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北冥有鱼原卷版一.课前预习交流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字词(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二)一词多义其:其名为鲲(代词,大鱼)其正色邪(助词,表示选择)(三)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志怪者也(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四)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是一种珍稀动物)(3)亦若是则已矣(是:古义: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3.主题分析《北冥有鱼》:本 文借鲲鹏的寓言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 依 附 于 一 定 的 条 件 ,它 们 的 活 动 都 是 有 所 凭借的4.写作特色想象丰富 ,意境开 阔。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翼拍水 ,盘旋飞 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 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通篇采用 对话形式,两 人一 句接着一 句,"以子 之矛 ,攻子之盾"。一 力辩 ,一 巧辩;一 求真 ,一 尚美;一 拘泥 ,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 笑而沉思良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本文写 庄子 、惠子 围绕"鱼之乐"展开的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 ,同时也表现了庄子机智、巧 妙的辩论风格,以及 他"万物与我为一 " 的思想。二、合作探究(一).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二).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第1层:第2层:。(三)内容理解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3.鲲鹏的形象如何?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5.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三.课堂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齐谐( ) 正色邪( )2.解释下列字词。(1)冥: (2)鲲: (3)鹏: (4)怒:(5)垂: (6)海运: (7)天池: (8)志: (9)怪: (10)击: (11)抟: (12)去: (13)息: (14)野马: (15)尘埃: (16)苍苍: (17)极:3.解释下列通假字。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并解释该词的意思。①怒而飞 ②鲲之大③《齐谐》者,志怪者也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列前茅。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山愚公长息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 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⑷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⑸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时则不至。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⑺其:其名为鲲。 不知其几千里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请划分下列段落的朗读节奏。北 冥 有 鱼,其 名 为 鲲。鲲 之 大,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也;化 而 为 鸟,其 名 为 鹏。鹏 之背,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也 ;怒 而 飞,其 翼 若 垂 天 之 云。7.翻译下列句子。(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9. 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10.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11.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12.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理解。13.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14.“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北冥有鱼解析版一.课前预习交流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字词(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二)一词多义其:其名为鲲(代词,大鱼)其正色邪(助词,表示选择)(三)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志怪者也(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四)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是一种珍稀动物)(3)亦若是则已矣(是:古义: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3.主题分析《北冥有鱼》:本 文借鲲鹏的寓言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 依 附 于 一 定 的 条 件 ,它 们 的 活 动 都 是 有 所 凭借的4.写作特色想象丰富 ,意境开 阔。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翼拍水 ,盘旋飞 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 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通篇采用 对话形式,两 人一 句接着一 句,"以子 之矛 ,攻子之盾"。一 力辩 ,一 巧辩;一 求真 ,一 尚美;一 拘泥 ,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 笑而沉思良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本文写 庄子 、惠子 围绕"鱼之乐"展开的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 ,同时也表现了庄子机智、巧 妙的辩论风格,以及 他"万物与我为一 " 的思想。二、合作探究(一).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二).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三)内容理解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明确: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明确: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3.鲲鹏的形象如何?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明确: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从文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变化神秘莫测,奋飞气势壮美,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4.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5.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三.课堂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齐谐( ) 正色邪( )【答案】míng kūn tuán xǐ xié yé2.解释下列字词。(1)冥: (2)鲲: (3)鹏: (4)怒:(5)垂: (6)海运: (7)天池: (8)志: (9)怪: (10)击: (11)抟: (12)去: (13)息: (14)野马: (15)尘埃: (16)苍苍: (17)极:【答案】(1)亦作溟,海之意 (2)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3)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4)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挂 (6)大海动荡 (7)天然的大池 (8)记载 (9)怪异的事情 (10)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环绕而上 (12)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13)气息,这里指风 (14)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5)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6)深蓝色 (17)尽3.解释下列通假字。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并解释该词的意思。①怒而飞 ②鲲之大③《齐谐》者,志怪者也 【答案】①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②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③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列前茅。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山愚公长息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 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⑷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⑸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时则不至。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⑺其:其名为鲲。 不知其几千里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名称 出名 名次 (2)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名词,气息 动词,叹气 平息 (3)助词,的 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4)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5)就 或者 (6)介词,凭借 介词,用 (7)代词,它的 它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6.请划分下列段落的朗读节奏。北 冥 有 鱼,其 名 为 鲲。鲲 之 大,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也;化 而 为 鸟,其 名 为 鹏。鹏 之背,不 知 其 几 千 里 也 ;怒 而 飞,其 翼 若 垂 天 之 云。【答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7.翻译下列句子。(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答案】(1)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2)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3)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4)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5)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6)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7)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8)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8.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9. 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答案】“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10.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案】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11.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答案】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12.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理解。【答案】这里采用类比手法。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13.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答案】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14.“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案】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1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答案】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北冥有鱼原卷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北冥有鱼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