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浅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地图摘要: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地理教学中通过采用以图导课,以图析文和巧用板图,以及绘画简图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地理课堂 以图导课 以图析文 板图 绘画简图“地理离不开图,没有地图的课就不能称为地理课。”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巴朗斯基也曾说过:“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是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当我们翻开我们的地理教科书时,就会发现现在的初中地理教科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地图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而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何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形象语言,也是形象思维赖以进行的表达工具,因此,教学中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各种景观图等直观教具,必然能图文并茂,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往往离不开好的开端,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每一节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地图恰当地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例如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节里,可通过展示实物地图及一些相关的彩图,使学生很自然地将中国的地形特征与彩图里展示出来的气势磅礴的青藏高原,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号称“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江南丘陵和地势险峻的天山等景观对应,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非常直观的地形景象,再通过总结“祖国的江山是非常壮丽秀美的,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再如:一些河流像黄河、长江、黄河干流像个大“几”字,长江干流像两个英文字母“W”加“V”,教师还可在黑板上画出此图形,然后让学生沿着图形分出上中下游,借助此图加深学生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二、以图析文,图文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中学地理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析文、图文结合的目的,由于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我在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再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地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可见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以图析文,学生就能掌握运用地图去解决各种各样地理问题的能力。三、巧用板图,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地理板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口授边讲边画的简略地图。板图与教学挂图及地图册相比,板图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层次性)。教教师通过边板画,边讲解,师生边分析,既使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又能将图转化为知识点,使学生从表象到感知,从直观到认识,既便于学生识记,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板图来组织教学不仅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而且也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日本》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构成,尤其是四大岛屿及特点。学生在我用粉笔勾勒的日本板图上很清晰地看到四个大岛及附近小岛,而且很容易记住位置最北的是北海道岛屿、最南的是九州岛,最大的是本州岛。在引导学生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时,我用红色三角形代表“富士山”,用绿色块状表示“关东平原”,用黄色圆圈点出横滨和神户的位置。由于色彩鲜明而且针对性强,学生很快就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在讲述日本著名的五大工业区时,我先要求学生在课本插图上找到它们,当我在黑板上用白粉笔点出它们,并且讲述它们的位置特点时,学生很快就能区分东京与横滨、大阪与神户。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留下了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四、绘画简图,经常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绘图填土。学生接受地理信息,眼、手、耳、脑都应该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笔,印象要深刻得多。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在课堂上或课后根据授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可绘的图形让学生自己绘图填充,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一节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张世界地图,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就会牢固的记住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很浓。长期坚持这样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绘画填土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总之,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地图进行教学,将地理知识的引导融于地图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三维目标也会在学生的一片轻松学习气氛中得到落实,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能顺利地得到实施和完成。《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教学整体规划溪角中学 初一地理组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判读不同的景观图,获取知识信息,形成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更有助于在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思想理念。 二、教材分析与知识结构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通用语言都属于拉丁语,被称为拉丁美洲。我们以美国和巴西为案例,学习西半球的国家。《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 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 移民国家 白人、黑人、亚洲黄种人在近200多年移入美国 美国华侨华人分布广,旧金山等有华人聚居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美国本土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地形南北纵列分布 地形与河湖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国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 形成不同的农业带 农业地区专业化 机械化和专业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硅谷——旧金山东南,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 技术产业中心 世界消耗大国: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民族大熔炉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拉丁美洲文化 纬度位置:热带国家 农业的品种 地理位置 面向大西洋:工业、农业、城市、人口的分布 资源:铁矿巴西 工业 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 经济: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分布:东南沿海 品种:热带经济作物业 分布:东南沿海 热带雨林危机 掠夺式的开发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城市化问题 :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市 城市病 解决措施 三、学情分析按课标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和巴西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工农业发展概况。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同时就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全球气候变暖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种观。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1)通过读图明确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2)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3)知道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及主要特点。(4)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2、(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4)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5)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二)过程与方法1、(1)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美国的自然环境;(2) 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探究活动等,认识美国的人种构成。(3) 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2、(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 ,(2)读人口构成饼图,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3)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4)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生产的分析,培育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科学思想,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识并理解在现代社会中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同时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的观念。2、(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重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2)农业地区专业化;(3)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4)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2、(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3)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4)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学难点】1、(1)农业带的成因。(2)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2、(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六、教学媒体1、多媒体课件。2、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和美国和巴西的视频七、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讲授-讲解法、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实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八、课时安排:4个课时内容课时教师第一节《美国》2个课时严晓敏第二节《巴西》2个课时阮佩珍巴西 知识拓展巴西地理 经纬度坐标 南纬 15°45', 西经 47°57' ,所处时区 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 比中国北京时间晚 11 个小时。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东南沿海。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自然资源: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矿砂品位极高,多数在60%以上。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森林覆盖率52.2%,是有名的红木之国。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居世界前列。海岸线7400公里。渔业资源丰富。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香蕉产量居世界首位。甘蔗、柑桔产量首世界之首。桔汁的出口产量占国际市场的85%。木薯的产量居世界之首。可可、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巴西人口 人口概况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简称地狭人稠) 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 身着盛装的卡拉雅族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著。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起初,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印第安人拥有本地区明显的文化特征,黑白杂色被葡萄牙人认为是平安,并且 ??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开始与印第安族人通婚。后来引起了一场灾难,他们开始袭击并摧毁对方的村庄。 1532年,自从SAO VICENTE建立以后,葡萄牙人开始以殖民者的身份来到这块地方。由于18世纪采矿业的发展,葡萄牙的各州君王开始纷纷来到这里,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从非洲安哥拉和米纳来的奴隶,他们都属于非洲土著人。从第一年的殖民统治开始,黑人的比例就开始极大的增长。 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西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种族和文化差异显著。其中, 白人占49.4%, 混血人口占42.3%, 非洲裔黑人占7.4%, 亚裔占0.5%, 土著人约占0.5%,印第安人占不到1%,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长较快。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进入到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兴起和矿区的开采,从1532年起,葡萄牙开始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巴西。19世纪以后,又有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巴西经济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废除原货币名称克鲁赛罗雷亚尔(废除时1美元兑2750克鲁赛罗雷亚尔),同时命名新货币名称为雷亚尔(1美元兑1雷亚尔)。2009年4月5日汇率1美元兑2.2095雷亚尔。2009年GDP为15740.39亿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达到8220美元。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铝矾土、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和黄金矿。煤矿储量230亿吨,但品位低。石油储量约36亿桶,另有相当于15亿桶石油的油页岩,天然气储量133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2.2%。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粮食基本自给,但需进口一小部分小麦。畜牧业发达。 主要旅游点有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萨尔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筑、巴西利亚、伊瓜苏瀑布、伊泰普水电站、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巴西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的70%,铁路占17%,水路不足10%。公路总长150万千米,铁路总长3.03万千米。主要港口有维多利亚、桑多斯、里约热内卢等。全国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欧共体、日本、中东及拉美邻国。主要进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学仪器、小麦等。出口钢材、交通运输设备、铁矿砂、纸浆、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27年传入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咖啡大面积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种植园50万个,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从业人口达600多万,年产咖啡200万吨左右,年出口创汇近20亿美元。近年来,由于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咖啡市场不景气,巴西咖啡生产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爱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5.8公斤。近二十年来,随着其它饮料的出现,巴西人均咖啡消费量仍超过3公斤。在巴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各式各样的咖啡屋随处可见。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喝到浓郁芳香的热咖啡。第九章第二节 巴西 教学反思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授课。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巴西第一课时的新课导入中,我以巴西足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工业布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思。在内容的安排上,将本节课整体分为三大板块:走进巴西——了解巴西概况,落实基础知识,结合巴西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分布,分析其面临的危机;融入巴西——感受巴西复杂兼容的文化,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携手巴西——城市化问题,吸取环境保护和城市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巴西的知识的整理贯穿上,尽量不被教材编排顺序所束缚,整理思路,同时还要关注细节,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但尽管如此,我仍觉得在知识点的衔接方面不尽如人意,尚需改进。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从上完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1、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小组合作竞争,完成对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的了解。4、启发式讨论:关于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5、本节课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太理想。6、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到位,例如:巴西铁矿的地位、对自然环境的总结。第九章第二节《巴西》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4)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5)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 ,(2)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3)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4)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点和难点:1、重点 (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3)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4)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2、难点(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本学期的地理课,我们主要带大家去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大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深入了解了一些地区。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国家。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学生:巴西。教师:足球不仅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说明足球在巴西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足球是巴西人的生命和灵魂。除了足球,巴西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到巴西去看一看。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 巴西教师:我们先明确一下巴西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板书:一、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1、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教师引导: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略教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巴西的位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巴西位置中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教师引导:看一看位于热带地区的其它国家,将它们的国土面积与巴西进行对比,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板书:2、面积、人口课件展示:拉丁美洲政区图读图活动:在图中找出与巴西相邻的国家并说出名称,看一看巴西的面积在拉丁美洲中所占的比例大致是多少?学生:上台指图并说出邻国的名称。课件展示:南美洲空白政区图教师引导:将巴西的国土面积与拉丁美洲的其它国家对比一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想一想: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有哪些国家?人口多于巴西的又有哪些国家?课件展示:出示表格——面积和人口多于巴西的国家板书:3、主要地形区课件展示:巴西地形图读图活动:在图中找到并指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学生上台指图。课件展示: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占了巴西国土面积的1/3左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课件闪烁)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2/3。(课件闪烁)亚马孙河——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教师:巴西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这决定了巴西的气候以热带的气候类型为主。板书:4、热带气候课件展示:南美洲气候类型图教师:那巴西以那两种气候类型为主呢?学生: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板书: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3段及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教师: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学生:读课本插图9.20,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教师:结合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学生:根据问题回答。(1)巴西人口以 人和 人为主。(2) 从卞卡 一家看,早期各人种之间少 偏见, 普遍通婚,形成有大量 人的社会,共同创造拉丁美洲文化。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因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因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教师:指导读图9.21考虑A、B、C三个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以及播放相关的视频。学生回答:教师:图A,说明了桑巴舞结合了葡萄牙民歌、游戏和非洲鼓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图B,狂欢节原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图C,巴西是足球王国,足球起源于英国。以上的图和文字体现了巴西是文化融合,人种混合的国家,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巴西经济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二战后,巴西的经济发展发展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自主阅读课本教师总结:二战前,巴西经济以单一生产_农矿 产品,现代工业落后。二战后,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后,由单一经济变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课件展示: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教师: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学生思考:教师: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教师引导: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提示:从交通、气候、人口等方面考虑。(东南部矿产分布较集中;气候温和,人口密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条件优越。)教师引导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2)进口能源。(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教师:看图9.22和图9.18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9.18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学生:看巴西农作物分布图,思考问题。教师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引入新课:在这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发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是在巴西境内。那么广阔茂密的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呢?板书:四、热带雨林的危机板书:①热带雨林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推选出代表举例说明(略)教师提供:材料l: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西木、虹木,鸟本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鸟类的巨嘴乌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材料2: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为全球提供了新鲜空气。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亿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学生分析:指出热带雨林的作用。(略)播放录象:热带雨林师生读图:课本插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教师小结:热带雨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2、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3、提供新鲜空气;4、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6、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教师: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板书:②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开发热带雨林? 学生: (略)?教师提问:学生分析课本P95第二自然段,说明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者又是什么人?学生:略教师:伐木者目的:①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兴建公路 ②矿山和农牧场的主人——————发展采矿业,开辟农牧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开荒种地学生读图:图9.26“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分析理解迁移农业的形成过程及这种原始种植方式的危害。转承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板书:③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学生回答:(略)师生总结: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森林遭受破坏;②水土严重流失:③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④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⑤全球气候恶化等等。教师:播放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录象教师讲述:巴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报告。师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学生辩论:教材P96“活动”。课堂小结:同学们,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别国经验,汲取他国教训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板书:五、城市化问题教师:分析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图,以及让学生欣赏巴西大城市的风光图,提问:1、巴西有哪些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2、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东南部沿海地区)3、从气候地形,交通方面分析原因。教师:城市化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但人口高度集中,又会带来很多问题,请举例说明:(如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差、卫生条件差、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犯罪率上升等)教师:巴西原来的首都为里约热内卢,偏居东南一角,对于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不便。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思考巴西为什么要把首都从沿海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的巴西利亚?(原因:1、促进内地发展;2、分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职能;3、解决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课堂小结课件25张PPT。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太 平 洋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读图探究读图说出巴西的位置大部份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临海国家。观察拉丁美洲国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它的邻国有哪几个?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国,共有十个邻国。巴西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第一大国 面 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美国、巴西…… 人 口 :中国、 印度、 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国土广大人口众多乌拉圭亚 马 孙 平 原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 鲁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巴 西 高 原赤 道南回归线大西洋巴西地形图世界之最 平原 1/3 高原2/3 河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亚马孙巴西亚马孙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亚马孙河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巴西——气候湿热(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3、读上图,说说巴西的种族: (1)巴西人口以 人和 人为主。 (2) 从卞卡 一家看,早期各人种之间少 偏见, 普遍通婚,形成有大量 人的社会,共同创造拉丁美洲文化。 白种黑白混血种种族混血种读图探究桑巴舞桑巴舞来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非洲的鼓乐桑巴舞狂欢节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巴西号称足球王国桑巴舞足球王国狂欢节----葡萄牙民歌、游戏和 非洲鼓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原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起源于英国文化融合,人种混合民族大熔炉 巴西经济发展的分水岭16世纪初 —— 二战前二战结束至今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罪恶的殖民主义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主要产品是木材、制糖业、采矿业、咖啡二战前: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后:单一经济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现在的经济部门工业:农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二战后:矿产及工业分布图化学工业1、巴西有哪些矿产资源?(巴西最大的铁矿?)2、巴西重工业多集中在哪里,为什么?(考虑资源、人口、交通等 ) 化学工业w钨东南部矿产分布较集中;气候温和,人口密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条件优越。伊塔比拉露天铁矿 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部气候温和,人口密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什么水电站?巴西主要农作物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580.3(万吨)104060(万吨)11101(万吨)247.5(万吨)农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农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 居世界第一,有“咖啡王国” 之称。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工业— 成为钢铁、造船、汽车 飞机制造等的重要生产国小结巴西地理位置种族文化民族大熔炉热带临海国农业工业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地 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1.巴西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 2.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______和南纬________之间,是世界上占有____带(温度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巴西人热衷的民间娱乐活动是跳______舞,该舞源于______(国家)。 赛场风云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桑巴葡萄牙赤道23.5°热4.巴西储量大、质地优、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5.伊泰普水电站是巴西和 共同合建的 。铁矿巴拉圭1、巴西热带经济作物,居世界第一的是:( ) A.咖啡 甘蔗 柑橘 B.咖啡 蔗糖 橘汁 C.咖啡 咖啡豆 蔗糖 D.甘蔗 柑橘 蔗糖2、巴西重要的工业部门有:( )A.钢铁 B.石油 C.煤炭 D.宇航3、巴西人热衷的民间娱乐活动( )A.狂欢节 B.跳桑巴舞 C.巴西的足球 D.朝拜二、选择题: AAB本节完课件18张PPT。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热带雨林的分布 亚马孙河为何水量大?流经多雨地区巴西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1、为什么说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触目惊心的破坏亚马孙地区人口增长带来的开发问题分析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热带雨林被破坏后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 兴建公路矿山和农牧场主人 发展采矿业、农牧场垦荒的贫苦农民 开荒种地森林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严重威胁;全球气候恶化等。小组探讨开发热带雨林的新方式改变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但人口高度集中,又会带来很多问题,请举例说明: 如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差、卫生条件差、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犯罪率上升等气候适宜人口约2万咖啡繁荣交通便利人口24 万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人口1600万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原来的首都为里约热内卢,偏居东南一角,对于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不便。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巴西利亚风光原因:1、促进内地发展; 2、分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职能; 3、解决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 巴西为什么要把首都从沿海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的巴西利亚?请你说说小结巴西城市化问题迁都巴西利亚热带雨林的开发可持续发展本节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地理优质课展示下册《巴西(第一课时)》_人教版_阮老师.flv 教学论文.doc 整体规划.doc 第二节 巴西 拓展.doc 第二节 巴西 教学反思.doc 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 巴西(第一课时) 课件.ppt 第二节 巴西(第二课时) 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