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走近姓和名学校开学点名,有一个班主任别出心裁,对学生说:“我念学号,你们自己报一下名字,这样大家就认识了,好不好?” “001号!” “报告老师,我姓焦,我叫焦配。” 老师有点晕,问道:“这是谁给你取的?” “我爹。” “你爹是干什么的?” “开种猪厂的!” “002号!” 一个女生站起来:“报告老师,我姓张,我叫张德开。” “003号!” “报告老师,我是张德开的孪生弟弟,我叫张不开。” “这是谁给你们起的名?” “是我爸,他是卖钳子的。” 老师赶紧喝了口水。 一个关于名字的笑话“004号!” “报告老师,我姓区(这个字念”欧”)我叫区夜(哦也),这是我妈给我取的名,她说生我的时候刚好打爆了一个电脑游戏。” 老师的心脏有点不舒服了。 “005号!” “报告老师,甘妮酿!” “你怎么骂人啊?!” “没有啊!老师,我是说我姓甘,叫甘妮酿,我老爸是造酒的。” 老师吃了一片药。“ 006号!” “老师,我姓苟,叫苟不理。” “你老爸是开包子铺的吧?!”“老师,您真聪明!” 老师已经有点站不稳了。 “007号!” “我姓蒯(读快,发第三声。)叫蒯货。” “你别告诉我你老爸是开货栈的。” “老师,你可真老土了,我老爸是拉皮条的。” 老师的嘴角已经渗出了血。“008号!” “老师,你去死!” “什么?你说什么?!” “我是说我姓倪,叫倪去寺。我老妈是个信佛的人,我的名字有意思吧?”“有意思,有意思。” 老师快哭出来了。“009号!” “老师,下回说。” “为什么要下回说,你现在就说!”“不是的啦!老师,我姓夏,叫夏汇烁,我老爸是个说评书的。” 老师已经感到天旋地转了。”“010号!”“我姓梅,叫梅良心。”“我姓吴,叫吴晴。”“我姓毛,叫毛蓉蓉。”………… 老师仰天长哮:“天啊,我碰上了一群什么学生啊!”老师口喷鲜血,倒地气绝.一、中国姓氏的产生与来源1、姓氏的产生姓在最早的时候是氏族图腾的符号。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以为自己的氏族就是在一种神秘力量的庇护下才得以发展的,所以产生了图腾崇拜。渐渐地,图腾成为氏族的标志——姓。氏则是用来区别一个氏族之下各个分支的称号。2、姓氏的来源《左传》中提出,姓氏一共有六种来源,包括“以国为氏”“胙土命氏”“以字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以邑为氏”。上古八大姓:姬(黄帝) 姜(炎帝) 妫/姚(虞舜)赢(白帝少昊) 姒(兄妻或年长的妾)妘(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 )姞(黄帝之后百鱼攸)一、中国姓氏的产生与来源《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万姓谱》载有单姓30038个,复姓1619个。复姓中,有三字姓66个,四字姓2个。《中国人名大辞典》则集有4129个姓,其中单姓2288个,复姓1689个,三字姓143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2个。《新编百家姓》共收录姓氏3107个,台湾省的《中国姓氏集》收录姓氏达5652个,单字姓3484个,双字姓2032个,还有三字复姓146个。 二、取名的规律鲁桓公六年九月,其夫人文姜生下长子姬同(后来的鲁庄公),鲁国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和庆祝仪式。在行礼之前,桓公向博学的申繻请教给自己的嫡长子,未来的鲁国国君取什么名字。申繻答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 :“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名字的种类有五种:◆信,就是初生时所带来的特殊标记。比如身上的胎记,手掌的特殊纹路,乃至特殊的日子,等等。◆义,就是以祥瑞之字名之。◆象,就是以相似之物名之。◆假,就是以万物之名假托之意。◆类,就是取和其父亲类似的名字。另外申繻还说,取名字有一定的忌讳回避原则,最好不要以大的,重要的事物来命名。因为依照周人风俗,对神的名字是要避讳的,所以国君之类的重要人物死后为神,将进入祖庙接受祭祀,他的名字就必须避讳。所以用国命名就会废除国名,用官命名就会更改官职之名,用山川命名就会改变山川之名,用牲畜命名就会废除祭祀。比如晋僖侯名司徒,故僖侯之后晋国就不再置司徒之官;宋武公名司空,他死后宋国就废掉了司空之官;鲁献公姬具,鲁武公姬敖死后,具山,敖山(都在鲁国境内,在今山东省蒙阴县)也得跟着改名。鲁桓公听了申繻的道理,有了主意:“这孩子的出生,和我是同一今日子,也给他命名叫‘同’吧。”名字忌讳1. 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2. 忌讳生冷字3. 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4. 忌讳多音字5. 忌读“绕口”字6. 忌读不雅的谐音7. 忌讳过于时髦的字8. 忌讳过于夸赞的字9. 大姓忌讳简单名字三、人名的时代特色先秦时期孩子3个月时由“父名之”汉代取名流行用“单字”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名青睐“之”字唐宋以后,人们起名尽量考虑稳当、平安,忌与帝王、坏人等重名,不用凶字、坏字。宋代出现“五行”“八字”配合起名明代朱元璋嫡孙惠帝命里缺“火”取名朱允炆元代流行“数字”入名,被视为身份低贱者用名1949年前提着脑袋过活 名字求吉保平安十大俗名:得宝 发财 富贵 有福 有禄 天佑 拴柱 天顺 喜旺 吉祥背景: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争,使各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几乎中止。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八卦点评:吃不饱穿不暖,整天还得提着脑袋过活,谁还在乎起什么名用什么字。民间有个土法,长辈唯恐娇嫩弱小的儿孙不能健康长大,就故意标示其卑贱,此为“贱物易养”。所以,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就连享有九五之尊的帝王们,也难以免俗。蜀后主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宋孝宗赵慎的小名叫“羊儿”,明太祖朱元璋的小名叫“重八”。如今,小名可谓“隐退官场”了。不知当时,除了这些福禄富贵的官名外,是不是还盛行这些粗俗保命的小名。1949年——1953年建国初期财政内忧外患 名字说事表意清十大俗名:解放 新华 建国 爱国 国强 卫国 援朝 抗美 国庆 朝生背景:生产停滞,交通运输遭到极大破坏,城乡物资交流滞塞等,造成物价飞涨,国家财政也极度困难。为恢复经济稳定物价,政府首先恢复和发展国营工业,建立和发展供销合作社。另外,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全国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捐款捐物支援前线。1952年土地改革后,开始对农业、私营工商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八卦点评:以前大事少,所以能凑成堆起同样的名字。搁现在,芝麻粒大的事,经多方一炒作都是一热闻,跟风起个名那要重样也不大容易。就说超女这一项,粉丝起出来的名可不止一打了,玉米、芝麻、凉粉等,现在连追捧网络写手的粉丝都有大名了,叫“明矾”。虽说没啥大意思,但这号召力可不是一般的,拉出来就能成一个部队,扛一杆大旗指哪打哪。1954年——1957年发展时期大锅互助萌生 名字简练为生产十大俗名:建设 互助 和平 志方 京生 振华 合作 改造 国栋 再生背景:1954年随着国家工业建设的加速,粮、棉、肉供不应求,国家对粮、棉实行统购配给,对生猪实行派购配给。个体米业自行消失,油盐业的油也禁止私商经营,原油业也转营他业。1955年各种互助组、初级社连续跳跃升级到了高级社。大锅饭从这时吃起,真正做到“均贫富”、“共产化”。到1956年,所有私营工商业敲锣打鼓、放鞭炮,迎接“社会主义改造”。八卦点评:记得电视剧《渴望》曾经火极一时,不过现在才明白“王沪生”的名字或许是这么来的。上世纪50年代,许多转战南北的干部,每走一地如果孩子生在这里就给他起名“沪生、京生、鲁生”等。这又让我想起,小品里常调侃的超生,那孩子名就叫“海南、营口、承德”,直接明了,不过好像少了一个关键的字“生”。少了这个字,意思可就多了,谁知道你是不是打“海南”的主意,作奸犯科呢?看来中国省市名的简称真的很有用。1958年——1959年大跃进时期口号多胆子壮 名字赶超放卫星十大俗名:跃进 胜天 红花 铁汉 卫星 超英 超美 向阳 思改 学锋背景:大跃进时期,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多快好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八卦点评:无数资料显示那时是相当地敢说,“卫星”是相当地敢放,但捋一遍那时的名字,还真没看到几个“卫星”。还照旧是板正的中国字儿,虽然后来和苏联掰了,但这时也没弄出几个“李屠格涅夫、王阿·托尔斯泰”或者“李亿斤”。1959年——1965年三年自然灾害及调整期勒腰带紧生产 名字表达意志坚十大俗名:坚强 抗洪 移山 向党 抗生 志农 学雷 永进 振兴 跃华背景: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1959年至1961年)。因为自然灾害大面积频发,粮食歉收,又加之中苏关系破裂,苏联要求限期还债,导致成火车的农产品、肉食品北运,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最后因为缺粮饿死了人。八卦点评:听父辈们说,那时候连树皮都被剥了吃掉。可以大体模拟一下场景,既然树皮都吃了,草也一定是被吃了,这些都没了,那绿色就没了。可日子还得过,孩子生在这时,不叫“坚强、抗生”还能叫点啥。或许还能换条思路,既然这些树草花都没了,那总是有些向往吧,那时还不兴“植树节”,如果起名叫“植树”,那得是多超前的意识啊。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串联风揪斗潮 名字带“红”表忠诚十大俗名:文革 要武 永红 卫兵 向红 卫革 红梅 学军 向东 红卫背景: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的人满世界串联,红卫兵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到处煽风点火、乱揪乱斗,搞乱了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当时,见谁烧自家的东西,没啥奇怪,大字报什么时候贴自家门上也不是没可能,牛棚里来去都成了习惯。八卦点评: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给自个孩子起名“万岁”。这词儿也是当年的流行词。工人进厂前都得手捧红本本,举起拳头,高喊几声:“谁谁万岁。”倒是后来,有对年轻夫妇,出于一种复杂的心态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万岁”。估计是想趁着现在没人自称万岁也没有人喊万岁了,捷足先登把“万岁”这两个分量最重、意味无穷的字占住。但“万岁”没喊多久,就遭到周围人和亲戚朋友的强烈嘲笑,后来简直就弄得无法让孩子见人,不得不重新给孩子改了个极其普通的名字。1977年——1983年改革开放时期繁复归于简练 “单名”引发重名高潮十大俗名:刘波 李刚 李海 张勇 王勇 王军 王伟 张伟 刘伟 李伟背景:经过了动乱的十年“文革”,当时的社会从大萧条的局面中开始艰难扭转,人们也重新投身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单名风”也随之盛行,出现了大量的“李刚”等名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经历浩劫之后,一心追求“简单”、“宁静”、“朴实无华”的生活。八卦点评:即使你不叫以上的名字,你也总该认识若干个叫这名字的人,至少在你的单位,这十个名字总能找出一两个来。当然也不排除你们单位囊括了这十大俗名。刘波,据说全国有130万个,快赶上吉林市城区人口总数了。如果把这130万刘波集中到一起,那场面也许会相当壮观,在广播的大喇叭里一喊:“刘波!”130万个人一起响应:“到!”那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建议缺乏自信的人可以尝试进行这样的喇叭点到治疗,地点怎么也得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那里场子大、空旷,声音效果绝对不失真。1995年——2006年“五格剖象”盛行 大家一起算“吉祥”十大俗名:馨月 馨文 竞文 雨桐 子文 怡君 家豪 宗翰 佩珊 欣怡背景:从1995年开始,“五格剖象”论开始逐渐影响越来越多的父母起名观念。截至2006年,将近85%以上的人取名字都会参考“五格剖象”的测算结果,以求“家宅平安”和“大吉大利”。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姓氏一般大都沿袭父姓或母姓,所以一个名字蕴含的所谓“凶吉祸福”主要和后面的字有关。按照“五格剖象”理论,“张馨月”三个字计算出的“人格数”、“地格数”、“外格数”以及“总格数”都是难得的大吉大利,全部都在预言叫这个名字的女孩子,长大以后“福禄长寿”、“心想事成”、“平静悠雅”、“家门丰财”。因此,很多确定孩子姓“张”的父母,尽管明知道这个名字的重名率甚高,仍然固执而执著地坚持加入“张馨月”大军。八卦点评:在史前人类还没直立行走时,那得看天过日子。可人类就有这倔劲,站起来走路了,不吃生肉了,不裸体还知道做衣服了,做衣服还讲究时装了,用车轮代替走路了,还得看是德国还是日本车了。可人自身又不自信了,不拼命刨钱,反倒端杯茶开始研究“五格剖象”了。没事折磨自己玩,折磨完了自己再接着折腾孩子的名。可万一哪天,就跟科学一会说牛奶喝了有益,一会说牛奶喝了无益一样,这“凶吉祸福”的剖析理论被发现漏了一格,而这一格就颠倒了乾坤,那还怎么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