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 桦 学案11 白 桦 第二课时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阅读诗歌,理解高度概括的语言特点,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2.抓住重点词句的表达方法,准确用词。感受“白桦”的高大形象与品格。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阅读方法指导,读懂理解诗句。了解“白桦”的象征意义,体会现代诗的特点。【学习难点】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画面美和音乐美。收集并仿写有关植物的现代诗歌。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了解“白桦”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自主学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桦》的作者是中国的作家叶赛宁。B.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C.诗歌音韵和谐,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D.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怀。2.请你把“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这些词语从形态和光泽两个角度分分类。形态:光泽: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让字词走进语境。暮色méng lóng( ),高大的bái huà( )树在jì jìng( )的雪地里xiāo sǎ( )地挺立着,仿佛被冰雪tú mǒ( )上了一层银霜。máo róng róng( )的枝头像是被雪xiù( )上了花边,串串花suì( )齐绽,蔚为壮观。2.选择对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A.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B.雨落的样子C.形容景物凄清、幽雅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例:(洁白)的流苏( )的稻穗 ( )的竹叶( )的灯笼 ( )的墨汁( )的桃花 ( )的天空【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第1节诗中描写了白桦怎样的形象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什么特点?2.阅读第二小节,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自主学习】1.A2.形态: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 串串花穗 洁白的流苏光泽: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朦胧 白桦 寂静 潇洒 涂抹 毛茸茸 绣 穗2.A3.示例:金黄 青翠 火红 乌黑 粉红 蔚蓝【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从“银霜”和“雪花”可以看出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特点;“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高洁的特点。2.我眼前出现了一株屹立在风雪中的白桦树。仔细看每一根树枝,上面落满了雪花,毛茸茸的,像是给树枝绣上了花边,又像是一串串的花穗,更像是挂着的洁白的流苏。3.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白桦在诗人的心中不仅仅是一种树,而是纯洁、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桦 教案11 白桦 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白桦》是一首语言优美的现代诗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读出节奏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诗歌、感知“白桦”所指代的含义。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促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营造的情境。二、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理解高度概括的语言特点,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2.抓住重点词句的表达方法,准确用词。感受“白桦”的高大形象与品格。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方法指导,读懂理解诗句。了解“白桦”的象征意义,体会现代诗的特点。【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画面美和音乐美。收集并仿写有关植物的现代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生字回顾:回顾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2.词语朗读:回顾本课词语,在课文中进行朗读。3.诗意概括:(1)本文以______为中心,描写不同的美。第一小节:_窗前的白桦……_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节:_白桦在雪中……_________________第三小节:_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_________第四小节:_白桦在朝霞下……_______________4.历史链接:明确: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白桦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喜欢阳光、耐寒性强、生命力强,象征生与死的考验。时代背景——俄国经历十月革命,新旧政权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二)感悟诗情1.诗歌品读(一):朗读第一节。(1)通过词语感知白桦形象。(通体洁白)(2)文中的“银霜、雪花”两个词语代表的含义。明确:“银霜、雪花”象征高洁、神圣。2.语言表达:(1)作者把白桦拟人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学生:我从“披”字可以看出。(2)你看出诗中还有哪些修辞手法?学生:比喻。教师:体会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侧面表现白桦自洁的品质,写出对白桦一身洁白的喜爱之情。3.诗歌品读(二):朗读第二节。(1)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词语。(2)“毛茸茸的枝头”描写了白桦树的哪一部分?(树枝)(3)作者将白桦挂满______的枝头,比作尽情绽放的_______,如同_______一般美丽(4)“花穗”“流苏”表现了白桦的什么形象?点拨:作者极尽想象,赞美白桦雪后傲寒挺立的形象。4.诗歌品读(三):朗读第三节(1)朗读联想:你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2)动静两方面描写白桦。(3)“玉立着”“闪着”动词表现静静挺立的白桦形象。5.情感体会:(1)交流:“朦胧”能不能修饰“寂静”?(2)表现手法解析: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把本来表示甲的感觉词语移用来表示乙的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3)你读出了什么?说说感受。6.诗歌品读(四):朗读第四节。(1)“徜徉”“姗姗来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什么?点拨: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写出了朝霞的形成过程和形态之美。(2)朝霞为白桦带来了什么?(衬托)(3)选择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①洁白的流苏;②姗姗来迟的朝霞;③灿灿的金晖;④晶亮的雪花;⑤白雪皑皑的树枝;⑥银色的光华。举例:“毛茸茸的枝头”让我感受到白桦挺立时,又显出一丝活泼可爱。(三)活动拓展1.活动提示: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兰,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最喜欢的一首,交流分享。描写植物——赞扬品质——抒发情感2.诗词欣赏。3.诗歌创作:“我看见了风”。方法:通过对《白桦》的学习,尝试根据诗歌及拓展的部分进行创作。首先先仿照格式进行仿写,再选取类似的事物进行创作。此阶段,教师以鼓励仿写为主。创作交流:要求:(1)文字精炼,有节奏。想象丰富,有情感。(2)一句一行,一段后空一行。交流:创作的诗歌。(四)课堂小结1.主题归纳:《白桦》以白桦为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同时,这首诗也从侧面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阅读对比: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的不同之处。明确:文字传达的情感、语言特点方面分析。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共通之处。明确:韵律性、节奏性;体裁和风格的多元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五)随堂小测1.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朦胧的 雪花 高大挺拔的 白桦晶亮的 寂静 洁白如画的 流苏灿灿的 光华 姗姗来迟的 朝霞银色的 金晖 白雪皑皑的 树枝2.按要求完成练习。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通体洁白的特点。(2)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桦洁白的特点。(3)这句话中描写的白桦的特点象征着( A )。A.纯洁与刚直 B.清廉与勇敢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4)读完这一节诗我想起了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这一节诗赞美了雪后的白桦傲寒挺立的形象,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3.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植物。(1)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梅花)(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收集、摘抄现代诗歌。2.试着写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 桦 学案11 白 桦 第一课时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认读“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生字,理解“白桦、潇洒”等词语。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检查预习,自主识字,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韵味。【学习难点】反复朗读,了解植物的描写特点。积累词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查阅资料,认识白桦树。2.在俄罗斯,______是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2.命题方式:_____________3.体裁:____________4.作者: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5.这首诗一共有________节。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____ ____ ____ ____桦( ) 涂( ) 茸( ) 绣( )____ ____ ____ ____潇( ) 穗( ) 朦( ) 胧( )____ ____ ____寂( ) 霞( ) 抹( )2.照样子,写词语。毛茸茸(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姗姗来迟(AABC式)_________ ___________白雪皑皑(ABCC式)_________ ___________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寂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姗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皑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读句子,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太阳落山了,只剩下一抹(mě mǒ)余晖(huī jūn)。(2)公园里的鲜花纷纷绽(zhàn zàn)放,人们徜(shàng cháng)徉在花海中,无比惬意。2.读通诗句,概述每一节诗歌的内容。【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缩写下面的句子。(1)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白桦四周徜徉着。(2)一层银色的光华抹在白雪皑皑的枝头上。2.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兰,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最喜欢的一首,交流分享。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略。2.白桦树【自主学习】1.《白桦》2.以物命题,展示主体。3.现代诗4.叶赛宁 苏联5.4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huà 白桦 tú 涂抹 róng 毛茸茸 xiù 绣花xiāo 潇洒 suì 稻穗 méng 朦胧 lóng 朦胧jì 寂静 xiá 红霞 mǒ 抹掉2.示例:绿油油 白茫茫斤斤计较 落落大方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3.寂静:没有声音;很静。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姗姗:形容缓慢的走路姿态。白雪皑皑: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1)mǒ huī (2)zhàn cháng2.第1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2节描写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3节表达白桦在朦胧中寂静的美;第4节描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1)朝霞徜徉着。(2)光华抹在枝头上。2.略。第 6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桦 教案11 白桦 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白桦》是一首语言优美的现代诗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读出节奏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诗歌,感知“白桦”所指代的含义。第一课时重点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朗读诗歌,初步把握主题内容。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认读“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生字,理解“白桦、潇洒”等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检查预习,自主识字,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韵味。【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了解植物的描写特点。积累词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白桦。2.素养储备:明确:白桦——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3.揭示课题:《白桦》(1)作者是叶赛宁,国籍苏联。(2)体裁:现代诗。(3)特点:以物命题,展示主题。(4)朗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自由讨论,快速引导学生进入主题)3.走近作者:介绍叶赛宁的相关信息。(二)初知诗意1.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认识。2.预习检查:(1)朗读课文,标示出生字新词,交流自己的理解。(2)这首诗一共有______节。(3)这首诗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桦,在文中批注出来。(4)预习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三)字词强化1.生字认读:出示本课要求会读的生字,通过连词读、随诗读一读,加深印象。2.生字书写: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要求正确书写。3.重点生字指导:(1)涂:撇捺要相交封口,右下部两点呼应。(2)潇:左右结构,注意横长穿出,撇点位置。(3)寂:“宀”不要写成“穴”,“又”两笔不相交。(4)抹:“末”两横上长下短。4.词语朗读:出示本课词语,在文中找标注,并联系课文理解其含义。5.词语理解:毛茸茸: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不拘束。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寂静:静悄悄的,没有声音。(四)主题感知1.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2)读通诗句,了解诗歌内容。(3)体会诗歌描写的特点。2.阅读诗歌(一):朗读第1小节(1)总领全诗,交待白桦的位置、整体形象。(2)朗读:语气舒缓、充满感情。(3)概述内容:写“我”的床前有一棵白桦。3.阅读诗歌(二):朗读第2小节(1)反复朗读,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特点。(2)“毛茸茸”ABB式。(3)概述内容:描写白桦在雪花中的美。教师:在文中旁批你喜欢的词语。4.阅读诗歌(三):朗读第3小节(1)注意:语气、节奏;抒发的感情。(2)想象画面,体会意境。(3)形象的词语:朦胧、玉立着、金晖里、闪着。(4)概述内容:表达白桦在朦胧中寂静的美。5.阅读诗歌(四):朗读第4小节(1)交流:你读出了什么?(2)选择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3)概述内容:描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五)课堂小结1.我的收获:(1)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叶赛宁(国家)苏联。(2)本课的生字新词有__________。(3)朗读诗句,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内容:这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六)随堂小测1.注音组词。桦(huà)白桦 毕(bì)毕竟抹(mǒ)抹杀 沫(mò)泡沫绣(xiù)绣花 锈(xiù)生锈穗(suì)花穗 稻(dào)稻谷(七)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诗歌,抄写本课生字词。2.思考:课后练习第二、三题。第 6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桦 作业11 白桦课后作业(一)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夯实基础】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绣花(xiù xuì) 金晖(huī kuī)白雪皑皑(ái kǎi) 白桦(huá huà)绽放(dìng zhàn) 徜徉(cháng tǎng)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1.月光下的一切méng méng lóng lóng( )的,像蒙上了一层轻纱。小路的一边,弯腰的dào suì( )像绅士一般,仿佛在迎接着谁;另一边,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树xiāo sǎ( )地挺立着,风带起树叶哗哗作响,更添了几分jì jìng( )。2.雨过天晴,漫天xiá guāng( ),仿佛给大地tú mǒ( )上了一层金色。máo róng róng( )的枝头,挂着的颗颗雨珠儿显得更加晶莹透亮。【能力提升】三、按照要求选一选。1.对下列这节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A.这节诗是说,朝霞让白桦树显得更美,尤其是当树干上有了朝霞的光彩的时候。B.这节诗中的“徜徉”“姗姗来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既让人感受到朝霞的动态美,又写出了白桦仿佛在等待朝霞来临的感觉。C.这节诗中的“又”说明白桦原本就洁白光亮,如今更加容光焕发。D.这节诗中的“抹”照应了第一节中的“涂”它们带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一样。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B.次节写白桦的枝叶。白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C.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仅从正面对白桦进行了刻画,塑造的形象同样鲜明、生动。D.白桦挺拔高洁的气质与品格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这首诗也蕴含着对白桦一样品格高尚的人的赞美。3.读诗句,选择下列诗句描写的植物。(填序号)A.竹子 B.梅花 C.松树D.桃花 E.荷花(1)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我爱这白桦。 白桦亭亭玉立,在朝霞里晶莹闪亮。(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2.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在我的 ,有 ,仿佛 ,。3.我大概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叶赛宁的诗集。(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综合运用】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在朦胧的寂静中 白桦四周徜徉着玉立着这棵白桦, 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灿烂的金晖里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闪着晶亮的雪花。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姗姗来迟:(2)皑皑:2.这两节诗主要是从白桦的 (A.静态美 B.动态美)方面,突出表现了白桦的 (A.外在形象 B.内在气质)。3.第1小节中的“ ”写出了白桦挺拔高洁的精神,“ ”衬托出了它的绚丽辉煌。4.第2小节中的“ ”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变得更加 。【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xiù huī ái huà zhàn cháng二、1.朦朦胧胧 稻穗 潇洒 寂静2.霞光 涂抹 毛茸茸三、1.D2.C3.(1)B (2)A (3)C (4)E (5)D四、1.我之所以爱这白桦,是因为它亭亭玉立,在朝霞里晶莹闪亮。2.桌上 一束玫瑰 染上脂粉 披了一身霞光3.删去“大概”或“整整”。五、1.(1)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2)形容雪洁白。2.B B3.玉立 灿灿的金晖4.姗姗来迟 秀美动人第 5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桦 作业11 白桦课后作业(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夯实基础】一、看拼音,写词语。bái huà tú shàng xiù huāhuā suì mǒ shàng xiāo sǎ二、按要求完成。1.给下列字换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除 ( ) 锈 ( )笼 ( ) 哗 ( )2.选词填空。安静 —— 平静 —— 幽静(1)故事讲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 )。(2)不要说话,病人需要( )休养。(3)山谷中非常( ),一条小河缓缓流淌。【能力提升】选一选1.下列词组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灿灿的雪花 晶亮的金晖B.雪绣的花边 白雪皑皑的树枝C.洁白的流苏 银色的光华2.判断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否正确,正确的是(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B.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C.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四、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蕴丰富,更重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模仿课文最后一小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两句诗。【综合运用】五、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白桦在我的 , 在朦胧的寂静中有一棵 , 玉立着这棵白桦,仿佛 , 在灿烂的金晖里披了一身 。 闪着晶莹的雪花的枝头, 白桦四周徜徉着花边潇洒, 姗姗来迟的朝霞,齐绽,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如画。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将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 ,是苏联 派诗人。3.这首诗以 为中心,从 描写它的美。满身的 、 的花边、洁白的 ,在金晖里 。诗中的白桦,既具 的变化,又富 的美感。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的热爱之情。4.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三小节总写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B.用“朦胧”来修饰“寂静”,作者写出了白桦低调谦虚、默默无闻的精神。C.“玉立”写出白桦的挺拔,体现了白桦的气质高尚和非同凡响。D.“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立的白桦不失一种别致的动态美。5.第四小节运用 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 ”一词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白桦 涂上 绣花 花穗 抹上 潇洒二、1.示例:涂 涂抹 绣 绣花 胧 朦胧 桦 白桦2.(1)平静 (2)安静 (3)幽静三、1.A 2.A四、示例:落日的余晖缓缓迈出脚步,将她的温柔洒向那片柳树林。五、1.窗前 白桦 涂上银霜 雪花 毛茸茸 雪绣 串串花穗 洁白的流苏2.叶赛宁 田园3.白桦 不同角度 雪花 雪绣 流苏 晶莹闪亮 色彩 静态 家乡和大自然4.B5.拟人 姗姗来迟 秀美第 5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白桦 作业11 白桦课后作业(三)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夯实基础】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的作者是 (国家)的 (人民)。诗歌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白桦, 、 、 ,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 之美。诗人赞美了白桦 的美,从而流露出之情。【能力提升】二、按要求完成。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近义词:仿佛—( ) 寂静—( )朦胧—( ) 徜徉—( )反义词:洁白—( ) 寂静—( )朦胧—( ) 潇洒—( )2.按课文内容填词语。( )的树枝 ( )的枝头( )的雪花 ( )的流苏( )的朝霞 ( )的光华三、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1)从“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白桦之间 的关系。(2)诗句中“ ”一词写出雪中白桦的颜色美,“ ”字把树当作人来写,把白桦落满雪花的样子写活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诗句中的白桦,最恰当的是( )A.高洁 B.高傲 C.孤独 D.挺拔2.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1)下面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A.这几句诗是说白桦的枝头裹了一层雪花,像绣上去的花边,又像绽放的花穗,也像洁白的流苏。B.这几句诗写出了雪中白桦的动态美。C.这几句诗写出了雪中白桦的静态美。(2)下列诗句中,与这几句诗描写的景象最相近的一项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综合运用】四、阅读诗歌,完成练习。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大河银星万点,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小溪银波微漾。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 、 的特点。2.诗的第1小节描写夜的静谧。这里有 ,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对比,虽不言静而静自现。第2小节接着描写在夜的寂静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 写 ;然后由 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3.“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下列关于这种写法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营造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B.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C.这种重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倒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4.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苏联 叶赛宁 比喻 拟人 满身的雪花 雪绣的花边 洁白的流苏 高洁 纯洁、朦胧以及宁静 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二、1.近义词:好像 安静 模糊 徘徊反义词:黝黑 吵闹 清晰 拘谨2.白雪皑皑 毛茸茸 晶亮 洁白 姗姗来迟 银色三、1.(1)朝夕相伴、极为亲密 (2)银霜 披 A2.(1)AC (2)B四、1.静谧 美丽2.听觉 动 静 听觉3.B4.示例:我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第 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白桦》作业1.doc.doc 《白桦》作业2.doc 《白桦》作业3.doc 《白桦》第一课时 学案.doc.doc 《白桦》第一课时 教案.doc.doc 《白桦》第二课时 学案.doc.doc 《白桦》第二课时 教案 .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