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白

资源简介

2011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二十六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和诗文投赠,并树立较高的声誉。天宝元年(公元724年),被玄宗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欲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逝于当涂(现安徽省)。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人物事略
1、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2、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他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李白又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去幽燕(今北京一带)、走江南。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3、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玄宗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嫉恨之心。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却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4、 高力士脱靴
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费事,正象在一旁侍候的高力士说的:“放屁还没有这样快!”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监,天子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驸马、宰相还要称他一声公公,何等神气,怎能吃李白这一套,靴是给他脱了,但从此记恨在心。

名家评说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答李十二白二十韵》)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唐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唐.韩愈《调张籍》)
素材运用之文章片段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10.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1.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
素材运用
话题1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殆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2003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李白的泪水》节选)
话题2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节选)
话题3 人文素养与发展
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是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歌。……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2004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节选)
话题4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时,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痛哉!一腔浪漫情怀,幸矣,乐矣!
2004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话题5 忘记与铭记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 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节选)
话题6 :“读” 读人生,读父母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006安徽高考满分作文《读·感悟>>节选》
精美文章 逍遥在诗化人生中的李白

  李白在诗中常用酒、剑、马、月、琴、花等意象,构成了五光十色、绚烂缤纷、体现盛唐煌煌气象的诗境,也构成了他逍遥的诗化人生境界。其中最能激发他生命之情的是酒与剑。饮酒是内里的涤荡,挥剑是外部的催发,写诗便成为个性自由的追求与生命力的张扬。酒是李白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李白的生活中几乎不能没有酒。它可以遣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它可以畅情:“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它可以追求自由:“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李白是位侠客。强烈的任侠精神使得李白的许多诗篇激昂慷慨,恢宏豪迈,这自然离不开他所钟爱的剑。在李白的笔下,剑象征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意识,又代表着济苍生、安黎元的牺牲精神。昌龄诗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则高呼:“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竟西来”,“浮云在一决,志欲清幽燕”,他用剑来抒发他的壮志豪情,济世情怀,来表达他对历来杰出的英雄人物、狂士侠客的倾慕之情。然当他志不能遂,才被见弃之时,他也会以拔剑击柱之势,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情。尽管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的际遇中,他也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情态,但他对未来总怀有良好的愿望和信心,自比于姜太公,“大人”身处坎坷,而心怀坦荡。
  如果说酒和剑的意象主要表现诗人桀骜不驯、豪迈不拘的英雄气概,那么诗中的月、花等意象则表现他真纯亲切的世俗情怀。无虚伪做作,无世故城府。月光的清辉笼罩着大地,使人们白日那喧嚣而浮燥的心灵回归安宁与静穆。月光下的李白,诗意人生表现得最为突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这里,“月”是一种超越,一种人格上的超越,一种摆脱俗世利益纷争而心有所得的精神超越。这也正是一种唯美主义的诗意境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与月与影三者缔结忘情世事之交,相期作云汉之游:“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超脱肮脏丑陋的尘世,返归人天和谐、心灵自由之真美境界。这种月文化正是东方文化的一种极高境界,也正是人类寻找精神家园,探究终极关怀的至高境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把古今人的直接感觉和理性思索用质疑的方式提了出来,诗也象月一样萦回在万千读者的心里,千回百转,百转千回。由于李白是典型的主观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他的诗经常将感情移于外物。在李白的月光里,还另有一种诗意境界、一种文化关怀,这都是移情作用呈现在月象中,使原本无情之月色有了天真、纯洁、高尚之品质,全面构成了李白所特有的诗化人生和人格魅力。“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天真的想象使人回忆起童年美好的岁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月”带着“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常相随”的“峨嵋月”的印记使人思念家园、思念故土、思念亲人。“一醉累月轻王候”,“欲上青天览明月”,遗世独立,傲岸不屈,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但对朋友却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何等至情至性。一面是蔑视王公:“天子呼来不上船”;一面是亲近平民:“长安市上酒家眠”,对不入流的市井小民和劳动者表现出脉脉温情。看来是何等相悖,何等矛盾,读他的诗却又是何等的统一。他嘲尧舜、笑孔丘、卑礼法。他既是诗人,又是侠士。是真名士自风流,是真英雄自洒脱。任侠的精神与魏晋名士的风度在他身上自然地合而为一。他传奇般的经历、狂飙般的激情、叛逆反抗的个性、狂放浪漫的气质,似让我看到了那手持利剑、头裹希腊花巾的西方诗魔——拜伦。东方诗仙李白、西方诗魔拜伦,这两位诗心侠胆的旷世奇才,为中外的浪漫主义文学增添了多少绚丽多姿的色彩。如果将他们二人抽去,世界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山水灵氛陶冶了诗人的性灵,庄骚诗魄启迪了诗人的哲悟。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长江、黄河、五岳山川、五湖四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通过自己诗中的酒、剑、马、月、琴、花等意象,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天浑融之境,呈现出绚烂瑰丽、目不暇接的诗化境界。
 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诗就是他的珍爱,诗就是他的生命。数十年来,诗与他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他以诗进,以诗退;以诗入仕,以诗出世;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醉也写诗,诗歌早已幻化成他生命的一部分,血脉相连,不可分割,完成了他身在浊世而神游八极的诗化人生。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永远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李白来说,他的心灵早已诗意地栖居于神州大地、华夏故园;他的生命完全逍遥在了诗化人生中。他用自己的诗化人生昭示着人类昂扬的生命力,追寻着人类向往的精神家园。

心中的李白

  他似一位仙人,温润如玉。在诗词的世界里翩翩起舞,那些字句化作个个精灵,随着他旋转旋转。有人曾评价他的诗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同在清澈的流波中绽放的青莲一般恬美、动人。杜甫也曾称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一杆笔,时重时轻,描绘了他的跌宕起伏,同他的喜怒哀乐一起,挥洒出不朽的诗篇。  
  他似一位仙人,温润如玉。在诗词的世界里翩翩起舞,那些字句化作个个精灵,随着他旋转旋转。有人曾评价他的诗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同在清澈的流波中绽放的青莲一般恬美、动人。杜甫也曾称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此人,便是李白。  
  与李白结缘,还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本页数不多《妈妈教我学唐诗》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由于还太小,即便倒背如流,却仍未了解其中的情感。只是,那月如霜所透出的寒冷将他的大名深深的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李白是天才的。即便是醉了酒,却仍能在那一个霎那间提笔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吹拂栏露华浓”。有人说:第一个把花比做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便是蠢材。而他既不是庸才也不是蠢材。他牵合勾勒,挥毫自如,从衣着写起,而写衣着又避开头背腰裙的翠羽眀珰,而从美貌如仙的“仙”字着笔,故“云想衣裳”则可想到其“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婀娜娉婷的娇姿,“花想容”则想见其“雪肤玉貌”的面容。“露华浓”指的是带露的牡丹,而牡丹乃富贵之物,能配得上的只有杨贵妃。李白的轻轻一挥,便把贵妃这个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绰约多姿,好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如此之人,非天才也?  
  同样的,李白也是个庸才。纵然他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政治抱负,又旷世的才能,却掩饰不了他在政治上的空白。他是向往自由的,向往那个有着“翼若垂天之云”的逍遥世界,那些所谓的明里暗斗,钩心斗角的繁复世界约束了他的自由,他厌恶至极,对于权贵,他的态度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只配做个诗人,放眼天地,挥写自由。  
  无论是天才还是庸才,却阻止不了我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折服,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赞叹:对“众鸟商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寂的向往。那位青莲居士,在我心中,永远是一朵不谢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走进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古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题记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突然忆起那浮于水面的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而李白,高洁亦傲然脱俗。以莲为号,于是莲的清香与李白的傲气交糅而来。
李白解道,他学庄子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眼光面对人世的悲欢离合。也正是这样的思想,造就了他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和敢于冲破封建束缚不屑权贵的胆识。
和同时代的许多文人一样,李白也有着“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他期望辅君主而治天下,在政坛上大展宏图。终于,他因赫赫诗名得到了玄宗得礼遇,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那是他仕途上多么得意的时刻!于是他一挥而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他在众声迎合中栩栩然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呼“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无情的现实用冷水浇醒了他原本即为虚幻的梦想。不经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脱靴时谄媚的丑态和贵妃磨墨背后那不可告人的笑。
李白知道了;当前的荣耀都只是过眼烟云,自己只不过是在陪皇帝寻欢作乐。
试想,不羁的诗仙如何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李白在混乱的政坛上痛苦地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然而他是狂放的,不再为名利所诱,也不向淫威屈服,始终保持着一颗心的清洁,大丈夫的铮铮傲骨和拳拳赤子之心。
于是,他宁愿散尽千斤,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李白终因他那不
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而愤然走出仕途。
他遍访青山绿水,在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他浊酒深酌,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
李白将傲气寄情山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切高山大川都是他内心狂傲之气的外现。
大概这才是李白真正的位置。倒骑青牛,纵情山水,远离世俗的污秽,与清风为伴,与日月为友。
在一片秀丽的湖光山色中,看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曼然盛开……

酒虫之歌——走近李白

在盛唐,如果李白不说自己对酒有所了解,那没有人敢说对酒有所研究;在古代,如果李白不说自己会品酒,那估计没有人敢说是此中高手;在中国,如果李白不说自己品遍天下美酒,那没有人敢显摆他那些酒文化。
有人说他是“酒仙”、“酒圣”、“酒鬼”,这些都说明他好酒。但我更喜欢用“酒虫”二字冠其名上。酒中之虫,生于酒中,长于酒中,又老于酒中,对酒可谓情有独钟。我甚至想,不知是因为有酒才成就了他的诗歌,还是因为他写诗才喜欢喝酒,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第一种说法更好。就像当年王羲之酒醉之后写下天下绝书《兰亭集序》一样。
当年阮籍因为喜欢美酒才去北军做官,喝完军中佳酿之后便打道回府。这已经成为酒中美谈,而魏晋风度也得以倾泻而出。与之相比,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这样一个故事就足以说明。李白这个酒虫,天下闻名,有一个叫汪伦的人倾慕其才,欣赏其人,想与之结交,却苦于无门径得见其人。为难之间忽然灵光一现,顿悟一策,于是四处寻觅酿酒之方,归而酿造美酒三百瓮,托人把消息散布给李白。李白闻讯,欣然前往。终于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佳话。
一个人好酒到这个份上,以至于有人为了结交他而专门学艺酿酒,古往今来,除了李白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酒虫”,不管前面是不是“温柔的陷阱”,有酒,就欣然前往。爱酒,出自本性,有美酒可供品酌,人生复有何憾?心随意往,身亦前行。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豪放洒脱也就悠然泻出于盛唐文人之间,让整个唐朝为之生色,整个中华因此添彩。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有酒才有诗,有一分酒便有一分诗,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于是在眀皇缺乐之时,清平调三首一挥而就。在上金殿之时仍醉醺醺地说:“臣乃酒中仙也!”仙人是不住在酒中的,只有酒虫才如此。而醉草蛮书时的形骸更是旷古绝今,令在场之人悚然变色,而他却得意洋洋,呼国忠磨墨,喊力士脱靴。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李白酒壮人胆,这是他的天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不开心,权贵也是可以不理会的。
“酒虫”也有寂寞之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影徘徊,我舞影零乱。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个人喝酒,寂寞!然而把寂寞喝到如此境界,喝出如此情趣的,古今中外也绝无仅有。这已不是常人,是圣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虽然有失意的时候,但有杜康为伴,也略可以解忧了!
我常常想,李白的降世好像就为弘扬中国两种文化:一是诗文化,一是酒文化。李白把生活理想化,也诗化了,而酒则是他诗化人生的重要道具。甚至他的死也和酒有关,带有诗意。据说他酒醉时要从水中捞月亮,结果失足溺水而亡。好酒如此,唯“酒虫”二字足以冠之。在酒中,李白传达了他落拓不羁的精神,传达了他豪放洒脱的性情,传达了他仗义豪侠的品质,以及坚守独立人格的执着,甚至还有他难展其才的苦闷和率真处世的天真。在这里有最率直的人性,最独立的人格,最高贵的品质。中国的诗文化,诗意人生也因此流披天下,响彻寰宇。
倘若给他重整坟茔,墓碑上只需刻这四个字“酒虫之墓”,而祭奠之物,一杯浊酒足矣!
伤李白
李白走了,却留下了神话.
他仗剑出蜀,闲暇游历.他跋山涉水,却乐在其中.他怀揣万金,却贻之不悔.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传说中他是一个高挑英俊的奇美男子,在风景优美的山水中,曾留下了多少让人回味的残缺的爱情。
风带走了那放在水中的纸船,也带走了他美好的愿景。他只身来到官场,相信在那权贵中会有自己的一片圣洁的天空,但是,他错了。官场的虚浮,尔虞我诈使他很快地厌恶了这种生活。于是,他放浪形骸于外,以酒度日,也就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愁思。贵妃研磨,高力士脱靴,他带着逆反的心态在这尘世生活着,但也为他的以后埋下了祸患。只有在梦中,天姥山的神仙的生活才让他的人性得到舒展。于是他豪情地放歌“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浓雾越来越重地笼罩着他的心灵,他得到了无上的荣耀,事业到达了金子塔的顶端,但灵魂却跌落到了万丈深渊的谷底。上天总是喜欢开这样的玩笑,往往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皇帝听信了高力士的谗言,他被流放了。
好在,他有许多情谊深如潭水的朋友,他们像绿水一样围绕在他的身旁,给他孜孜不倦的源泉。人格的魅力使他成为了众多繁星中最璀璨的一颗,让他成为了常人可望而不可企及的神话。
他是心灵的流浪者,是太阳月亮的儿子。任何事物也不能束缚住他羁旅的脚步。名利的洗礼只会让更清楚地认清权贵的肮脏,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生命的悬帆又起航了,重新掂起为人的重量,听着两岸的猿声,随着轻快的小舟,他踏上新的旅程。他欢喜地叹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浓雾渐渐散去,生命不可能总在寒冬的风雪中猥琐,春风开始吹拂了生命的天空,他在安静平淡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他向风一样飘逸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生命的每一业诗篇都写满了潇洒的辛酸。
他像花一样美丽地开在了历史的长河,众多绿叶的陪衬只会让他倍显孤独,
他像神话一样刻在了人们心灵的角落,当一段故事成为了神话,那么,他的主人公就会永垂不朽。
伤李白,伤他的文,更伤他的人。
没有李白的盛唐
曾寄情滔滔黄河,浪卷泥石一去无返。
曾寄情茫茫辽野,柔枝纤叶匆匆折断。
曾寄情浩浩夜宇,烛泪滴落昼笑夜短。
曾寄情朗朗明月,阴晴圆缺人生惨淡。
天下何其广,江山无容我。
携一壶酒一铁剑便无所忧无所顾行走天下。他的眼中,看不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文字,却明白何时该醉何时该醒。太平盛世,他知道他该着镜端详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偏偏要在这本应醉生梦死的时代去滥竽充数,做一个背道而驰者。他忘记了他所有的潜台词,他只是那样随自己意愿去做一切事,不管是驰骋官场还是浪迹天涯,不管是笑傲文坛还是寂寞江湖。他本是演错了角色,唱错了台词的“盛唐”过路人,而就因为他的遗落尘埃,掀起了谁也无法阻挡谁也无法平息的文坛狂潮,就因为他的不羁忘世,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君帝圣皇都不重要了,只有他才能支撑住“盛唐”这个名字,只有他才敢傲视唐宋千百文豪!
就因为他是李白。
挂冠而去,没有眼泪,没有目的,没有怒火,没有叹息。
只剩下无处宣泄压抑了数不清日子的残篇,还有久违了的月夜舞剑,秋叶纷飞。
他的脑海中,悲切,战争被流水冲散,只记得浪漫。
就让他再无名分的浪漫下去,有没有结果,我们早已看到,诗妻剑子,伴他走过今生。
此世,他出现在人间。
此后,沉沦的圣堂拥有辉煌。
——一切浪漫尽收历史眼底。
他宁愿做一个吟游诗人一个独行剑客一个逍遥酒仙也不愿整日整夜去看那些生活一个比一个艰苦处境一个比一个堕落的落魄者。
他已经看过了一个,这个人的故事让他永世难忘,让他刻骨铭心。
何必再去看第二个?
一生的苦旅,他随心走过,触及幸福的边缘,却悄悄躲过。
终于,他撑开鹰翼飞向另一个世界,去寻找他的幸福与浪漫。
盛唐没落。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学生作文

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点评: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关情,作者深沉的感叹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间。题目“李白的泪水”委婉含蓄,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几分悬念,几多无奈,几丝叹惋,而且本身就蕴含着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文章末句“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从结构上说,这一句巧妙点题,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放有收。从内容上说,虽则十几个字,却沉甸甸的,一个“低”字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广的忧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诉我们,流下辛酸泪的何止李白一人!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也许生活中有许多波折,但那也是人生中的一道风景。如果大海失去了波折,就没有奔腾的气魄;如果沙漠失去了波折,就没有起伏的壮阔。那么,就让我们把坎坷和挫折作为一支歌,微笑着去歌唱生活的歌谣。
微笑,对自己微笑,也对别人微笑;对坎坷挫折微笑,也对生活微笑。当发生误解时,微笑是最好的“调节剂”;当发生摩擦时,微笑是最好的“润滑油”。“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冰冷的心田与微笑相遇时,我们可以听到善念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当封冻的心灵与微笑相遇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尘封的情感复苏的欣喜。微笑犹如一个奇妙的音符,只要有它,无论是平凡无奇的事物,还是扰人心绪的烦恼,都会变成一首清丽的歌,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唱出对生命的尊重。
胸怀大志的李白在仕途不顺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他面对挫折时爽朗的笑声,一直从唐朝流传至今;博学多才的苏轼在屡遭贬谪时,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佳句,每一个字中都藏着对生活的微笑。我们要学会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徘徊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在为爱陶醉,还是为恨伤怀。
杜丽,微笑着用坚强唱响生活的歌谣。北京奥运会的第二天,因沉重的压力,她失手了,只拿了第五名。此后的四天里,她努力调整心态,最终获得女子50米步枪金牌,然而人们记住杜丽不单单是因为她的胜利,更是她的坚强,她的生活态度,她用微笑着唱响了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微笑的人并非没有痛苦,他们只是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的人并非没有挫折,他们只是把挫折当作前进的起点。
伊辛巴耶娃,微笑着用信念唱响生活的歌谣。她从小喜欢体操,梦想能成为世界冠军。但随着个子长高,她不得不落寞地离开了体操队,但心里的梦依然燃烧着。她开始将梦想寄托在身高越高优势越大的撑杆跳高上,未来实现这一梦想,她一直努力着。今天的伊辛巴耶娃不仅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而且多次刷新了女子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
微笑吧!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微笑着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点评】:
文章内容充实,富于诗情和哲理。从李白到苏轼,从杜丽到伊辛巴耶娃都一一提及,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的主题。语句流畅,语言优美,阐述较为深刻。不足之处是文章的结构衔接不够自然,段落间缺乏必要的过渡。


时势造“英雄”
——遥思李白当年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唐代的政治环境缔造了狂放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昂首挺进皇宫。但他毕竟是完全生活在梦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是失望。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他不明白唐代的政坛需要的绝不是一个梦化了的诗人,更不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诗人。于是,他叫喊出“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呐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地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地蔓延。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想憧憬的一切一切。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点评]作者走进那座唐诗的高峰,或者说走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颠峰,并且还走进产生唐诗辉煌的那块土地——盛唐,并阐释两者的关系,认识较成熟,但语言稍生涩。
w.w.w.k.s.5.u.c.o.m
育星教育网www.ht88.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