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闭上眼睛,听一些声音看一些视频概念:物理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噪声。思考:我们身边的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发动机运转声,电锯、机床、电钻、工地爆破声等等。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声,火车、飞机等巨大响声。居民噪声:家用电器的工作声,人的说话、哭笑声等。噪声的危害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影响工作效率。生理效应: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耳聋等,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dB907050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人耳鼓膜的振动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消音器)(隔音板、绿化带、 隔音窗)(耳塞)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等。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B2.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 )A、戴上耳塞或捂上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把衣服放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停下洗衣机用手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3.广州市近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B.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C.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少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D.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水和车辆尾气的排放D4.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D.戴上防噪声耳塞B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学校噪声来源和现状的调查报告。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章 “声现象”教材整体规划一、教学内容分析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教材将“声现象”作为教材的第一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使学生喜欢学物理。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学生按住咽喉,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拍打头部,知道骨可以传声;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等。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知道声音的各种专用名词的意义,并且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以及对听力的保护。让学生在学习声音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知道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中声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二、教材分析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的开头就通过四幅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声音的重要,同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安排了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和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振动,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真空铃的实验及介绍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进一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从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通过对图1.1-6的解释再与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声波有初步的印象,对学生的知识是一个扩展。关于声速,应使学生了解声音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及在空气中速度,应注意介绍声速的读法与写法。关于声速的测量方法应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2、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通过图1.2-1结合生物课学习人耳的结构,加强了学科的联系,。通过明白听觉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保护听觉和尊重、关爱听觉障碍人士。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知道双耳效应以及立体声的优点。3、第三节“声音的特征”:本节有很多与声音相关的专用术语,如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次声波、振幅、频率等。 通过课本按尺的实验和音叉弹开乒乓球的实验,使学生知道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 知道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的不同,进一步明白地震前动物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准备。通过课后阅读材料乐器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乐器。4、第四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本节介绍了噪音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并且使学生对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清楚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5、第五节“声的利用”: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动物及人类在科学技术中对声的利用。声与信息介绍了声纳探测器、B超的应用等获得信息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声音与能量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然后介绍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对天坛等古建筑物理的介绍可结合音像资料向学生介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三、学生情况分析本章节是初二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走进物理世界,展示在学生们面前的是生动而有趣的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来自于自然界,来自于我们的身边,平凡而又震撼人心、充满智慧。一定要保护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在过去和现在对于人类社会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初二级的学生第一次运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知识,所以老师要做讲解和示范,不断利用学生身边和器材进行物理实验,多鼓励喜欢举列子、提问的学生,多表扬实验成功的学生。四、总体教学目标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2、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第三节“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教学重点 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第四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第五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五、重点难点及其方法策略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探究一方面结论:物体振动得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进而引出频率的概念,明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超声波、次声波及人与动物听觉范围不同的介绍,通过对蝴蝶及蚊子振动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物理的奥妙无穷,感到物理的“无处不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教材也安排了探究活动。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是较难设计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要能够观察到现象并能说明问题就可以。音色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讲清楚物理本质,教材只简单指出这个特征,而没有进一步探讨,但是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即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的感受。声音与能量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然后介绍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能量的概念在初二学生尚未涉及的概念,但是学生已经有感性的认识,这里不应对能量做过多的讲解,应注重介绍现象。六、教学时间安排本章共分五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第五节声的利用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真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重点、难点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真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人说话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口音知道你虽没有看见但却已经听见他声音的你熟悉的人,这是根据什么来区别的?2、人说话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口音知道你虽没有看见但却已经听见他声音的你熟悉的人,这是根据什么来区别的?3、男女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音指的是什么?4、我们可以听到蚊子烦人的声音,但却听不到翩翩的蝴蝶的声音,为什么,这是什么不同?5、一个低音歌唱家在轻声哼唱,请找出他的音调及响度分别指什么?同学们咱们来听一段音乐,教师放梁祝,和一段噪音。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优美的音乐使人轻松,而杂乱无章的音乐使人难受。板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生活中除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外,噪音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另一个污染源,请找一找噪音都来自哪里?学生找出噪音的来源:黑板上写字时的吱嘎声,马路上的汽车声,工厂里干扰学习的咣当声,夜间影响别人休息的音乐声,它再优美也成为了噪音。。。。。由此可见噪音指的是:凡影响人民的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民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2、教师打开一台收音机用铁钉划锉听声音让学生感受。既然有噪声,我们的生活又不可避免或多或少的都会遭受干扰,那么我们休息时多大的声音才不会影响我们睡眠呢?请同学们阅读。(1)声音以分贝为单位,用他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温度用摄氏度一样)(2)0分贝是人们刚能听到的微弱声音,注意并不试分贝就听不到声音了。(3)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分贝会干扰人们的谈话,影响工作效率。90分贝以上会严重影响听力,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突然到150分贝的环境会使鼓膜出血,双耳失去听力。板书: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睡眠不可超过50分贝。3、既然噪音会带来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如何来控制它以保证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呢?请找一找生活中的控制手段:马路两侧植树。摩托车的消声器城市路两侧的隔音板工厂里工人们戴的防噪音耳罩。经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得出该如何消灭噪音。板书:控制噪声的方法1、 防止噪音产生2、 阻断噪音的传播3、 防止它进入耳朵。小结本课的收获完成目标检测调查一下校园或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班里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教学板书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单位:分贝3、控制噪音: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他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提出了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很多东西污染了我们的环境,请学生们举出一些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例子。引出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是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从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随后教学设计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既然噪音会带来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如何来控制它以保证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呢?请找一找生活中的控制手段: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本节课的内容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___dB.2、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丙在________减弱.4、“无声手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二、选择题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提琴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的是噪音,响度小的是乐音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D.录音机放出的音乐一定是乐音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3、教室里正在上课,而教室外操场正在上体育课,对上课造成了一些干扰,下列减少干扰的措施中较合适的是( )A.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B.将正常的上课停下来C.将靠操场一侧窗户关好D.禁止在操场上上体育课4、为了减小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声音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的回声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7、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队不能进入B.乐器商店特有的标志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道路转弯注意安全8、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9、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10、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11、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12、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13、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14、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B.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C.带耳塞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15、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B.上数学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物理优质课展示上册《声音的危害和控制》_人教版.flv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doc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doc.doc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doc 整体规划.doc 2.mpg 3.mpg 4.mpg k01-04-020gfdg.wmv k01-04-025pjggg.wmv 噪音1.wav 噪音2.wav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ppt 我怎样长大[伴奏].w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