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B-04
年级
2011级高二
政治学科
主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指导教师
张永利
课时
3
课型
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和问题拓展提升课
学习日期
2012-11-20




知识与技能:
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增强学生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知识性。
重难
点点
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难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关键
问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
方法
教师应从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探究本课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三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大量的事例、名言等相关资料。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二、自主学习,结构预习
三、问题发现,小组评价
四、组内展示,合作探究
五、归纳共性,生成问题
时间
2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钟
创设
情景
创设媒体图片情景
创设自主预习情景
创设预习评价情景
创设问题生成情景
教师行为
[旁白]
在互联网——《哲学人生论坛》里,有这样一个帖子:什么是哲学?网友们纷纷跟帖献言。这是在系统学习哲学之前,需解开的最初的疑问。“什么是哲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题目。毕竟,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最困难、最重要的,往往都是对于自身的界定,因为这种界定是对这一学科一切探索的前提。
师(笑着):“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看哲学”来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好不好?”
生(个个情绪高涨):“好!”,
1、媒体呈现图片
2、呈现学习目标
[旁白]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视指导,对左伟同学进行关注和指导。
1、请同学自主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回指导。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1、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整理。
2、教师指导小组问题生成。
期望的学生行为
1、通过多媒体论坛中得贴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希望带着问题走近文本。
1、学生结合单上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希望大家及时完成。
2、学科长、小组长检查
1、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
2、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回馈给老师。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二课时)
程序
(要素)
一、问题引领,合作学习
二、小组展示,生生质疑
三、师生评价,拓展延伸
四、问题训练,评价指导
五、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时间
8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创设展示学习情景
创设评价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旁白]: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结构化预习,这节课我们接着对生成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 张志勇 同学进行关注指导。
[旁白]下面由小组内部派代表展示时间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展示学习。
2、对学生展示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质疑,关注 贾辉 同学表现。
[旁白]:1、大家能否运用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比较。2、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还有什么遗漏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延伸;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理解更透。
【旁白】思考为什么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1、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自主完成训练题目
2、让学生展示评价结果。
教师要求学生完善问题生成单,表达自己的收获。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1、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3、小组合作展讲完成。(奋斗组语言表达流畅,材料重心把握到位值得表扬。)
1、学生积极主动并自主完成。
2、小组内相互帮助,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对二者的关系讨论总结。
课外拓展
辨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三课时)
程序(要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小组拓展,总结归纳
三、问题训练,合作评价
四、关键问题,师生共探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时间
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7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总结学习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小组互评情景
创设反思提升情境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旁白】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的问题进行总结
【旁白】大家完成工具单内容后,小组进行互评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单的内容,
2、重点关注 许靖 同学完成效果。
[旁白]:大家对以上的展示有什么疑问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进行思考。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3、重点关注 卢树豪 同学,并让同伴指导
1、完善和评价《问题拓展—评价单》。
2、小组讨论和总结学习收获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进行联想拓展,把本节问题进行总结。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阅读。学生训练能够又好又快完成。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1、小组长、学科长认真负责;
2、观察各位同学的完成进度
3、训练结束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交流,根据需要教师参与指导
1、每个小组对《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考查知识点进行总结。
2、希望各组代表展讲。
专家评价
参考文献;
[1]《生活与哲学 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附件:
(1)《美好生活的向导》问题导读-评价单
(2)《美好生活的向导》问题解决-评价单
(3)《美好生活的向导》问题拓展-评价单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B-04
年级
2011级高二
政治学科
主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指导教师
张永利
课时
3
课型
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和问题拓展提升课
学习日期
2012-11-20




知识与技能:
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增强学生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知识性。
重难
点点
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难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关键
问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
方法
教师应从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探究本课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三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大量的事例、名言等相关资料。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二、自主学习,结构预习
三、问题发现,小组评价
四、组内展示,合作探究
五、归纳共性,生成问题
时间
2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钟
创设
情景
创设媒体图片情景
创设自主预习情景
创设预习评价情景
创设问题生成情景
教师行为
[旁白]
在互联网——《哲学人生论坛》里,有这样一个帖子:什么是哲学?网友们纷纷跟帖献言。这是在系统学习哲学之前,需解开的最初的疑问。“什么是哲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题目。毕竟,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最困难、最重要的,往往都是对于自身的界定,因为这种界定是对这一学科一切探索的前提。
师(笑着):“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看哲学”来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好不好?”
生(个个情绪高涨):“好!”,
1、媒体呈现图片
2、呈现学习目标
[旁白]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视指导,对左伟同学进行关注和指导。
1、请同学自主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回指导。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1、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整理。
2、教师指导小组问题生成。
期望的学生行为
1、通过多媒体论坛中得贴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希望带着问题走近文本。
1、学生结合单上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希望大家及时完成。
2、学科长、小组长检查
1、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
2、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回馈给老师。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二课时)
程序
(要素)
一、问题引领,合作学习
二、小组展示,生生质疑
三、师生评价,拓展延伸
四、问题训练,评价指导
五、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时间
8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创设展示学习情景
创设评价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旁白]: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结构化预习,这节课我们接着对生成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 张志勇 同学进行关注指导。
[旁白]下面由小组内部派代表展示时间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展示学习。
2、对学生展示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质疑,关注 贾辉 同学表现。
[旁白]:1、大家能否运用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比较。2、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还有什么遗漏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延伸;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理解更透。
【旁白】思考为什么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1、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自主完成训练题目
2、让学生展示评价结果。
教师要求学生完善问题生成单,表达自己的收获。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1、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3、小组合作展讲完成。(奋斗组语言表达流畅,材料重心把握到位值得表扬。)
1、学生积极主动并自主完成。
2、小组内相互帮助,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对二者的关系讨论总结。
课外拓展
辨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三课时)
程序(要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小组拓展,总结归纳
三、问题训练,合作评价
四、关键问题,师生共探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时间
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7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总结学习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小组互评情景
创设反思提升情境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旁白】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的问题进行总结
【旁白】大家完成工具单内容后,小组进行互评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单的内容,
2、重点关注 许靖 同学完成效果。
[旁白]:大家对以上的展示有什么疑问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进行思考。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3、重点关注 卢树豪 同学,并让同伴指导
1、完善和评价《问题拓展—评价单》。
2、小组讨论和总结学习收获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进行联想拓展,把本节问题进行总结。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阅读。学生训练能够又好又快完成。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1、小组长、学科长认真负责;
2、观察各位同学的完成进度
3、训练结束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交流,根据需要教师参与指导
1、每个小组对《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考查知识点进行总结。
2、希望各组代表展讲。
专家评价
参考文献;
[1]《生活与哲学 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附件:
(1)《美好生活的向导》问题导读-评价单
(2)《美好生活的向导》问题解决-评价单
(3)《美好生活的向导》问题拓展-评价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