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蔽(bì) 嘹亮(liáo) B.疯狂(fēnɡ) 铸造(shòu)
C.狡猾(jiǎo) 两兜(dū) D.掩护(yǎn) 迸射(bìnɡ)
2.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
A.迸射 责任 制度 眼疾手快
B.嘹亮 送葬 哀思 粉骨碎身
C.开辟 寄托 钢铸 精兵减政
D.战壕 匍匐 恳切 一目了然
3.下列词语不是一类的词语是( )
A.舍生忘死 B.铁面无私 C.视死如归 D.勇往直前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撼(hàn) 迸射(bìng ) 恳切(kěn)
B.战壕(háo) 扑哧(cī) 匍匐(pú)
C.凹地(ào) 嘹亮(liáo) 匍匐(fú)
D.舍身(shě) 开辟(pì) 瞪着(dèng)
5.下列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一项是(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填空,再选择正确的答案。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 _____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 _____的精神。
(2)“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_____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7.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_____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②指导员对老班长说:“_____多么艰苦,你_____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③_____我们找不到东西吃,_____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④老班长_____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_____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⑤我_____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_____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⑥_____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_____会起不来。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董存瑞和郅顺义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2.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句子,完成练习。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仿写句子,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的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和五个碉堡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碉堡。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到了雷管,“轰——”李振德牺牲了。
“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对指导员说:“我来!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指导员眼里含着眼泪,“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前进。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炸药包放低了炸不着桥上的碉堡,放高了又没有支撑点,董存瑞急得团团转。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墩上凿啊凿,想凿出个洞来,但混凝土桥墩非常结实,怎么凿也无济于事。
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地拉响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为了战斗的胜利,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朱总司令亲自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10.短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根据短文补全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目睹战友牺牲,董存瑞决定自已上→ __________→ ____
11.短文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补全下面的句子。
战斗结束了,战士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怀着______,怀着______ ,来为牺牲的战友们送行。
12.读文中几处画“ ”的句子,这几句话主要从______、______
两方面对董存瑞进行了描写。我们从中感受到董存瑞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短文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朱总司令的题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读到朱总司令的题词,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5.“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英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游击战争
16.文中画“﹏﹏﹏”的部分说明了( )
A.董存瑞身体强壮。 B.董存瑞意志非常坚定,视死如归。
C.导火索烧得很快。 D.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
17.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你还知道谁?请写下他们的名字。(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完全正确。
B项有误,铸造(shòu)——铸造(zhù )
C项有误,两兜(dū)—— 两兜(dōu)
D项有误,迸射(bìnɡ)——迸射(bèng)
故选A。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
C错误。“精兵减政”应改为“精兵简政”。
3.B
【详解】
考查词语分类。
A项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形容舍去生命,忘记危险。
B项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C项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D项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形容人不怕死。
4.D
【详解】
考查汉字字音。
A项迸射(bìng )——迸射(bèng)
B项扑哧(cī)——扑哧(chī)
C项凹地(ào)——凹地(āo)
5.D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A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写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出征为国效力本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B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写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度过阴山,表达了作者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C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写将士们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表现出战争的艰苦和战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之情;
D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写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重在强调实践的意义;
A、B、C选项都在表达战争的残酷和诗人的爱国情感,D选项意在说明实践的重要性,选D。
6. 事情发展 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C
【详解】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句子中的省略号是对“嗒嗒嗒”的省略。
7. 因为 所以 无论 也 如果 就 虽然 还 既然 就 只要 就
【详解】
①“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与“大伙都叫他‘老班长’”意思上表示因果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因为……所以……”;
②“多么艰苦”与“要把他们带出草地”意思上表示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选“无论……也……”;
③“我们找不到东西吃”与“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意思上表示假设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如果……就……”;
④“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与“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意思上表示转折关系,根据语义应选“虽然……还……”;
⑤“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与“把你们带出草地”意思上表示因果关系,根据语义应选“既然……就……”;
⑥“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与“会起不来”意思上表示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只要……就……”。
8. 两只下山的猛虎 董存瑞前进。
【详解】

9.环卫工人顶着烈日在街上清扫着垃圾,不时用毛巾擦着满脸的汗。面对别人的赞扬,他只是笑着说:“这是我该做的。”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例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他勇敢、坚定的英雄气概,仿写一个片段,表现其品质,注意用上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
示例:老班长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说:“我不饿,你们快吃吧!无论多么艰苦,我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
10. 旱桥上的碉堡挡住了部队 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 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
11. 排比 对战友的思念 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12. 语言 动作 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13.首尾呼应。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对董存瑞的敬仰之情,让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4. 董存瑞为了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永远流传 我想到了邱少云,他为了不暴露部队,被大火活活烧死,他和董存瑞一样,都是“舍身为国,水垂不朽”的人。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第一自然段为总起段,告诉读者们1948年5月25日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董存瑞。
旱桥上的的碉堡挡住了部队:可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
目睹战友牺牲,董存瑞决定自已上:可以定位到第三至第四自然段。
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可以定位到第五自然段。
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可以定位到第六自然段。
11.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画“ ”的句子用三个句式一样的“带着”,写出了董存瑞的愤怒与对敌人的仇恨。仿写时,抓住排比的特点,从关键词“牺牲的战友们”入手,写出战士们的伤心、愤怒与痛惜等等即可。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鉴赏能力。
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定位到第四自然段,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手法,关键词“他对指导员说”、“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说”。由本段第一第二句可以看出来董存瑞很伤心,第三第四句可以看出来他很勇敢,敢于担当,第六句可以看出来他爱国爱党,甘于奉献,不怕牺牲。
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定位到第六自然段,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手法,关键词“吹响”、“举起”与“拉响”等等。由本段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毅然”、“坚定”可以看出来董存瑞很勇敢,不怕牺牲。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首尾圆合,即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要作出解释、说明、交代、回应等。它不同于前后照应,前后照应不仅仅局限于首尾内容,前后内容也可呼应。
作用:一是结构,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二是内容,能使含义更加深刻,使情感更加强烈,使主题更加突出,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提高表达效果。
第一自然段中的“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与“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相呼应,使文章含义更加深刻,对董存瑞的怀念与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意思是为了祖国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不会磨灭,会永远流传。为了中国解放这一伟大事业,牺牲的先烈还有很多,例如马本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15.B
16.B
17.邱少云、刘胡兰、赵一曼、杨靖宇等
15.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结合文段的内容“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以及自己积累的文学常识,可以得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英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划线句的内容“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可以看出董存瑞不怕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17.
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识记。
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例如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