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 呼吸作用10———让学习更有效!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1)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作用见下图和下表。呼吸系统的组成 各器官的作用呼 吸道 鼻 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 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 由软骨做支架,保持气体通畅,内有声带,呼气冲击声带振动发声气管和支气管 保持气体畅通,支气管管壁覆盖着纤毛和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 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下列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有重要作B. 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C. 肺内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D. 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⑤会厌软骨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B.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C. 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 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呼吸运动是膈肌和肋间肌协同活动的结果,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1)吸气过程:在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变得扁平),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2)呼气过程:在呼气时,膈肌舒张,横膈膜恢复拱形,肋间内肌收缩、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体积减小,肺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2. 模拟膈的升降与呼吸的方法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称为肺的通气,是通过人体的吸气和呼气完成的。a.吸气具体过程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的体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强→外界空气进入肺泡。b.呼气具体过程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的体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大气压强→肺泡内气体排出体外。如图所示,用导管、气球、橡皮膜分别模拟人的气管、肺和横膈膜,当橡皮膜向下拉时(如图甲),瓶内气压变小,空气进入气球,气球体积变大,此过程模拟人吸气的过程;当向上推橡皮膜时(如图乙),瓶内气压变大,气球内的空气被压出,气球变小,此过程模拟人呼气的过程。如图是膈肌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图吸气,膈肌收缩B. B图吸气,膈肌舒张 C. A图呼气,膈肌舒张 D. B图呼气,膈肌收缩A. ②模拟肺,④模拟膈肌 B. 甲模拟吸气过程,此时①内气压小于②内气压C. 乙模拟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D. 这个实验说明吸气、呼气与膈肌的运动有关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如图是某人在平常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1)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为__段。此时胸廓的容积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膈肌和肋间外肌处于_______状态。(2)表示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中的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示意。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膈肌从甲活动到乙为呼气过程 膈肌从甲活动到乙时胸腔体积减少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膈肌从甲活动到乙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般指的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方式:扩散作用肺泡内的气体和血液中的气体存在浓度差: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所以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二氧化碳离开血液进入肺泡。(2)肺泡适用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较多;②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 (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________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______。A. 呼吸作用 B. 渗透作用 C. 扩散作用 D. 交换作用(4)在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 肺泡 B. 组织细胞 C. 血液 D. 组织液近年来,全国多地、多日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 器官、肺泡、支气管 B. 支气管、肺泡、气管C. 气管、支气管、肺泡 D. 肺泡、支气管、气管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O2、CO2、N2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2 CO2 N2吸入气 23% 0.04% 78%呼出气 16% 4.0% 78%肺泡气 14% 5.6% 78%A. 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O2进入肺泡内B. 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C. 若该人深呼吸一次,肺吸入气中CO2体积分数将低于0.04%D. 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CO2体积分数最高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与1处相比,2处的血液中氧气更丰富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过程称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有机物为葡萄糖时,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 +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C6H12O6) (O2) (CO2) (H2O)呼吸作用的意义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都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活动所需。【总结】食物燃烧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反应物 生成物 是否放出热量 速率食物燃烧 食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是 剧烈、快速呼吸作用 细胞内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是 缓慢知识点二 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跟人一样,也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释放其中含有的能量,供给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因此,动物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①提出问题:动物也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那么,动物吸人和呼出的分别是什么气体呢 ②方法步骤:a.按照下图安装好装置,装置中的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两装置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相等。b.试管B起对照作用。c.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时,A、B两个装置中的红色水滴的位置;10分钟后,两装置中红色水滴的位置,并将结果填入下面的记录表中。试管 开始时红色水滴的位置 10分钟后红色水滴的位置AB③实验现象a.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胶塞的位置基本相同,实验大约10分钟后,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水滴没有移动。b.A试管中色水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动物也要呼吸,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④实验证明:动物也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知识点三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也会呼吸。植物通过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高等动物使用呼吸器官的呼吸不同,植物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气孔的扩散,没有一呼一吸的过程。【总结】①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动物呼吸作用的区别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植物的各个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②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动物、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都要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研究证明,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点四 呼吸作用与生成实践植物也会呼吸。植物通过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高等动物使用呼吸器官的呼吸不同,植物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气孔的扩散,没有一呼一吸的过程。如图表示大豆种子形成过程中胚乳和胚的干重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A. 曲线①和②分别表示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B. 成熟的大豆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C. 如果图中纵坐标改为鲜重,曲线②在后期将下降D. 曲线①的下降是因为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所致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他假期到姥姥家玩时,经常随姥爷下地干活。下面是他和姥爷进行农作物种植后的有关叙述,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 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耕和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B. 播种时要给土壤施农家肥,主要是为了给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C. 播种后要用地膜覆盖,是为了控制温度,有利于种子提早萌发D. 要适时给庄稼松土,是为了给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为研究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是否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对比A、B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把数棵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并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按图乙方法,把塑料袋中的气体缓慢挤入烧杯中,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若植物的其他器官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则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大量实验表明,生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________。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甲图实验装置测量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定量事先用水浸泡过并用消毒剂清洗过的种子(不影响种子的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量出右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事先要用消毒剂清洗是为了__________。(2)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加剧,造成温度上升,这会使实验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这一因素会使测得的吸收氧气量比真实的偏__________。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3)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和______。(5)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单位:mL/kg/h),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3)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①将两等份同一品种、成熟度相同的蓝莓分别装入甲、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②将甲、乙两烧杯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③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有同学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与小红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 目的是探究动物呼吸是否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 B组作为对照组是为了提高实验的严谨性C. 需要观察记录红色水滴的位置D. 该实验用了转换法的实验方法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①提出问题: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做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可能在胸腹部。实验材料:清水,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烧杯。实验步骤:②取两只烧杯,编号为甲、乙,并注入______的清水;③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烧杯中,甲中蝗虫的______浸入水中,露出______部;乙中蝗虫的胸腹部没入水中,露出头部;④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⑤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验结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⑦问题交流:实验结束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及方法,并批出了探究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某点不足,请你猜测老师指出的不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当把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如图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以看出,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用醇母菌发面时,要将其溶于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或温水)中。(3)如果把生面团放到冰箱里,它还会发酵吗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分,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都用带有导管的瓶塞塞紧,两导管分别通入两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7oC条件下,并定时向乙烧瓶内通入新鲜空气。经过相同的时间后。(1)甲烧瓶内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石灰水将浑浊;(2)乙烧瓶内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石灰水将浑浊;(3)从理论上讲,乙装置中的石灰水比甲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速度要_______(填“快”或“慢”);(4)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两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黄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特有酒种之一,历史上黄酒名品数不胜数。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1)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进行________(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获得黄酒。请写出后面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2)当发酵一段时间以后,发酵罐内的甜度逐渐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3)大多数动植物都将有氧呼吸作为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但有时也会进行无氧呼吸对能量进行补充。请解释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进行无氧呼吸?________。跑步是一种极为简单、人人都能进行的运动项目,能锻炼人的心脏,增加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增强人体的活动能力。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一种普遍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下图是研究人员获得跑步速度与摄氧量的关系图。由图可知:随着速度的增加,人体的摄氧量不断增加。请从能量转化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摄氧量为什么会随着跑步速度的增加而增加?________ 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营养物质 D. 能量1.关于呼吸道、肺和肺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口腔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 B.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鼻腔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鼻腔内( )A. 有鼻毛 B. 内表面有粘膜,能分泌粘液C. 有咽 D. 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3.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C. 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D. 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4.如图是模拟人体膈肌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装置中编号4模拟膈肌 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5.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处于A位置 B. 曲线cd段表示吸气,膈肌处于B位置C. 曲线bc段表示呼气,膈肌处于A位置 D. 曲线de段表示呼气,膈肌处于B位置6.分析人体从鼻孔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呼出的气体: O2:16%,CO2:4% N2:78%,稀有气体:1%, 较多的水汽 吸入的空气: O2:21%,CO2:0.03%, N2:78%,稀有气体:0.94%, 较少的水汽A.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B. 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C. 呼出的气体中,CO2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 D. 人体能产生少量的稀有气体7.呼吸运动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B. 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C.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D. 呼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还含有氧气8.如图是人体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包围 B.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 肺泡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 D. 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9.现代物流有效缓解了农产品知晓问题,并在采摘、储存、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农户损失,下列相关解释合理的是( )A. 芒果、香蕉等水果为了运输可提前采摘,存储中会释放根生长激素促进成熟B. 蔬菜应避免集中堆放,防止蒸腾作用产生热量和水分而引起腐烂C. 在冷库中储存水果时会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目的是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D. 蔬菜采取密闭冷藏运输方式可减弱光合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1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B.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C.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D.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11.图甲为模拟膈的运动与呼吸关系的模型,图乙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橡皮膜模拟膈,气球模拟呼吸系统的器官是________。(2)图甲Ⅰ模拟了人体的________过程。(选填“呼气”或“吸气”)(3)图甲II中把橡皮膜从最高点拉到最低点,此时模拟肺内气体压强相应变化可用图乙所示的________段表示(填字母)。12.如图甲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乙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丙为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A指的是______肌。(2)图乙所示曲线中的b~c段表示人体______过程(填“吸气”或“呼气”)。(3)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是______。(4)图丙中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______。13.甲图为人体获得空气中氧气,并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模式图:(1)乙图为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横膈膜的两个位置,A为最高处,B为最低处,则箭头a过程开始时刻横膈膜应处于________(选填A或B)位置。 (2)d过程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壁和肺泡壁从而进入肺泡内。 (3)c过程中氧气能进入血液,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14.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肺炎,至今已导致全球死亡人数超过六百多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肺炎病毒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________而引发肺炎。(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病人需加快呼吸频率,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吸气时,图一中的[3]横膈膜顶部下降。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该过程对应于图二曲线的哪一段?______(选填“AB”或“BC”)。(3)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5. “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________。16.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植物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2)该器官的释放CO2与吸收O2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物质是______.(3)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______.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17.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1)该装置探究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左边升高”“右边升高”或“维持不变”)(3)B瓶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用图实验装置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的新陈代谢是否有促进作用,装置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条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数只生理状况相同、健康的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放入两个装置中饲养。②甲组喂食普通饲料,乙组喂食等量的添加甲状腺激素的同种饲料,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两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注:①新陈代谢速率快的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②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1)两个实验装置中红色液柱都向___(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 (2)装有乙组小白鼠的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较大,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19.为研究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是否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对比A、B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数棵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并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按图乙方法,把塑料袋中的气体缓慢挤入烧杯中,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若植物的其他器官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则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3)大量实验表明,生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______。20.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从而探究植物的最佳存储条件。测定了某植物分别在 25℃和 0.5℃时在密闭容器内产生 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 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产生 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3)科研人员认为要研究该植物最佳的存储温度,还需要设计如下方案:①将 4 株品种和___________ 相同的植物分别装入 4 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②分别置于 1.5℃、1℃、0℃、-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 CO2浓度;有科研人员认为不需要进行 0℃以下的实验组,你觉得原因是___________。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