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课时 电生磁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3教学过程:活动1情境导入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魔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活动2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过渡)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互不相关的,但是也有不少伟大的科学家试图建立联系.我们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探究活动1【学生活动】实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基本过程。结合实物展台、PPT课件,(边说边演示)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枚小磁针、一根直导线、一节干电池,将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待它静止后,将直导线平行在小磁针附近小磁针放置,通电,在电路连通的瞬间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马上断开电源,看小磁针又有什么变化?改变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再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配合开展实验,并在学案上填写实验探究记载卡,准备汇报实验结果。2.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将用镜头寻找最快发现实验现象、最完整记录实验结果的小组,并直播、展示在大屏幕上.待大多数同学做完后,找一组同学展示.活动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探究活动2【学生活动】制作螺线管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基本过程。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根直导线、一根圆棒,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开始制作螺线管,并准备展示汇报作品。2.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展示汇报作品。老师用镜头寻找心灵手巧的同学,并直播、展示在大屏幕上.3.小组交流与合作:画出螺旋管中导线的缠绕图.学生将完成的螺线管的平面图拍照上传到公屏,教师选取有典型性的公屏改错活动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1、对比奥斯特实验,从增强磁场的角度引出螺线管。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导线,产生磁场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不是很大,要想增强磁场,同学们能想出办法吗?教师从增强磁场设计简单,携带更方便多角度引出通电螺线管。2、展示常见的螺线管。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②怎样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看的很清楚的东西呢?4、用大螺线管和铁屑进行演示实验。5、总结实验结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6、利用小磁针判定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引导学生回答)活动3安培定则教师: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方法,让学生体会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简化要点,方便学生记忆掌握。】小试牛刀,练习使用安培定则。【及时巩固,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右手定则,学会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8.小结,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建构知识网络。9.堂清巩固。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5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中磁感线的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端为电源的负极 B.B端为电源的负极C.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D.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2.关于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该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②甲、乙两图的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③该实验证明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④甲、丙两图的实验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3.实验发现,当两条平行放置的直导线a、b中通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两根导线相互吸引,如图所示。使导线b受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如果只改变导线a中的电流方向,两根导线间______(选填“有”或“没有”)作用力,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4.如图,螺线管的左侧有一个用细线悬挂的小铁球右侧有一个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开关闭合后,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小磁针静止时右端为______(选填“S”或“N”)极,细线对小铁球的拉力和小铁球受到的重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5.攀枝花市某学校研学小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实验中,小磁针和螺线箮放置于同水平面内,螺线管为东西朝向,小磁针可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的指向如图所示,则电源A端为______(选填“正”或“负”)极。当开关S断开时,小磁针N极将______(选填“不”、“向北”或“向南”)偏转。6.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中:(1)小磁针的作用:______。(2)在螺线管外部A、B两处放置小磁针,闭合开关,发现A处小磁针发生偏转,而B处小磁针不偏转,试说明B处小磁针不偏转的可能原因:______(3)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重复上述实验,是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______方向的关系。(4)观察实验现象后,应立即断开开关,是为了______。7.小宇利用铁屑和小磁针(黑色端为N极)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特点。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为了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磁场强弱”或“磁场方向”)。根据图甲中铁屑的排列情况可初步推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体的磁场相似。小宇只改变了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对比两次的实验现象可知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质与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__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参考答案:1.A2.D3. a 有 磁场对放入磁场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4. S 不是5. 负 向北6. 检验磁场的存在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 电流 保护电路,防止螺线管温度过高7. 磁场方向 条形磁铁 有关6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自我表现进行了一下反思:优点:突出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比较好的,注重演示实验的质量,让大多数学生看到其中铁屑的分布是至关重要的。实验用的磁针是大号的,一是便于全班学生看到,二是转动速度相对较慢,在观察过程中有利于思考。另外几个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因为该实验涉及的器材以前都用过,步骤也不复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板书不够规范和整齐,语言上够精练,与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上还需要提高等等。课前实验引入,如果课后再魔术揭秘,做到知识的首尾呼应就更完美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20.1课时 磁现象 磁场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二、过程和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教学难点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2.感知磁场的存在,并理解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意义。3教学过程:活动1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小视频。(播放极光视频)活动2进行新课一、认识磁体教师活动通过一段视频回忆小时候玩的磁铁,让学生说出磁铁都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磁铁能吸铁,有南北极等。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师活动通过四个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回忆磁铁的一些性质,并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新的规律。1、磁铁只能吸引铁吗?2、磁铁各位置吸引的小铁帽数量一样多吗?3、让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两端的指向是随意的吗?注意,做此实验时请将其他磁铁远离转动的磁铁。4、把两个磁铁的两端分别相互靠近,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带着想发现新规律的热情投入到实验当中。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热情。1、磁现象导学案上关于磁现象的探究实验有五个,各小组先讨论个实验的目的和做法再进行实验。教师小结:(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这种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2)磁体上吸引能力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极。(3)把条形磁体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又叫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5)磁化:一些不具备磁性的物体在磁体或者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二、磁场同学们回答:磁针为什么会偏转?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特点?师小结: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小磁针静止时指着不同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三、磁化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获得跟多的磁体?学生回答:开采天然的磁石。教师继续提问:天然磁石产量有限,是否有其他办法代替?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向学生展示:通过电流的磁效应和磁体靠近或接触铁钻镍等磁性材料的方法使其具有磁性,并介绍磁化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问学生是否一切物体被磁化后都有益处,引起学生对磁化的深度思考。最后通过磁化硬币接龙的游戏,总结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磁现象。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5巩固练习1.如图中小磁针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的指向,可以知道该蹄形磁铁的极性是( )A.A端是N极,B端是S极 B.A端是S极,B端是N极C.A、B两端极性可能相同 D.不知磁感线,故无法断定2.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小指南针。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指南针的底座,使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当小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向北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针尖是指南针的S极B.针尖指的是地磁场的北极C.针尖能指北,是受到磁感线的作用D.针尖所指方向,是该点地磁场的磁场方向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下列图中有关地磁体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C. D.4.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周围放置 4 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其中方向标得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5.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磁体的N、S极。6.小明设计以下方案鉴定几根钢针是否具有磁性。(1)将钢针靠近不具有磁性的铁屑,若能吸引铁屑,据此可鉴定钢针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2)用细线将钢针悬挂起来,使其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时指向南北方向,如图甲所示,据此可鉴定钢针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3)将钢针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北极,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针的另一端靠近小磁针的南极,两者相互吸引,据此可鉴定钢针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4)将其中两根钢针按图乙放置,若B钢针被吸引,据此可鉴定A钢针_____具有磁性,B钢针______(以上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7.小谦在探究“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发现:磁体间的距离不同,作用力大小也不同。他想: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磁极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1)小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由于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不便测量,他通过观察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变化,来判断磁体间力的变化,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2)小谦分析三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磁铁磁极间的________,相互作用力越大,小月认为: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论证,联想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还须研究甲、乙两块磁铁相互________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参考答案:1.B2.D3.C4.丙5.6. 一定 一定 不一定 不一定 一定7. 转化(或转换) 距离越小 排斥6课后反思我设计本节课的思路,分三部分进行磁现象、磁场、地磁场。第一部分磁现象,由于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的磁现象,对磁现象并不陌生,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边进行回顾,边提出问题,一起让学生思考、回答、总结。有些问题小学时没有遇到的,也有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有印象,缺乏理论系统地归纳和整理。再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再得出结论。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课堂上不能讲授时间太长。第二部分内容磁场。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磁场看不到,也摸不着,学生认识磁场是比较困难的,要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利用投影,巧设提问,使学生的观察方向化,通过改变小磁针位置观察其指向的变化,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认识磁场。通过演示实验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课时 磁现象 磁场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docx 20.2课时 电生磁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