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课件(28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课件(28张)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本课脉络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认识调解与仲裁
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调解
含义
种类
人民调解
(1)含义(2)性质(3)要求(4)效力
仲裁
种类
商事仲裁、商事仲裁制度
仲裁的特点
解析三大诉讼
诉讼
诉讼法
(1)含义(2)我国的诉讼法
诉讼三大类型
差异表现
诉讼主要差异
第一框 认识调解与仲裁
总议题: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1)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
(2)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1.社会纠纷的调节方式
议题一:调解——以和为贵
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纠纷的解决方式选择是多元的。不过,诉讼方式可能导致双方当事人伤和气,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2.调解
(1)含义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注意: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达成的。
和解是当事人双方。
调解
诉讼调解
诉讼外调解
类型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
国家行政机关
仲裁机构
人民法院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⑵类型:
我国已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⑶人民调解
①含义: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②性质: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③要求:
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④效力:
A.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鉴于实践中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反悔或不履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人民调解法确立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B.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调节类型 主持机构 适用阶段 纠纷类型 法律范围 主要作用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诉讼调解
民事纠纷发生后至当事人采取仲裁、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前
人民调解委员会
民间纠纷
人民调节法
在不占用行政与司法资源的情况下有效化解大量民间纠纷
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执法过程中
相关行政法律、法规
民事纠纷或
轻微刑事案件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及时调处各类平等主体间的纠纷
仲裁机构
仲裁过程中
商事纠纷、
劳动争议等
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法
以和谐方式结案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法院
诉讼过程中
民事纠纷、行政赔偿、补偿,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行使争议
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以和谐方式结案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仲裁种类: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
2、商事仲裁:
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相关链接】不能仲裁的纠纷情形:
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判断1:夫妻离婚过程中因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
判断2:王某因工作与同事发生纠纷打架,对公安局的处罚不服,可以向市公安局申请仲裁。
×
协议解决和诉讼解决
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3、商事仲裁制度:
(1)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2)协议仲裁(前提):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3)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名词点击】:“一裁终局”
商事仲裁中,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劳动者对一裁终局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和仲裁是两条平行渠道,选择了仲裁就等于放弃了诉讼,当事人任何一方即使对结果不满意也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4、仲裁的特点
(1)便捷、经济:
仲裁机构不是政府机构,实行一裁终局,与诉讼两审终审制相比,有利于缩短纠纷解决时间、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
如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议一议:商事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
商事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
适应范围 解决的是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的纠纷 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
与诉讼的关系 在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诉讼不经仲裁程序,不得向法院起诉
申请 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需要事先订立仲裁协议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二框 解析三大诉讼
1.诉讼的含义及地位
一、诉讼及其特点
诉讼又称“打官司”,就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主导地位)
⑴含义:
⑵地位:
特点
(4)
(3)
(2)
(1)
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2.诉讼的特点
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一、诉讼及其特点
3.诉讼法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
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一、诉讼及其特点
针对不同的诉讼类型,我国分别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⑵类型:
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知识拓展
⑴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事法等。
⑵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
⑶关系: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审判活动
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
注意:民法典≠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1、诉讼三大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
2、差异表现:
3、诉讼主要差异:
(1)诉讼目的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处理犯罪案件: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处理民事案件: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处理行政争议案件: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民告官”
议题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3、诉讼主要差异:
(2)提起诉讼主体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名词点击】: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知识汇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案件性质 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 刑事案件
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诉讼主体 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诉讼 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其余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举证原则 谁主张谁举证 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公诉案件中由公诉人(人民检察院)举证;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
适用法律 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联系 ①都是由人民法院主持,刑事审判权、行政审判权、民事审判权都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②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活动,都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实现公平正义。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关链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管辖不同。仲裁是协议管辖。而法院诉讼是强制管辖。
2.仲裁庭和法院审判庭的组成方式不同。仲裁可由当事人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自主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而诉讼当事人不能选择法院审判庭的组成方式和审判员。
3.审理不同。除特殊情形外,诉讼实行公开审理,而仲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仲裁。
4.制度不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法院一审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辨析:仲裁与诉讼的不同
对点训练
1.(2021·辽宁辽阳期末)人民调解制度,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可见,人民调解制度(  )
①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②有助于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见,人民调解制度,该制度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有助于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①②正确。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是政府部门,不能依法行政,排除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排除④。故本题选A。
A
对点训练
2.(2021·浙江湖州期末)某农村商业银行与某公司签订《借款合同》一份,明确约定:借款金额200万元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该商业银行履行了合同约定的贷款发放义务,但某公司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按约返还借款。发生纠纷后(  )
①一方可申请人民调解并可强制执行 
②双方可申请法院调解,并要求强制执行 
③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可要求重新仲裁 
④双方可以达成仲裁协议之后申请仲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人民调解是调解民间纠纷的,不能强制执行,①错误。材料中的合同纠纷,双方可申请法院调解,并要求法院强制执行,②正确。仲裁一裁终局,③错误。材料中的合同纠纷,双方可以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④正确。故本题选D。
D
对点训练
3.(2021·浙江绍兴调研)蔬菜种植大户老李与同村从事蔬菜贩运的老王就购销合同产生纠纷,老李又不想打官司,对于老李来说以下哪些方式解决纠纷比较适合(  )
①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②由人民法院主持达成调解协议 
③与老王达成仲裁协议由仲裁机构仲裁 
④向特定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当事人可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群众性组织,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①正确。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人民法院主持达成调解协议属于法院调解,此时,纠纷已进入司法程序,②不符合题意。面对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本案中老李可与老王达成仲裁协议,由仲裁机构仲裁,③正确。行政复议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材料未出现具体行政行为,④排除。故选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