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 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节课,是全书的落脚点。引导学生 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 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 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作为现代公民,理应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学 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 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 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使青少年尊重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 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历史重任的需要。【教学目标的描述】目标 1.基于文字材料开展探究,从我国“七五”普法对全民守法的促进作用,“八五”普法的要求,并以视频形象演示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让学生感知中国迈入法治新时代,让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信仰的意义。目标 2.基于情景材料开展探究,感知我国疫情防控中彰显依法治国理念, 学生能理解建设法治中国,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目标 3.以情景演示运用民法典分析小明的生活实际,文字材料探究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让学生学会依法办事。目标 4.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考,学生能够从中感受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目标 5.通过学习习近平思想的“十一个坚持”,学生能够明白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教科书相关内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题【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式】线上教学【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文字材料:中国迈入法治新时代— 让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信仰 播放视频:《法治建设进程》 引导理解 观看文字材料视频,提取有效信息,感知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结合当下热点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达成目标 1通过现实案例,引导文字图片材料:疫情防控中彰显依法治国理念: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引导理解知识小结 阅读与思考, 积极思考与回应老师的提问 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达成目标 1、2,强化目标 5视频情景:王某的案例 通过典型案例和现实数据,帮助学生理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达成目标 2, 强化目标 4、5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文字材料: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新课学习 (一)树立法治意识 ——卢梭 文字材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治理机制的研究,共调查了 2834 名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 提出问题引导理解知识小结 观看视频和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思考问题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 名专门学校学生。未成年犯在回答自己犯罪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的占 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占 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占 64.7。文字图片材料:习近平 明确依法办事的内总书记强调说,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作为青少年,学会依法 展示相应素材并讲解 观看、思考、提取有效信息 涵,帮助学生理解青少年依法办事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 我们要经常想一想,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 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新课学习 (二)学 办事,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 法律, 会有什么后果。 达成目标 2、3,强化会依法办 事 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视频:《法治的信仰》 目标 4、5创设情景:民法典与小明的生活实际 情景一:寒假期间,小明和家人坐高铁回老家过年,在高铁上遇到有人“霸座”,“霸座”者嚣张地撕掉了小明的车票并辱骂小明。最终“霸座”者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7 日处分。 情景二:在酒店隔离期间,小明在酒店房间里发现了摄像头。( 按 PPT)针对小明的遭遇, 小伙伴们给小明提了不同的意见。 情景三:小明和爸爸在小区遛狗, 忘记拴狗绳,小狗咬伤了小区的 住户。监控显示,对方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分析 归纳知识点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根据老师的引导共同归纳知识点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进一步理解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 达成目标 3、4,强化目标 5有故意激怒小狗的行为,爸爸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小明提醒爸爸,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我们只能减轻责任,不能免除责任。视频素材:青少年守法文字材料: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提出的“十一个坚持”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 动工作。 展示素材,对文字材料进行适当解读 阅读材料聆听理解 通过结合时政热点, 帮助学生深化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 达成目标 4、5课堂小结 回顾板书 讲解并点拨 观看、总结、感悟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深化学生对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 强化目标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 观看视频和文字材料,积极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建设法治中国,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 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课后拓展 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明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有利于为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