 八年级物理优质课展示上册《平面镜成像》_人教版.flv 单元测试题 .doc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doc 平面镜成像课件 .ppt 平面镜成像课堂教学实录 .doc 教学建议 .doc 整体规划 .doc 凸面镜反射.swf 凹面镜反射.swf 平面镜成像.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