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梳理+考点讲解+随堂精练+实验突破+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梳理+考点讲解+随堂精练+实验突破+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
知 识 梳 理
一、分子热运动
1.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   。温度越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   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②生活举例:“花气袭人知骤暖”;“墙角放煤,日久变黑”;“酒香不怕巷子深”;“桂花飘香”。
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分子间有  。
④影响因素: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
二、内能
2. 内能及其改变
(1)内能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决定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材料、状态有关;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所以物体的内能永不为  。
(3)改变方式:热传递、做功。
(4)实质:内能的   ;能量的  。
(5)生活举例:晒太阳、烧水做饭、哈气取暖;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搓手取暖。
(6)补充说明:①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   ;②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温度   为止。③做功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其他形式能转化为   ;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7)联系: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 热量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   ,放出热量时内能   。
温馨提示:(1)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3)热量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表述.如果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
三、比热容
4.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2)实验装置:
(3)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应当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升高相同温度,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
(4)得出结论:①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   ;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温多少有关。
5. 比热容
(1)物理意义: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   叫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   表示。
(3)单位:   ,符号是  。
(4)水的比热容
①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所吸收(或放出)的  为4.2×103J。
②水的比热容大的利用:一是取暖;二是散热;三是调节气候。
(5)吸、放热公式
吸热公式:   ;放热公式:   ,若不考虑损失,则Q吸=Q放。
考 点 讲 解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方法技巧】1. 要区分分子“动”与物体“动”。如:灰尘飞扬、雪花飘是细小物体的运动。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因为分子间距大,分子间引力太小的缘故。
3. 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出扩散现象.一般地,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典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飞舞 B.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 D.秋天,桂花飘香
【跟踪训练1】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
甲 乙
考点二 内能及其改变
【方法技巧】辨析做功与热传递的两种方法
(1)实质辨析法: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能的形式发生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2)关键词辨析法:做功关键词“搓手”“压缩”“摩擦”“锻打”“拧弯”等动词。
【典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B.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C.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 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跟踪训练2】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火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考点三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方法技巧】1.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表示某个量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一定”和“不一定”是指物理量变化的情况。
2.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
【典例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跟踪训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
B.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的多
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考点四 热量的相关计算
【方法技巧】1. 熟记温度变化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Δt=cm(t-t0);Q放=cmΔt=cm(t0-t)。
2. 注意区分初温、末温和温度的变化量。
3. 热效率η=×100%。
【典例4】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   ℃。[c水=4.2×103J/(kg·℃)]
【跟踪训练4】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kg,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跟踪训练5】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随 堂 精 练
1. 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2.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4.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止了
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只有引力
C.快速压缩气体,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内能从热水袋传递给人体
5. 小明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
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
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汤圆煮熟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因为为水分子停止运动
6. 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铁块(c铜<c铁),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
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 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确定
7. 游乐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臀部有灼热感,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8. 暑假里,小丽跟妈妈去德州动植物园游玩。如图所示,植物园区鲜花盛开散发出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动物园里黑天鹅在水中嬉戏,黑天鹅与水中倒影的大小   。
9. 将一瓶容量为550mL的矿泉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水温从30℃降低到10℃,这是用   方式改变了矿泉水的内能;在这个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为   J。[c水=4.2×103J/(kg·℃)]
10. 将一温度为20℃质量为4.2kg的铁块的温度升高到80℃,需要吸收   J的热量。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温度为10℃质量为1.15kg的水的量热器中,最后水的温度将升高到   ℃。[忽略量热器吸热,c水=4.2×103J/(kg·℃),c铁=0.46×103J/(kg·℃)]
11. 蓄水量为1吨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装满了30℃的水,经过光照后升高了2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   J。[c水=4.2×103J/(kg·℃)]
实 验 突 破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命题点:
1. 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秒表、天平、温度计)
2. 实验液体的选择(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3. 选择相同热源的目的(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
4. 转换法的应用(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a.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通过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判断吸热能力)
b.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判断吸热能力)
5.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选择相同的热源给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加热)
6. 图表数据的读取或分析
7. 误差的分析(存在热量损失)
8.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典例】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甲 乙
(1)为了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在实验室里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2)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对
(“水”或“煤油”)加热的时间更长。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c水=4.2×103J/(kg·℃)]
(4)若电加热器上标有“220V 500W”,则一个电加热器正常工作10min,消耗电能   J。
拓展延伸:
(5)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和其他物质相比水的   较大;寒冷的冬天水箱要加防冻液,这是为了降低水的   。
(6)将2kg的a物质由10℃加热至25℃时,a物质所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100%被2kg的b物质吸收,则b物质上升   ℃。
参 考 答 案
知识梳理
1. (1)分子 、原子 无规则 引力 斥力 (2)热运动 高 (3)①接触 ③无规则运动 间隙 ④快 2. (1)动能 势能 (2)无规则运动 零 (4)转移 转化 (6)①温度差 ②相同 ③增加 内能 减少 内能 3. 增加 减少 4. (3)相同 控制变量法 (4)①水 强 5. (2)之比 c (3)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4)①4.2×103J/(kg·℃) 1kg 1℃ 热量 (5)Q吸=cm(t-t0) Q放=cm(t0-t) 
考点讲解
【典例1】A
【跟踪训练1】分子间有引力 大于 
【典例2】A
【跟踪训练2】A
【典例3】C
【跟踪训练3】C
【典例4】20 
【跟踪训练4】2 热传递 【跟踪训练5】小于 4.2×103 
随堂精练
1. D 2. C 3. C 4. C 5. B 6. A
7. 不变 做功 8. 无规则运动(或热运动) 相等 9. 热传递 4.62×104 10. 115920 30 11.8.4×107 
实验突破
【典例】(1)天平 (2)水 (3)a 2.1×103 (4)3×105 (5)比热容 凝固点 (6)1.26×105 30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