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前冲刺】高考历史三轮 专题十四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1945年至今)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考前冲刺】高考历史三轮 专题十四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1945年至今)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四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1945年至今)
【思维导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知识梳理】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3)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实力相对均衡,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4)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表现
(1)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经济上,美国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为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www.21-cn-jy.com
(3)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来源:21cnj*y.co*m】
3.“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
(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5.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1*cnjy*com
(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一体化
(1)背景
①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④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1教育网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的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它们不愿意卷入美苏间的斗争。www-2-1-cnjy-com
(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三、“冷战”后的世界局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3)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1)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1)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4.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4)俄罗斯致力于恢复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5)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
(1)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出处:21教育名师】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进程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①农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物质利益 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②重点发展重工业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
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失败 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3)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②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反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③确立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1cnjy.com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成立,由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组成,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1年加入,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21·世纪*教育网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科技发展(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①对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它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③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
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1)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3)原则: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5)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四、二战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现代信息技术
(1)过程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功能
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3)影响
①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
③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
④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现代主义美术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态。
(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现代主义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5.影视艺术: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
【高考突破】
一、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体现
(1)金融方面: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3)工业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5)国际事务方面: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一度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二、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特点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冷战。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③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美国对外政策
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大战结束后,表现为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③对日本:美国从独占日本到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21·cn·jy·com
三、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二轮\\看幻灯片\\大二轮 四省 历史\\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 四省\\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4.TIF" \* MERGEFORMATINET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而冷战又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真题演练】
1.(2019·课标全国Ⅲ,34)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以此为依据,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根据时间信息“1947—1948年”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态势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对内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政权结构,A项错误;美国执政者依然奉行资本主义的治国精神,并未改变和重塑,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并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错误。
2.(2018·课标全国Ⅰ,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二轮\\看幻灯片\\大二轮 四省 历史\\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 四省\\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3.TIF" \* MERGEFORMATINET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此方法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从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美洲、欧洲、大洋洲成员所占的比重发展趋势是逐步减少,而非洲、亚洲成员国的比重发展趋势是大幅度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判断: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刚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
3.(2016·课标全国Ⅰ,35)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A
【解析】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
4.(2016·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5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材料时间是“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谓的“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5.(2019·课标全国Ⅱ,35)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 500万 1 230万
蔬菜与瓜类 4 700万 1 300万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到197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联的实际钢产量和煤产量都比计划要低,而肉和蔬菜与瓜类等生活必需品的产量远远低于计划任务,说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材料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严重的问题,不是强调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且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C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社会生活需求的变化,D项错误。2-1-c-n-j-y
6.(2019·课标全国Ⅲ ( http: / / www.21cnjy.com ),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上台之后却继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样只能加剧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A项正确;“滞胀”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危机加剧,不利于物价的下降,B项错误;“滞胀”危机下,政府加强干预会导致经济危机加剧,通货膨胀加剧,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从未放弃经济自由,D项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7.(2018·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本题中欧洲三国农村的变化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8.(2017·课标全国Ⅲ,3 ( http: / / www.21cnjy.com )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干预经济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说明美国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减少干预并非完全放权到地方和恢复自由放任,故B、D两项错误;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家财政压力过大,政府开始缩减福利政策范围,故C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二轮\\看幻灯片\\大二轮 四省 历史\\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 四省\\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四省\\大二轮 历史 四省(11.6)\\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马珊珊1\\e\\四省\\大二轮 历史 四省(11.6)\\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2·1·c·n·j·y
10.(2018·课标全国Ⅱ,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1)签署宣告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1*cnjy*com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解析】(1)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活动,主要是提出建议和签署文件。
(2)“原因”要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对联合国建立的贡献来进行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四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1945年至今)
【思维导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知识梳理】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3)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实力相对均衡,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4)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表现
(1)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1cnjy.com
(2)经济上,美国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为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1·cn·jy·com
(3)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2·1·c·n·j·y
3.“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
(1)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5.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www.21-cn-jy.com
(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一体化
(1)背景
①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④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1·世纪*教育网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的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它们不愿意卷入美苏间的斗争。www-2-1-cnjy-com
(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来源:21cnj*y.co*m】
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三、“冷战”后的世界局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3)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1)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1)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4.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4)俄罗斯致力于恢复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5)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
(1)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2-1-c-n-j-y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版权所有:21教育】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21*cnjy*com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进程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①农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物质利益 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②重点发展重工业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
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失败 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3)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②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反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③确立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组成,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1年加入,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科技发展(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
(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①对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它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③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
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1)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3)原则: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5)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四、二战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现代信息技术
(1)过程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功能
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3)影响
①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
③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
④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现代主义美术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态。21*cnjy*com
(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现代主义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5.影视艺术: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
【高考突破】
一、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体现
(1)金融方面: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出处:21教育名师】
(3)工业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5)国际事务方面: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一度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二、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特点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冷战。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③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美国对外政策
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表现为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③对日本:美国从独占日本到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三、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二轮\\看幻灯片\\大二轮 四省 历史\\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 四省\\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4.TIF" \* MERGEFORMATINET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而冷战又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真题演练】
1.(2019·课标全国Ⅲ, ( http: / / www.21cnjy.com )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2.(2018·课标全国Ⅰ,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二轮\\看幻灯片\\大二轮 四省 历史\\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 四省\\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3.TIF" \* MERGEFORMATINET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3.(2016·课标全国Ⅰ,35)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2016·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5.(2019·课标全国Ⅱ,35)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 500万 1 230万
蔬菜与瓜类 4 700万 1 300万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6.(2019·课标全国Ⅲ,3 ( http: / / www.21cnjy.com )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7.(2018·课标全国Ⅱ,35)20世纪6 ( http: / / www.21cnjy.com )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8.(2017·课标全国Ⅲ,35)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9.(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新建文件夹\\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张潇\\2019\\二轮\\看幻灯片\\大二轮 四省 历史\\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19\\大二轮\\历史 四省\\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四省\\大二轮 历史 四省(11.6)\\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马珊珊1\\e\\四省\\大二轮 历史 四省(11.6)\\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15.TIF" \* MERGEFORMATINET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10.(2018·课标全国Ⅱ,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1教育网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