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学案10 绿 第二课时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背诵诗歌。2.抓住“绿”的描写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体会诗歌的赞美之情。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结合重点诗句,读懂诗歌内容。了解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感表达。【学习难点】熟读成诵。结合“阅读链接”对比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同学间相互听写生字词,把不熟悉的多写几遍。2.绿色给人希望、清新的感觉,说说其他颜色给你的感受。如:紫色给人典雅、高贵的感觉……【自主学习】1.从课文的第2小节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2.下面句子中所使用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A.列举的省略B.说话的断断续续C.话题的跳跃或转换D.语意未尽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读拼音,写字词。在yōng jǐ( )的十字路口,交警叔叔zhǐ huī( )着来往的行人。一位小朋友给他送上一píng( )矿泉水,这一行为赢得了路人的赞许。2.读词语,按要求填空。翠绿 嫩绿 墨绿(1)按照颜色从浅到深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词填空:柳树新长的叶子是( )色的,渐渐又变成( )色。【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读第1小节,说说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读第3小节,说说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读第4小节,圈画出诗人使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5.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例:绿得出奇黑得( ) 紫得( ) 蓝得( )热得( ) 急得( ) 笑得( )2.对下面这节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A.“所有的绿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指的是只要是绿的东西都飘动起来了,诗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感到欢喜。B.从“突然”这个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特别喜欢这阵风的到来。C.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的绿色在随风飘动的美。3.选择一种景物,仿照本诗的表现方法,试着写一首小诗。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略。2.示例:红色给人快乐、热情的感觉。黄色给人快乐、明亮,喜悦的感觉。绿色给人安定、恬静、温和的感觉。蓝色给人安静、凉爽、舒适的感觉。【自主学习】1.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2.A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拥挤 指挥 瓶2.(1)嫩绿 翠绿 墨绿 (2)嫩绿 翠绿【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这一小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描绘了绿色扑面而来,目之所及都是绿色的景象。2.这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读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眼前的世界到处都是绿色,虽然是绿色,可这些绿十分丰富,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极富变化,让人觉得不单调。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色充满整个自然空间的美丽景象,充分抒发了诗人对绿色的喜爱之情。4.动词:集中、挤、重叠、交叉。这些动词的使用让诗句活了起来,让静止的文字有了动感,有了美感。它们写出了春天的绿,绿得不单绿得浓重,绿得立体。5.参考:我觉得自己仿佛身在绿色的世界里面,内心十分宁静,还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发亮 发黑 透亮 冒汗 转圈 合不拢嘴2.C3.略。第 7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教案10 绿 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艾青的《绿》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读出节奏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应补充此诗的创作背景,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感知“绿”的涵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此诗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习作“创作诗歌”做铺垫。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熟读成诵。与宗璞笔下的“绿”对比,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背诵诗歌。2.抓住“绿”的描写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体会诗歌的赞美之情。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诗句,读懂诗歌内容。了解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感表达。【教学难点】熟读成诵。结合“阅读链接”对比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文识字:回顾本课要求会认生字“挤、叉”。2.词语朗读:出示“墨绿、嫩绿”等重点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本文主要写出的“绿”的景象。3.概括内容。这首诗开篇交代到处都是绿色的;然后具体写了绿的色彩,同时通过风、雨等具体景象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绿色;最后写了绿色的动静状态。(二)品析诗歌1.诗句表达:出示诗歌第一节。(1)明确“好像”“到处”所用到的修辞手法。(2)总写眼前铺满了绿色,突出了春天春意盎然的特点。目的: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总体感受,所见都是绿。2.图文并茂:出示诗歌第二节。(1)感受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的颜色。(色彩丰富)(2)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补充还有绿的颜色……)3.交流探讨:出示诗歌第三节。教师:风雨等都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诗人眼里都是绿色的?。点拨:因为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充满了希望,并盼望这绿色能洒满人间,所以诗人眼中的风、雨、水、阳光也是绿的。4.延伸运用:发挥想象,填一填。风中的柳枝是绿色的;雨中的树叶是绿色的;水中的水草是绿色的;阳光下的小草也是绿色的。5.自主感知:出示诗歌第四节。思考:“集中”“挤”“重叠”“交叉”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作用?点拨:属于静态描写。写出绿的繁多、集中。6.延伸运用: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仿写句子。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交叉在一起。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7.想象画面:出示诗歌第五节。思考:属于动态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8.交流感悟: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的感受。点拨:在风的吹拂下,自然界中的绿色事物会随着风摆动。而这些所有的绿色事物都源于诗人心中,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的希望,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起来。这种“动”其实也是生命力的流动。9.主题升华:到处是绿色及绿的动静状态→作者的情感。范例: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情感:写出了绿色充满整个自然空间的美丽景象,而这些绿色都是源于诗人心中,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的希望,充分抒发了诗人对绿色的喜爱之情。10.熟读成诵:引导学生探索背诵诗歌的方法,提高背诵效率。(1)首先要疏通诗意,然后用抓关键词法来背诵。(2)前两小节主要写了绿的丰富,可以抓住“到处、这么多”等关键词来背诵。(3)第3小节列举了具体事物,可以抓住“风、雨、水、阳光”等景物来背诵。(4)后两小节描写绿的状态,可以抓住“挤、重叠、交叉、整齐、飘动”等来背诵。11.阅读链接:艾青笔下的“绿”留有很多想象的空间,而作家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1)艾青是怎样描写“绿”的,让你想象到了什么?(2)宗璞是怎样描写“绿”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三)课外拓展推荐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要求: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四)课堂小结1.主题归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明确: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到处都是绿色,写了绿的种类,整个自然空间充满绿色,以及写了绿的动静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绿色、对大自然的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绿色的希望、绿色的时代的讴歌。2.我的收获:(1)朗读感悟: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充满希望的色彩。(2)理解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3)体裁特点:现代诗歌的语言朴实,意境优美。(4)我喜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随堂小测1.按要求填空。(1)诗中写了多种绿的颜色,有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2)仿写三种绿:橄榄绿 _____绿 _____绿 _____绿(3)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红、黄、蓝?红:西红柿、_______、_______。黄:玉米 、_______、_______。蓝:大海 、_______、_______。(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背诵诗歌。2.自选:选择一种景物,仿照本诗的表现方法,试着写一首小诗。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教案10 绿 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艾青的《绿》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读出节奏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应补充此诗的创作背景,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感知“绿”的涵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第一课时重点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朗读诗歌,初步理解主题内容。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主题内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2.认读“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叉”等4个字,积累“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主识字,指导朗读,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整体把握主要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反复朗读, 借助自己喜欢的诗句,感受诗歌的韵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鉴赏诗句:出示含有“绿”字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提问:诗句中的“绿”表现了什么内容?2.揭示课题:《绿》。(1)体裁:现代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现代抒情诗的特点: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提问:(3)作者是谁?(4)绿色象征什么?3.走近作者:介绍艾青的相关信息。(二)新课初知1.检查预习:(1)说说你对现代诗的认识。(2)这首诗一共有( )节。(3)说说这首诗歌写了“绿”的什么。(4)预习时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2.随诗识字:朗读诗句,自主识记生字“挤、叉”。3.多音字运用:“倒”和“叉”。4.词语积累:出示本课词语,要求学生认读并掌握。5.词语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出奇、重叠、交叉、节拍。(三)掌握生字重点指导:(1)瓶:一“点”要牢记。“瓦”竖提的竖长提短,横折弯钩的横短,弯要大。(2)挤:“文”要扁宽,撇和捺交叉外展,最后写竖撇和竖。(3)叉:“又”横短撇长,在撇中间位置相交,点最后写。(4)挥:“车”字的第二笔是撇折,最后一笔是竖。(四)整体感知1.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认识。2.朗读提示:(1)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感受诗歌的韵味,标注感受。(2)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3)说说诗中列举了哪些绿的具体景象,体会诗歌的重点。3.朗读指导:(1)诗的第一二节,注意:①标点的停顿;②诗行及诗节之间的停顿;③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明确:整体语速稍慢。韵脚:绿。(2)朗读第3小节,语气逐渐加重,突出语言气势。(韵脚:的)(3)朗读第4小节,三个“一起”语气越来越强烈。(韵脚:起)(4)朗读第5小节,前两句语速加快,语气上扬,最后一句语速放慢,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提问:说出“绿”在哪里?3.感知结构:总写→分写总写:眼前铺满绿色(第1节)分写:具体写绿的色彩和景物(第2~3节);绿的动静之美(第4~5节)。4.概括内容:表现手法 + 大自然景象。明确:这首诗开篇交代到处都是绿色的;然后具体写了绿的色彩,同时通过风、雨等具体景象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绿色;最后写了绿色的动静状态。(五)课外拓展成语积累:“绿”词集锦。例如:花红柳绿、绿肥红瘦、绿草如茵、橙黄橘绿、青山绿水、花花绿绿、灯红酒绿、红男绿女、披红挂绿等。(六)课堂小结1.我的收获:(1)本课的生字词有__________。(2)了解现代抒情诗的特点。(3)这篇诗歌的内容是________。(4)朗读诗句,我的感受______。2.诗歌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七)随堂小测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倒翻(dǎo dào ) 花瓶(píng pín )拥挤(jì jǐ ) 交叉(chā chà )重叠(yí dié) 指挥(huī jūn)2.比一比,再组词。挤( ) 叉( ) 饼( )济( ) 又( ) 瓶( )挥( ) 飘( ) 蹈( )辉( ) 漂( ) 滔(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绿色)的墨水瓶 (所有)的绿(静静)地交叉 (整齐)地飘动绿得(发黑) 绿得(出奇)(八)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抄写生字新词。2.思考:课后练习第二、三题。第 6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学案10 绿 第一课时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主题内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2.认读“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叉”等4个字,积累“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自主识字,指导朗读,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整体把握主要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反复朗读, 借助自己喜欢的诗句,感受诗歌的韵味。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积累描写“绿”的词语和诗词名句。诗句:词语:【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2.体裁:_____________3.作者:______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一共______节。5.绿色象征什么?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píng jǐ chā huī水( ) 拥( ) 交( ) ( )手2.给多音字组词。dǎo( ) chā( )倒 叉dào( ) chà(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为什么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集中( )注意力呢?(2)所有的绿都静静地交叉( )在一起了。(3)所有的绿就整齐( )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2.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概括主要内容。【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下面的词语中,与“绿”无关的是( )A.一碧千里B.郁郁葱葱C.朱唇皓齿2.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交叉:①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②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③间隔穿插。(1)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风险提醒:学校食堂冻肉要避免交叉污染。( )(2)为满足市民的过街需求,广州市在多个交叉路口设置了对角斑马线。( )(3)本次活动采取文艺表演与颁奖环节交叉进行的形式。( )3.阅读作者其他的作品,加深对作者及作品的感受。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词语:花红柳绿、绿肥红瘦、绿草如茵、橙黄橘绿、青山绿水【自主学习】1.《绿》2.现代抒情诗3.艾青《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归来的歌》《北方》等。4.55.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瓶;挤;叉;挥2.摔倒 倒立 交叉 劈叉3.出奇:特别;不平常。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1)汇聚 (2)交织 (3)有序2.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眼前铺满绿色;第二部分(第2~3节):具体写绿的色彩和景物;第三部分(第4~5节):绿的动静之美;按总——分的顺序写的。3.这首诗开篇交代到处都是绿色的;然后具体写了绿的色彩,同时通过风、雨等具体景象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绿色;最后写了绿色的动静状态。【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C2.② ① ③3.略。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作业10 绿课后作业(一)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夯实基础】一、读一读,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墨水(mò hēi) 倒翻(fān pān)嫩绿(nèn lǎn) 指挥(huī jūn)二、按要求完成。1.选字填空。挤—荠—剂排( ) ( )菜 ( )牙膏 药( )挥—辉—浑( )舞 ( )身 ( )手 光( )2.选词填空。出奇——奇异 飘动——晃动(1)这场战争敌众我寡,想要打赢,得( )制胜。(2)海洋中有许多形态( )的动植物。(3)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 )在一起……(4)一个大浪涌来,小船剧烈地( )起来。3.按要求写词语。(1)写近义词:到处——( ) 出奇——( )集中——( ) 飘动——( )(2)写反义词:出奇——( ) 集中——( )交叉——( ) 整齐——( )【能力提升】三、按要求完成。1.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2)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3)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2.诗句赏析。“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1)这一节诗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抒发了诗人对绿的 之情。(2)仿照诗句的修辞手法,写一写黄昏落日下的美景吧。【综合运用】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刮的风是绿的,墨绿、浅绿、嫩绿、 下的雨是绿的翠绿、淡绿、粉绿…… 流的水是绿的,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阳光也是绿的。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 )A.绿无处不在。B.绿的种类多。C.绿的差异大。2.下列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同属一种事物的是( )A.绿树村边合B.春来江水绿如蓝C.万条垂下绿丝绦3.选文中提到了 、 、 、 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是说绿色太浓了,以至于看起来非常奇怪。 ( )(2)选文中描写的“绿”是大自然中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和联想。 ( )【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mò fān nèn huī二、1.挤 荠 挤 剂 挥 浑 挥 辉出奇 奇异 飘动 晃动(1)处处 特别 聚集 飘扬(2)寻常 分散 平行 杂乱三、1.(1)比喻、夸张 (2)排比(3)比喻2.(1)排比,语言的节奏感和诗歌的韵律美,喜爱。(2)空中的夕阳是红色的,天边的云是红色的,河里的水是红色的,河边的树林也是红色的。四、1.B2.B3.风 雨 水 阳光 示例:绿色无处不在,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4.(1)× (2)√第 3 页10 绿课后作业(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夯实基础】一、看拼音,写词语。píng gài píng zi yōng jǐjiāo chā jiào liàn huī dòngchā chē jí zhōng二、指出诗歌中省略号的作用。A.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1.到处是绿的…… ( )2.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 )【能力提升】三、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①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又在一起。②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第①句话中的“挤”字把 当作人来写,写出了 。2.第②句话写了绿的 态美。3.下面对画“——”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A.大自然里遍布绿色,风有节奏地吹拂,使人感觉所有的绿都在按着节拍飘动。B.这完全是按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所有绿色的景物都是有生命的。C.这句话赋予了“绿”以灵性,写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D.这句话中的“绿”特指绿色的雨丝,因为只有雨丝才能在风的吹拂下飘动。【综合运用】四、阅读诗歌,完成练习雨后冰心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嘴里说:“糟糕—糟糕!”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儿,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她咬着唇儿, 他喊:“妹,小心,滑!”提着裙儿,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1.想一想,再填空。第一小节中的“海洋”指的是 ;“神仙”指的是 。2.诗歌中两个加点的“泥裤子”分别指的是什么?3.小哥哥在什么情况下滑了一跤?为什么还觉得兴奋?4.从小哥哥、小妹妹看似矛盾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瓶盖 瓶子 拥挤 交叉 教练 挥动 叉车 集中二、1.B2.A三、1.绿色的景物 它们密密麻麻的样子2.动3.AC四、1.雨后的广场 快乐的孩子们2.第一个“泥裤子”指的是小哥哥滑了一跤弄脏的裤子,第二个“泥裤子”代指小哥哥。3.在玩水的时候,他提醒妹妹小心,自己却滑倒了。这样滑倒具有喜剧色彩,增加了他内心的欢乐和兴奋。4.我体会到了浓浓的童趣和兄妹踩水时的兴奋之情。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绿 作业10 绿课后作业(三)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夯实基础】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诗是著名诗人 的作品。全诗围绕“绿”来写,绿既是一种 ,也代表着大自然蓬勃的 。全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 之情。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前面的道路被jiāo chā( )在一起的树枝、塑料袋和píng zi( )封住了,游人jǐ( )在一起,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在导游的zhǐ huī( )下,大家才把路上的障碍消除了。【能力提升】三、仿写诗歌。课文的第3小节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格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绿”洒满人间的美丽景象。请你用这种方式写一写金色的秋天。例: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综合运用】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绿(节选)朱自清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A.她松松的皱缬(xié)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地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B.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yì)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画“——”句子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等字词与短文第1句话中的动词“ ” “ ”相照应。2.照样子,赏析文中的比喻句。例: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荡漾、清亮的特点。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读短文的最后一句话,作者为什么将这“醉人的绿”唤作“女儿绿”?5.文中画“ ”的两组句子能不能删掉一组?请结合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艾青 颜色 生命力 喜爱与赞美二、交叉 瓶子 挤 指挥三、示例:长的穗是金色的,开的花是金色的,落的叶是金色的,落日也是金色的。四、1.招引 追捉2.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作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3.短文从多角度描写了梅雨潭的绿,表达了作者对绿浓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因为梅雨潭的绿纯洁又鲜润,柔美又娇艳,像一位亭亭玉立、洁白无瑕的年轻女子。5.不能。A组句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和绿的亮度、纯度加以表现,从正面写出梅雨潭的绿醉人的美;B组句子从侧面来衬托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特点。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表现出了梅雨潭的绿的特点,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绿》作业1.doc.doc 《绿》作业2.doc 《绿》作业3.doc 《绿》第一课时 学案.doc.doc 《绿》第一课时 教案.doc.doc 《绿》第二课时 学案.doc.doc 《绿》第二课时 教案.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