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教案

资源简介

竹里馆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难点)
3.体会诗歌情感。(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新课设计
(一)初读感知
1.走进作者
2.写作背景
3.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3)反复朗读,发挥想象和联想,说说该诗所展现的画面。
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展现了一幅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的画面。
4.品析诗句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宁静闲适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淡泊惬意
5.明感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二)合作探究
1.请简要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角度: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体现出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
表现手法角度:情景交融,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描绘了幽静闲远的景色,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2.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本诗中的“独”字好在哪里。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诵诗歌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优秀的古代诗歌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让我们多读诗,读好诗。
五、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诗歌中的音乐可传情达意。《竹里馆》中的“__________,__ ___ __”借音乐传达宁静淡泊、安闲自得的心情。
(2)王维在《竹里馆》中,把明月当作知己,认为有明月相伴就不会感到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并默写《竹里馆》
六、板书
七、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