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B-04
年级
2011级高二
政治学科
主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指导教师
郭文俊
课时
3
课型
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和问题拓展提升课
学习日期
2012-11-28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派别。
过程与方法:从名作、著名论断中分析唯物与唯心、辨证与形而上学;识别哲学的不同派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难
点点
1、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主张。
2、难点: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关键
问题
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形态并能正确区分。
教学
方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初步分析本课知识点。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文本,并解决重点、难点。
3、展示交流法:通过展示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并进行思维拓展。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三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关于唯物与唯心的著作、论断等。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二、自主学习,结构预习
三、问题发现,小组评价
四、组内展示,合作探究
五、归纳共性,生成问题
时间
2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钟
创设
情景
创设媒体图片情景
创设自主预习情景
创设预习评价情景
创设问题生成情景
教师行为
[课件]展示三人对话(制作成动漫对话形式的FLASH课件)
1、媒体呈现图片
你同意学者和官员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2、呈现学习目标
[旁白]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视指导,对 白杰 同学进行关注和指导。
1、请同学自主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回指导。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
1、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整理。
2、教师指导小组问题生成。
期望的学生行为
1、通过FLASH,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带着情感走近文本,积极讨论问题。
1、学生结合单上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希望大家及时完成。
2、学科长、小组长检查
1、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
2、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回馈给老师。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二课时)
程序
(要素)
一、问题引领,合作学习
二、小组展示,生生质疑
三、师生评价,拓展延伸
四、问题训练,评价指导
五、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时间
8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创设展示学习情景
创设评价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旁白]: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结构化预习,这节课我们接着对生成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 白茹月 同学进行关注指导。
[旁白]下面由小组内部派代表展示时间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展示学习。
2、对学生展示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质疑,关注 李佳雯 同学表现。
[旁白]:1、大家能否运用一种更简练的文字,来进行表达。2、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还有什么遗漏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延伸;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对文章的感悟更深,理解更透。
【旁白】思考哲学的“两个对子”,对它们的关系做出分析。
1、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自主完成训练题目
2、让学生展示评价结果。
教师要求学生完善问题生成单,表达自己的感受。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1、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3、小组合作表演完成。(挑战组语言表达流畅,概念的理解到位且突出重点。)
学生自主思考,并合作完成。小组合作表演完成。(挑战组语言表达流畅,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态的区分能抓住重点。)
1、学生积极主动并自主完成。
2、小组内相互帮助,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作总结分析。
课外拓展
关于世界本原的二元论观点。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三课时)
程序(要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小组拓展,总结归纳
三、问题训练,合作评价
四、关键问题,师生共探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时间
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7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总结学习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小组互评情景
创设反思提升情境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的问题进行总结。
【旁白】大家完成工具单内容后,小组进行互评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单的内容,
2、重点关注 同学完成效果。
[旁白]:大家对以上的展示有什么疑问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进行思考。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3、重点关注 程晓曦 同学,并让同伴指导
1、完善和评价《问题拓展—评价单》。
2、小组讨论和总结学习收获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进行联想拓展,把本节问题进行总结。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阅读。学生训练能够又好又快完成。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1、小组长、学科长认真负责;
2、观察各位同学的完成进度
3、训练结束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交流,根据需要教师参与指导
1、每个小组对《劝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总结。
2、希望各组代表展讲。
专家评价
参考文献;
[1] 《生活与哲学 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附件:
(1)《百舸争流的思想》问题导读-评价单
(2)《百舸争流的思想》问题解决-评价单
(3)《百舸争流的思想》问题拓展-评价单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B-04
年级
2011级高二
政治学科
主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指导教师
郭文俊
课时
3
课型
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和问题拓展提升课
学习日期
2012-11-28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派别。
过程与方法:从名作、著名论断中分析唯物与唯心、辨证与形而上学;识别哲学的不同派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难
点点
1、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主张。
2、难点: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关键
问题
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形态并能正确区分。
教学
方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初步分析本课知识点。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文本,并解决重点、难点。
3、展示交流法:通过展示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并进行思维拓展。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三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关于唯物与唯心的著作、论断等。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二、自主学习,结构预习
三、问题发现,小组评价
四、组内展示,合作探究
五、归纳共性,生成问题
时间
2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钟
创设
情景
创设媒体图片情景
创设自主预习情景
创设预习评价情景
创设问题生成情景
教师行为
[课件]展示三人对话(制作成动漫对话形式的FLASH课件)
1、媒体呈现图片
你同意学者和官员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2、呈现学习目标
[旁白]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视指导,对 白杰 同学进行关注和指导。
1、请同学自主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2、教师巡回指导。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
1、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整理。
2、教师指导小组问题生成。
期望的学生行为
1、通过FLASH,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带着情感走近文本,积极讨论问题。
1、学生结合单上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
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希望大家及时完成。
2、学科长、小组长检查
1、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
2、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回馈给老师。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二课时)
程序
(要素)
一、问题引领,合作学习
二、小组展示,生生质疑
三、师生评价,拓展延伸
四、问题训练,评价指导
五、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时间
8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创设展示学习情景
创设评价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旁白]: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结构化预习,这节课我们接着对生成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 白茹月 同学进行关注指导。
[旁白]下面由小组内部派代表展示时间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展示学习。
2、对学生展示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质疑,关注 李佳雯 同学表现。
[旁白]:1、大家能否运用一种更简练的文字,来进行表达。2、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还有什么遗漏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延伸;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对文章的感悟更深,理解更透。
【旁白】思考哲学的“两个对子”,对它们的关系做出分析。
1、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自主完成训练题目
2、让学生展示评价结果。
教师要求学生完善问题生成单,表达自己的感受。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1、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3、小组合作表演完成。(挑战组语言表达流畅,概念的理解到位且突出重点。)
学生自主思考,并合作完成。小组合作表演完成。(挑战组语言表达流畅,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态的区分能抓住重点。)
1、学生积极主动并自主完成。
2、小组内相互帮助,合作完成
每个小组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作总结分析。
课外拓展
关于世界本原的二元论观点。
学 习 过 程 设 计(第三课时)
程序(要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小组拓展,总结归纳
三、问题训练,合作评价
四、关键问题,师生共探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时间
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7分钟
3分
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总结学习情景
创设自主学习,小组互评情景
创设反思提升情境
创设总结情境
教师行为
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的问题进行总结。
【旁白】大家完成工具单内容后,小组进行互评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单的内容,
2、重点关注 同学完成效果。
[旁白]:大家对以上的展示有什么疑问吗?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进行思考。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3、重点关注 程晓曦 同学,并让同伴指导
1、完善和评价《问题拓展—评价单》。
2、小组讨论和总结学习收获
期望的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进行联想拓展,把本节问题进行总结。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围绕此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阅读。学生训练能够又好又快完成。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1、小组长、学科长认真负责;
2、观察各位同学的完成进度
3、训练结束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交流,根据需要教师参与指导
1、每个小组对《劝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总结。
2、希望各组代表展讲。
专家评价
参考文献;
[1] 《生活与哲学 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附件:
(1)《百舸争流的思想》问题导读-评价单
(2)《百舸争流的思想》问题解决-评价单
(3)《百舸争流的思想》问题拓展-评价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