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2021-2022年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心至志 洪亮 恐布 蟋蟀
B.司空见惯 机诫 阻拦 事例
C.锲而不舍 领域 纬度 齿轮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任何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4.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B.“使弈秋诲二人弈”一句中“诲”是教导的意思。
C.《两小儿辨日》告诉我们字宙无限的道理。
D.“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朗读停顿划分准确无误。
5.下面错乱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
②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③花谢了之后就会结银杏果。它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
④这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
⑤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花开了。
⑥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A.②①④⑤⑥③ B.③①④⑤⑥② C.②①④⑥⑤③ D.②①④⑥⑤③
二、填空题
6.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马观花 ( )空见( ) ( )而不舍 ( )根求源
无独有( ) 全神( )( ) 声泪( )下 ( )夷不屑
(1)意思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要学好一门语言很不容易,但只要有____________的精神,就总会有收获的。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这两句诗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7.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__________。
3.遇到事情不要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军跟爸爸学围棋,进步飞速,已经超过了爸爸,真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1.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年级时,稚嫩的我忐忑不安地跨进校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坚持性和顽强性。他们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是怀疑自己是否研究才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9.选词填空。
磨蹭 磨灭 磨炼
(1)青少年只有在艰苦环境中( ),才能百炼成钢。
(2)妈妈说:“别( )了,要不上学又迟到了。”
(3)鲁滨孙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够勇于面对,仿佛所有一切都不能( )他坚强的意志。
美丽 美妙 美观
(4)课堂上,一阵阵( )的歌声从教室里传了出来。
(5)这件东西不仅( )大方,而且经济实用。
(6)她长着一双( )的大眼睛,可爱极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向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作者:叶水烈)
10.阅读选文中画“ ”的部分,回答问题。
(1)“?”指的是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
(2)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开头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
13.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阅读
与死神抢时间 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的论文和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1997年2月,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6年洪家荣被确诊为癌症。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没有完
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后不久,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1997年洪家荣终于为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中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算法 理论 应用》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有删改)
15.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6.从画线句子中我们能够读出__________________。
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不甘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洪家荣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2)孰为汝多知乎( )
20.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2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应该是( )
A.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B.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22.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__,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___。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A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志”错误。
恐怖:令人害怕的。故“布”错误。
B机械: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故“诫”错误。
C正确。
2.B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字音。解答这道题,要把常用字的字音记准确,再使用排除法解答。A项中“花圃”的“圃”读pǔ,C项中“较大”的“较”读jiào,D项中“阶段”的“阶”读jiē,只有B项完全正确,所以选B。
3.C
4.C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C项理解错误,《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
5.A
【详解】
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6. 走 司 惯 锲 追 偶 贯 注 俱 鄙 司空见惯 锲而不舍 走马观花
【详解】
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走马观花: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
7.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不能决也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解】
1.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出自先秦孟子的《学弈》。原文是: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2.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原文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4.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8. 生活中,凡是有好事情,妈妈都会想着我们。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老人摇摇头,说那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跨进校门。 有的人在工作,因为学习中缺乏坚持性和顽强性,所以他们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是怀疑自己是否研究才能。
【详解】
1.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学生按照要求运用“凡,都”这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示例:凡是没有对敌人投降的,都是爱国忠国的好将士。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
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即: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3.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
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即:老人摇摇头,说那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4.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我”,谓语是“跨进”,宾语是“校门”。
5.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学习中缺乏坚持性和顽强性”和“他们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是怀疑自己是否研究才能。”之间表示因果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9. 磨炼 磨蹭 磨灭 美妙 美观 美丽
【详解】
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能力。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磨蹭:行动迟缓,做事拖拉;用力地轻微摩擦。
磨灭:经过一定的时间被动地渐渐消失。
磨炼: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
(1)结合词义,根据句子“青少年只有在艰苦环境中( ),才能百炼成钢。”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磨炼”词语。
(2)结合词义,根据句子“妈妈说:‘别( )了,要不上学又迟到了。’”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磨蹭”词语。
(3)结合词义,根据句子“鲁滨孙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够勇于面对,仿佛所有一切都不能( )他坚强的意志。”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磨灭”词语。
美丽:意思是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
美妙:美好;美好绝妙。
美观:看上去舒服。
(4)结合词义,根据句子“课堂上,一阵阵( )的歌声从教室里传了出来。”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美妙”词语。
(5)结合词义,根据句子“这件东西不仅( )大方,而且经济实用。”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美观”词语。
(6)结合词义,根据句子“她长着一双(  )的大眼睛,可爱极了。”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美丽”词语。
10.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
11.不能。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1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首尾呼应
13.①见微知著;②善于发问;③不断探索。
14.B
【解析】
10.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1)由“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解决疑问”,这三个词语不能调换顺序,因为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12.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在开头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样的写法叫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使主题更加突出。
13.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由“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14.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文例举了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诉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深入地思考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所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5.震动  chuán  qiàn  拒绝
16. 妻子对洪家荣的关心 不合适。改后没有原句语气强烈,表现不出妻子对洪家荣的关心程度之深。
17.示例:他在美国参加计算学习理论会议,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让洪家荣受了很大的刺激,他要为祖国争得荣誉和尊重
18.爱国敬业、无私奉献。
15.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轰动:意思是指某些突然出现的事物以及它所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并惊动众人而产生的共鸣效应。
震动:有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的意思。
谢绝:意思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语素构成。意为推辞(别人的建议、邀请等)还含有不允许的意思。
拒绝:有两种解释,一是不答应,不同意,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二是隔断;遏绝。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划线句的内容“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可以得出这句话中写出了妻子对洪家荣的关心。如果改成陈述语气是不合适的,因为反问语气更能表现情绪,语气更加强烈。更可以看出妻子对洪家荣的关心程度之深。改成陈述语气并不能体现出这种程度。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可以得出“不甘心”是因为在美国参加计算学习理论会议,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让洪家荣受了很大的刺激,他要为祖国争得荣誉和尊重。
18.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和主旨进行辨析。本题中结合文段中对洪家荣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国敬业非常无私奉献的人。
19. 认为 你
20. 视觉 触觉
21.A
22. C A
译文: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第二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是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
19.
本题主要考查字义。
首先知道整句话的意思,再去推测单个字是什么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以:认为。
(2)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汝:你。
2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关键词“大”,这是形状,要用眼睛观察,所以“日初出大如车盖”是从视觉的角度分析的。
关键词“沧沧凉凉”,这是温度,要接触到才能感受到,所以“日初出沧沧凉凉”是从触觉的角度分析的。
21.
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朗读。
抓住关键词“笑曰”,即笑着说,这里可以看出来小孩子很调皮,再联系“孰为汝多知乎?”一句,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小孩子们是在嘲笑孔子。
22.
本题主要考查文章以及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首先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作答。
A.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知识是不分年龄的”这是正确的,但是”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这种说法太过绝对,是不正确的。
C.说法正确。
两小儿一个从触觉来辩论,一个从视觉来辩论,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明显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孔子是很博学的人,但是他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这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