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设计(word版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设计(word版教案)

资源简介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学过电磁波、电磁振荡、波的共振等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和概念,学生对感念的建立和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是人教版选修3-4第十四章第3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波、电磁波、电磁振荡 等基本知识后编排的,学生在学习了LC振荡电路的基础上对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的初步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专业概念。为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效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
2.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的作用。
3.通过对电子波的产生、发射、接收过程的简单分析,领会无线电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总结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了解无线电波的基本应用,了解现代技术的应用方法,知道其基本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无线电波应用原理的基本认识感悟科学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端正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四、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标并结合学情,对电磁波有效发射的条件,调制的含义及调制方式的理解以及电磁波的接收原理的理解为本节重点。 对电磁波调制的含义和两种方式的区别以及.“电谐振”概念的形成为教学难点。
五、信息技术及其他学习资源的应用
教学中使用了图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突出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很方便的展示出调幅、调频等波的信号图像以及电磁波接收和发射的相关电路。给学生展示规范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只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新学习方式,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访问学习资源库;查看、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在课后交流与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等多种选择,激发了学生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新课引入:
  引导:科学(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技术”这个环节,重温赫兹发现电磁波的过程。 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 培养物理学科情感。
新课教学(一).电磁波波的发射 请同学们讨论,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能否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学生讨论。 学生分析: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辐射出的能量很少。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了解LC振荡电路电磁场的分布。
1.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要满足如下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什么?师生总结: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要满足如下条件:(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分析思考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能有效地把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为LC电路改造做铺垫。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造普通的lc振荡电路,才能使它能够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师生一起讨论后,引出开放电路的概念。教师总结学生想法,绘制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的示意图。并提出天线、地线的感念。 学生讨论,分析。完成由普通的lc振荡电路到开放LC电路的改造。 体验LC电路的改造过程。
2.调制 教师设疑:发射电磁波是为了利用它传递某种信号。例如无线电报传递的是电码符号,无线电广播传递的是声音,电视广播传递的不仅有声音,还有图像。这就要求发射的电磁波随信号而改变。电磁波是怎样传递这些信号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理解调制的物理概念。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讲解调制的概念,分类。使高频振荡电流的振幅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am)。使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fm)。 学生尝试画出调幅和调频信号。 领会调制的含义和调制的两种方式。
(二)电磁波波的接收 讲解:处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导体,会产生感应电流,导作中感应电流的频率与激起它的电磁波频率相同,因此,利用放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导体,就可以接收到电磁波,这样的导体就是接收天线。在无线电技术中,用天线和地线组成的接收电路来接收电磁波。 思考如何接收电磁波?了解天线的构造,原理。 理解如何接收电磁波
1.电谐振 提出问题:世界上有许多无线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种无线电通讯设备,不断地向空中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如果不加选择地把它们都接收下来,那必然是信号一片混乱,如何有效有选择的接收电磁波。 教师提出如何选台,并引导学生联系共振的知识理解电谐振。 学生分析提出接收电磁波时,首先要从诸多的电磁波中把我们需要的选出来,通常叫做选台。理解电谐振的相关知识。 通过生活中熟知的选台了解抽象物理规律。
2.解调 教师提问:经过调谐电路得到的信号能否被人们直接接收?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认识到此时的信号仍为高频信号,不能直接接收。 了解解调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收音机信号接收电路,得出概念: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所携带的调制信号过程,叫做检波。 学生理解调制和解调的互逆过程。
(三)无线电波的波段分布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无线电波的分段。(投影)为什么不同波段的无线电电波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 学生看书了解。了解无线电波的波段分布、传播方式。 运用不得衍射等知识分析问题。
(四)知识拓展 通过因特网中查找资料,了解社会生活中关于电磁波的知识。1.与电磁波有关的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2.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与军事思想的;3.电磁波相关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4.电磁污染;…………… 学生课后了解相关知识。 利用网络,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
(五)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注意知识环节脉络、联系 学生总结 回顾,体会学习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感念和专业名词很多,学生学习中可能会觉得难懂、枯燥等感觉,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我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让问题通俗易懂。 并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感念,你加深学生对物理感念的理解。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只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新学习方式,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知识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电磁波的相关知识。网络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希望通过这节课为这些学生打开一扇窗,领略物理的美和强大,如果通过这节课有一个学生能对这个问题发生浓厚的兴趣,将来能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或者研究,我想是很有意义的。
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对于这部分内容,课堂上应尽可能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体现物理教学重视实验的学科特点。但由于条件限制,这方面做得不好。
分析LC回路电场、磁场分布
回顾电磁波的发现过程。
设疑激趣,
引出课题
为建立开放电路做知识铺垫。
让学生体会开放电路的建立过程。
探究如何改变LC回路电磁场
结束
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反馈练习,学以致用。
提出调频和调幅两种调制方式。
知识总结,谈收获。
分析解决如何让载波携带信号
探究如何有选择的接收电磁波
小结
体会电谐振和共振的相似原理,理解调谐电路的作用:选台。
探究如何把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
结合电路,提出“解调”的感念。并体会“调制”和“解调”的互逆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