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易溶与难溶固体混合物用溶解过滤方法提纯 B.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可用蒸馏分离
C.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D.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
2.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3.01×1024个H2分子 B.22.4 L H2O C.23 g C2H5OH D.22.4 L NH3
3.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B.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C.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 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5.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粒子有规律运动,而胶体粒子无规律运动
B.将1L 2 mol·L-1的FeCl3加到沸水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得Fe(OH)3胶粒数为2NA
C.一束光通过胶体时有光亮的“通路”, 通过溶液时无此现象
D.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带电,且通电后,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
6.下列反应中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A.2Na +2H2O = 2NaOH + H2↑ B.2Na2O2 +2 H2O =4NaOH+O2↑
C.2F2 + 2H2O = 4HF + O2 D.Cl2 + H2O = HCl + HClO
7.下列各组离子,在pH>7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Cl-、SO42- B.K+、NO3-、CO32-、Cl-
C.Na+、I-、HSO3-、SO42- D.Ca2+、Mg2+、SO42-、Cl-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9.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硅单质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名水玻璃
C.石英(SiO2)可用来制作工艺品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铂丝做焰色反应实验,每次做完后都需要用水洗涤2—3次后再使用。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部分有机色素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C.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是因为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为强碱
D.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12.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②③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Cl-
D.将0.1mol/L的AlCl3溶液100ml逐滴加到0.1mol/L的NaOH溶液200ml中与将0.1mol/L的NaOH溶液200ml逐滴加到0.1mol/L的AlCl3溶液100ml中,发生的现象和产生沉淀都一样。
1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 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15.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NH4Cl和NaCl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A.KSCN溶液 B.BaCl2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16.根据下列反应: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2FeCl2 + Cl2 === 2FeCl3,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 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的顺序是:
A.SO2、I-、Fe2+、Cl- B.Cl-、Fe2+、SO2、I-
C.Fe2+、I-、Cl-、SO2 D.I-、Fe2+、Cl-、SO2
17.下表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aO Ca(OH) 2 Ca CO3
D Si SiO2 H2SiO3
18.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3gNa、6.2gNa2O、7.8gNa2O2和4.0g NaOH,各加入100mL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甲=丁<乙<丙 B. 丁<甲<乙>丙
C. 丁<乙=丙<甲 D. 丁<甲<乙=丙
19.用等体积的0.1mol/L的BaCl2 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 (SO4 )3、Na2 SO4、KAl(SO4)2 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2∶6∶3   B.3∶1:2   C.3∶2∶3   D.1∶1∶1
20.将标准状况下的a L氯化氢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单位:mol·L-1)(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21.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二氧化硫,请你写出次氯酸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推断题(最后一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2.钠、镁、铝、铁是四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 (填“高”或“低”)。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D为上述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一种;A、B为气体单质,其中A为黄绿色气体,B为无色气体;C为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①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A的饱和溶液中,实验现象为 。
②写出C的水溶液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将含有F的水溶液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将m g镁铝合金,溶于过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得到白色沉淀,将此沉淀洗净、干燥后,称得质量为w g。求W的取值范围。 。
五、实验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8分)
23.(8分) A、B、C、D四种溶液,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K+、Na+、Ba2+、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OH-、CO32-、NO3-、Cl-的某一种(都不重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B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减少;
②A、C溶液分别滴加AgNO3溶液时均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只有A产生的白色沉淀溶解,且冒气泡;
③A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
④C、D分别加稀硫酸时只有C 产生白色沉淀,D无现象;
由上述现象可推知各种溶液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把符号填写在下表中:
A B C D
阳离子
阴离子
24.(每空2分,共10分)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_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NaOH的质
量 g。
(3)容量瓶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为 。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⑥ 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六、计算题(第一空2分,后三空每空3分,共11分 )
25.取100mL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 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和滤液,再用足量的稀盐酸处理沉淀,最后减少到4. 66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
(1)请写出稀盐酸处理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2)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4)过滤出沉淀后,计算所得滤液物质的量浓度(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B.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郡县制和宗法制
C.郡县制和分封制 D.分封制和郡县制
4、曹操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反映的曹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A.品德与军功兼顾 B.打破门第,德才兼备
C.孝廉与才能兵种 D.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5、“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A.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孝廉,父别居”
6、《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 B、削弱中书省加强皇权
C、严格限制皇权独尊地位 D、完善前代三省六部制
7、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下列历代政治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太祖派文官到各地任知州
④明太祖废丞相权
A.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
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
C.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1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B.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12、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问政于民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直接民主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14、“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恩格斯在这里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 B.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15、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6、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同。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实质上是强调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18、某班学生根据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得出的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古罗马强调依法治国 B.古罗马是一个民主国家
C.罗马法讲求公平、公正 D.罗马法强调重视证据
19、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0、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议会共和制
21、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2、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首相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24、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25、19世纪英国的一位政治家对美国1787年宪法这样评价:“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来的最美妙的杰作。”下列选项不支持此观点的是
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
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
D.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26、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结果和保障,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
28、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粉饰门面"是指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形式上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29、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B. 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
C. 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D.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30、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各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 共和政体的确立 B.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C.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D.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每小题18分,第32小题22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攫有了平
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
——柏拉图《法律》
材料二: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三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二论证该观点。(6分)
(3) 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6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被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 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 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6分)
(2)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8分)
(3)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乔治 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8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3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A.耀斑 B.X射线 C.紫外线 D.黑子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相对低温区 B.黑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黑气区域合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读下图回答4-8题。
4、进入轨道的“天宫一号”属于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星云
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有一个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区别较大
C.日地距离与其他行星对比较适中 D.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6、发射当天,我国昼夜情况最接近上图中的点是
A.A B.B C.C D.D
7、“天宫一号”发射时,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侨观看直播的时间是
A.9月29日8:16 B.9月30日8:16
C.9月28日8:16 D.9月29日21:16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升空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天宫一号”升空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广州
C.“天宫一号”升空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D.“天宫一号”升空时,新旧两天所占范围一样大
长阳新闻网报道:今明气温陡降2013第一场雪明天来到。1月3日晚到4日晨,我县大部分地区将会迎来一次雨雪天气过程。明天白天将由雨夹雪转为小雪,最高气温2℃左右,最低气温-2℃左右。虽然好天气没能坚持到假期的最后一天,但明天的降雪有可能成为2013年的第一场大雪,它同样令人期待。据此回答9—10题。
9、长阳气候宜人,下图中可表示长阳的气候类型是
10、下列天气系统中,能表示该场大雪成因的是
11、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幔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12、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回答13--14题。
1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1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A.“放火作煴”,可将地面直接烤暖 B.“放火作煴”,可将大气直接熏暖
C.“烟气”可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D.“烟气”可以增强地面的长波辐射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① B.② C. ③ D.④
16、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7、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压:①<②<③ B. 气温:甲地<乙地
C. 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 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
19、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20、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恒星年
B.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D.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21、某恒星21点30分正好位于我们头顶,它第二天再次位
于我们头顶的时间是
A、21点30分 B、21点30分4秒
C、21点26分4秒 D、21点33分56秒
22、右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2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24、有关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锋过境时,常出现晴朗天气
B.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下降,天气晴朗
C.冷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
D.冷锋过境后,气温和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5、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
A.冷空气在锋面下面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过境时天气转晴 D.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26、某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该地是
A.慢行冷锋过境 B.快行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 D.受准静止锋控制
27、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度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28、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比例尺相同),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
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
下面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29—30题。
29、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由图甲可知图乙中海风的出现时间约为
A.6时至1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16时至次日8时
3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
的地带,应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32、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当地经度。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前后测得竿影长OP′,发现竿影最短时的手表上的北京时间为12∶40。据此回答,该小组计算出当地的经度应为
A.120°E B.110°E C.100°E D.115°E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 7 月 6 日,非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判断33--34题。
33、甲地的时间为
A.15 时 B.9 时 C.3 时 D.12 时
34、北京时间为
A.6 日 8 时 B.7 日 8 时
C.6 日 20 时 D.7 日 20 时
35、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二、综合题:(2大题,共30分)
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21日,鸭绿江丹东段发生特大洪水,多处堤防公路冲毁,部分县市交通、通讯、电力中断。
材料二 2010年8月23日新华社快讯:据海南省气象台最新消息,位于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已于23日8时加强为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蒲公英”。
材料三 2010年8月23日8时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图中甲乙两处为两个锋面,甲处为___________锋,乙处为__________锋。与丹东洪水有关的是__________(甲或乙)锋。(9分)

(2)“蒲公英”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为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23日8时三亚的风向为____________,下图中能反映“蒲公英”过境的气压变化曲线是_________,(9分)
2、如图所示,空白与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日期,相邻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6小时,线段ab表示晨昏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N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6分)
(2)线段ab与经线夹角的角度变化范围是 。(3分)
(3)假设线段ab与该经线夹角为15°,那么直射点在 。(3分)
长阳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1解析:(1)全球日期变化的经线一条是日界线——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而晨昏线与赤道所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据此判断M点为0时所在经线,N点为日界线——180°经线,又由于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6小时,N点在M点的东侧,故N点为6时,ab线为晨线;据地方时计算公式,算出与北京时间在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自90°E向东到180°。(2)晨昏线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相等。在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夹角为0度;在太阳直射回归线时夹角最大为23°26′,因此其范围在0°~23°26′。(3)当线段ab与经线夹角为15°,且为晨线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15°S,此时90°E为0时,90°W为12时,即太阳直射的经度,直射点坐标为15°S,90°W。(4)线段ab与经线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时,即为23°26′,太阳直射23°26′S,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晨昏线将纬线划分的两部分相差达最大,昼最短,夜最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 1)180° 90°E~180° (2)0°~23°26′ (3)15°S,90°W (4)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
2(1)冷 暖 甲 (2)上升 东北风(或偏北风) C
(3)新疆(西部)、黑龙江(东、南部)、江苏(山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海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1.2011年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沟油”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不应该作为食品类商品销售
②“地沟油”的出现说明市场经济有滞后性的缺陷
③政府应该主要靠经济手段打击地沟油的黑色产业链
④政府必须对食品安全重视,因为这切实关系消费者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请看下图,在这一购物流程中
A.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充当了价值尺度职能
C.货币表现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D.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3.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2011年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3。上述材料表明:
①美元汇率升高 ②美元汇率跌落
③美元升值 ④人民币升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 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格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2010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11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提高了33.3% B.提高了50% C.降低了33.3% D.降低了50%
6.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社会总需求远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发行量远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以下可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措施是
①提高利率 ②降低利率
③缩减财政支出 ④扩大财政支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7.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减少供应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8. 在人们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具有这种特点的消费是:
A.钱货两清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绿色消费
9.2012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分别下降到30%和40%,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①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 ④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逐渐增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1.重庆沃尔玛超市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被重庆市工商局行政处罚。这提醒商家
A.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B.只有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才能实现品牌效应
C.准确的战略定位才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D.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不惜一切谋取利
12. 在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对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B、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
C、对信息产业的控制力 D、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13.近年来,市场上的电脑、汽车等商品不断降价,有些品种已经退出了市场。下图是某种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当该商品价格从A点运行到B点,说明:
① 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 该商品的生产者从赚钱到保本经营
③ 该商品生产者的个别效率从高于到等于社会效率
④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④国家的财政补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状况 D.物价
16.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居民储蓄余额一直居高不下,过高的居民储蓄为我国经济建设政策给予了有利的资金支持,但不利于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储蓄过快增长的措施有
①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拓宽投资渠道的方式 ④完善个人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有关债券与股票的区别,认识正确的是
A.发行债券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发行股票是为了筹措资金,
B.债券则没有风险性,股票具有风险性
C.债券可以随时还本付息,股票买卖有时间限制
D.债券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
18.与往年一样,2011年国家公务员许多职位出现了“千人竞一岗”现象。这对劳动者就业的启示是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竞争意识 B.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劳动任务
C.转变就业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就业 D.拓展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
19.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用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0.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销扩大
21.近年来,我国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B.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C.消费者心理发生变化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和工商登记,分别属于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B.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C.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23.在市场经济中,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A.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B.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C.禁止强买强卖、牟取暴利等非法行为
D.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
24.在下列选项中,对个人所得税认识正确的是
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④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属于纳税范围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5.宏观调控,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 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③增加就业
④抑制通货膨胀 ⑤稳定物价 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6.“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两个同步增长”
① 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百姓将分享发展成果
② 意味着随经济建设的发展,居民会实现同步富裕
③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④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使分配政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 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这句话给我们的经济学启示是
A.要承认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B.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C.要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D.要抑制消费,树立理性的消费
28.今年以来,德州市通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增私营企业1992家、雇工19349人,新增个体工商户16511户,从业人员37739人。这说明
A.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B.个体私营经济在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D.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就业的主渠道
29.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套的措施是
A.增加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支出、减免部分税收
B.提高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C.提高税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30. 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8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5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4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2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40000 0.25 通货膨胀
B.10000 0.5 纸币购买力下降
C.8000 0.6 通货膨胀
D.10000 2 购买力提高
二、非选择题部分(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共40分):
31.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图1是1952—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图,图2是1950—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2日—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图1和图2的关系。(4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财政的作用有哪些?(12分)
32.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努力提高“两个比重”的认识。 (8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增加居民收入?(16分)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以及支持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4分)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的作用。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促进社会资源流向高科技、高技术产业,以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4分)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4分)
32.(1)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分)②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3分)③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们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分)
(2)①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3分)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2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分)
③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分)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的值为( )
A. B. C. D.1
2.某扇形的面积为1,它的周长为4,那么该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为( )
A.2 B. 2° C.4° D.4
3.在中,,,则k的值为( )
A.5 B. C. D.
4.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可能是( )
A. B. C. D.
5..已知且,则函数与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
6.函数的零点必落在区间( )
A.( , ) B.( , ) C.( ,1) D.( 1, 2 )
7.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函数 的单调减区间是( )
A. B.
C. D.
8.已知向量、满足、=2,且在方向上的投影与在方向上的投影相等,则 等于
A. 3 B. C. D. 1
9.设,函数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原图象重合,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0..已知函数,,函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函数为偶函数,则实数 。
12.如图,在中,是重心,过点,,若,则 .
13.若,则的值是 .
14.若是奇函数,是偶函数,且,则 .
15.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对于向量、、,若∥,∥,则∥;
②若角的集合,则;
③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有且仅有个公共点;
④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图象.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请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5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
16.(12分)(1)已知,求的值;
(2)求函数的值域.
17. (12分)如图所示,函数的一段图象过点.
(1)求函数的表达式;
(2)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函数的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值,并求此时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18.(12分在教育心理学中有时可用函数
描述学习某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x表示某学科知识的学习次数(),正实数a与学科知识有关。
(1)当x≥7时,判断f(x)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
(2)根据经验,学科甲、乙、丙对应的a的取值区间分别为,,。当学习某学科知识5次时,掌握程度是70%,请确定相应的学科。(参考数据:=1.04,
=1.49)
19.(12分)已知函数f(x)=,
(I)当m=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II)若对于任意的,f(x)>0恒成立,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0.(13分)已知向量
(1)若的夹角;
(2)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
21. (14分)已知函数
(1)若使函数在上为减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2)当=时,求的值域;
(3)若关于的方程在上仅有一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45%必修1,55%必修4)
17. 解:(1)由题图知,于是,将的图象向左平移,得的图象,于是,将代入得,故.…………………(6分)
(2)依题意,,…………(9分)
当,即 时,,此时的取值集合为.…………………(12分)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当时,.
设,有.
即,在上为增函数.
所以,在上的最小值.………………(6分)
20. 解:(1)当时,
………(4分)
…………………(6分)
∴当即时,…………………(13分)
21.解: (1).…………………(4分)
(2)当a =时,
∵, ∴ , ∴-≤≤1
∴…………………(9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有正有负,是矢量
B.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
D.当研究“辽宁舰”海试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该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2.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A. m、N、kg B.m、kg、s
C. kg、m/s2、S D. m/s2、kg、N
3.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处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则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A.1.2 m B.3.6 m
C.6.0 m D.10.8 m
4.关于速度、加速度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B.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以不断变大
5.物体受三个共点力F1、F2、F3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是下列四组中哪些组时,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
A.F1=5N, F2=10N ,F3=24N B.F1=11N, F2=25N, F3=40N
C.F1=7N ,F2=31N, F3=35N D.F1=100N ,F2=75N ,F3=24N
6.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空中某处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 m/s2,则
A. 小球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为0.80 m
B.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90 m
C. 小球反弹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D. 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
7.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30N的压力时其长度为14cm,若对其两端各施加30N的拉力时,它总长度为54cm,则此弹簧的自然长度是
A.34cm B. 24cm C. 17cm D. 44cm
8.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C和AB之间,AC与AB之间夹角为30°,现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顺时针缓慢转动90°,则
A.球对AB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B.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9.一条1m长的线,当它受到50N的拉力时就会断,今在绳的中点挂一个重为60N的物体,用手拉住线的两端,并使线的两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当线被拉断时,线两端的距离为
A.0.6m B.0.8m C.1.0m D.1.2m
10.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B.人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C.人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人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D.人在C点具有最大速度
11.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则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 B.
C. D.
12.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空心圆筒放在地上,将两个重力都是G,半径都是r的球(R<2r<2R)放在圆筒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筒底对球A的弹力一定等于2G
B.筒壁对球A的弹力等于筒壁对球B的弹力大小
C.球A对球B的弹力一定大于重力G
D.球B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小于重力G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空2分)
13.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两次拉橡皮条时不必将其结点拉至同一个位置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1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则应满足的条件是: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________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填“接近于”、“远大于”或“远小于”)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 7. 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 。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 - F关系图象是
三、计算题(40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5 kg的小孩坐在5 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 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sin 37°=0.6,cos 37°=0.8,g=10m/s2)求:(1)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2)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18.(12分)如图所示,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下有一托盘,用托盘托着物体使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然后使托盘以加速度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48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不全的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C AD C C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C B B B ABC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3. BD
14.(1) 远小于 ,(2) 0.74 , 0.62
(3) 平衡摩擦力 , C
三、计算题(40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为240N(2)动摩擦因素为1/3(0.33)
16.汽车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 m/s2通过B树时速度大小为6.5m/s
17.(1)设火车的加速度为。 所以B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2)当B车速度减小到 时,二者相距最近,设此时B车的位移为,A车的位移为。则有 ① ② 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因为,所以两车会相撞(2)能见度至少达到米时才能保证两辆火车不相撞则。
18. 物体与托盘脱离的条件是支持力N=0。设此时弹簧伸长了x,物体随托盘运动的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x=ma①由运动规律得:x=at2②由①②解得t=,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1—30题每小题1.5分,30—35题每小题2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卡上。)
1.第一道生物试题可能少部分同学需要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3.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 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4.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5.图示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C、O、H、N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N、H、O、C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H、O、N 、C
D.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N、H、C、O
6.如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左)和血红蛋白分子(右)的局部结构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需要镁和铁
B.Mg和Fe分别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C.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
D.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7.下列是几则广告语:
①这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
②这种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③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0种必需氨基酸
④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请判断在上述广告语中,有多少条在科学性上有明显的错误?(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8.某20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5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6 16 B.5 15 C.5 16 D.6 17
9.洋葱根尖细胞的核酸存在于( )
A. 叶绿体、线粒体 B.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
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核、叶绿体
10. 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健康人的尿液;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
A.丙、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11.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人体许多细胞中都有一种重要蛋白质,这就是“toll样受体(TLR)”。这种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先天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第一道防线。下列关于“toll样受体(TLR)”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成“toll样受体(TLR)”的基本单位一定有20种
B.指导“toll样受体(TLR)”合成的DNA中的碱基有C、G、A、T
C.细胞中合成“toll样受体(TLR)”的过程中一定有肽键的形成
D.“toll样受体(TLR)”起作用时体现了蛋白质的信息传递功能
12.下表是关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器 结构或部位 功能
A 高尔基体 一层膜 动力车间
B 叶绿体 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养料制造车间
C 核糖体 一层膜 生产蛋白质机器
D 溶酶体 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消化车间
13.颤藻、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
A.4、5、4和4、8、4 B.4、5、4和4、5、4
C.5、5、4和8、8、4 D.4、8、4和4、5、4
14.右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和5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若该细胞核内的4被破坏,该细胞RNA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15.硝化细菌、蓝藻、根尖分生区细胞以及神经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细胞内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6.磷脂分子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17..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
18.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19.为探索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00%)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硅>v水 >v镁
②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
v硅>v水>v镁
③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⑤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
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与吸收水分毫无关系
⑦水稻和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Mg和Si需要叶绿体直接供能
⑧载体运载矿质离子的运动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相符
A.②⑥⑦ B.①⑥⑦ C.②⑦⑧ D.②⑥⑦⑧
20. 右图为取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一个处理后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失水和吸水的动态平衡中
B.5的浓度比正常细胞液的浓度高
C.4具选择透过性,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呈紫色的部分是3,该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21.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22.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一实验事实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这一实验事实使我们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
C.这一实验事实表明细胞膜可以看作一层半透膜
D.这一实验事实表明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
23. 变形虫表面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一定的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24.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
A.M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跨膜运输的 B.M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25.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有在多个橘色脂肪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26.下列关于酶的概念,最准确的叙述是( )
A. 酶是一种蛋白质
B.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有机物
2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B.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
2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D.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2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D.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B.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
31.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和发挥功能。下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32.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33. 用碘液、苏丹III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种类 碘液 苏丹III 双缩脲
甲 + + + + + + +
乙 + + + + + + + +
丙 + ++ +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III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34. 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青霉菌一样,该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35. 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  )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36. (9分)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

(1)A是生命活动的 ,C是生物的 。
(2)A可分为A1、A2、A3、A4、A5……,从a的角度分析是由于 。
(3)写出A1的物质名称: 。A3存在于 中.
(4)小分子c物质的名称为: 。
(5)B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则B在动、植物体内分别主要是 和 ; 而b是______________。
37.(8分)如图一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二a~g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二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括号中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1)a~h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 】 。
(2)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
(3)若图一细胞是动物乳腺细胞,与其他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 】 。
(4)构成h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
38.(16分)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放入含下列几种物质(其中N已被15N标记)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
(1)实验中,核糖体的功能是把右图所示物质中的【 】 通
过 的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质)。(【 】内填序号)
(2)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
内的 。
(3)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0个15N,则该多肽最多有 个肽键。
(4)如果得到的一条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也不变,改变其中的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5)实验得到的多肽可用 试剂鉴定,呈现 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 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39.(12分)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3
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4      图5(底物足量条件下)
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
长阳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55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36. (9分)
(1) , 。(2) 。 (3) 。 .
(4) 。
(5) 和 ; 。
37.(8分):
(1)【 】 。
(2) 。
(3)【 】 。
(4) __。
38.(16分)
(1)【 】 通过 。
(2) 。
(3) 。
(4) 。
(5) , , 。
39.(12分)
(1) , 。
(2) ;

(3) 。 。
C
H
O
元素
N元素
N、P元素
小分子a
A1 (催化作用)
A2(免疫作用)
A3(运输氧气)
A4(构成结构)
C1
C2(只有C2没有C1生物极少)
大分子A
大分子C
小分子b
小分子c
大分子B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ich bus does the man book
A. 4:30 B. 7:45. C. 11:00.
1.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man like
A. Jazz B. Blues. C. Rock & Roll.
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lost her handbag.
B. She couldn’t find her keys.
C. She forgot to lock her office.
3.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film
A. Boring B. Exciting. C. Interesting.
4. What was the weather most probably like before the conversation
A. Fine. B. Cloudy. C. Rainy.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poem. B. A poet. C. Poetry.
6. Where does the man work
A. In a supermarket.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stor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7.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slang(俚语) he learnt
A. Practical. B. Useless. C. Unfamiliar.
8. What does “Strine” refer to
A. Food. B. Mosquitoes. C. Australian English.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9. What does the woman phone about
A. A new order.
B. An evening party.
C. A new restaurant.
10. When is the man going to meet the woman
A. This evening.
B. Tomorrow morning.
C. Tomorrow evening.
11. Who will book the restaurant
A. The man’s secretary.
B. The woman.
C. The ma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16题。
1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expedition (探险)
A. Frightening. B. Exciting. C. Both A and B.
13. When did the speakers climb mountains
A. In May. B. In June. C. In July.
14. What happened to the speakers
A. They got seriously hurt.
B. They were trapped in the ice.
C. They were buried under the snow.
16.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Friends. B. Guide and visitor. C. Leader and employe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17. 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A. A writer. B. A teacher. C. A bank clerk.
18. What does Henry like doing at airports
A. Telling stories. B. Watching people. C. Reading magazines.
19. What did Henry learn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day
A. A man stole money from a bank.
B. A valuable suitcase was missing.
C. A woman ran away from home.
20. Why was the woman at the airport
A. She was leaving for Greece.
B. She was seeing the man off.
C. She was traveling on business.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It is such a __________ to hear that all the injured students have been taken good care of in the school bus accident.
A. reception B. responsibility C. relief D. request
22. No wonder that old man has no friends for he is so _________ that he never follows other people’s advice.
A. generous B. stubborn C. reliable D. independent
23. The professor ___________ his thoughts before giving his lecture, so that he could make himself well understood.
A. designed B. buried C. concerned D. organized
24.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citizens have _____________ a lot of solutions to prevent the Yangzi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but none has attracted(吸引) the leaders’ enough attention.
A. put down B. put forward C. put out D. put up
pared to his sister, Bruce is even more __________ to, and more easily troubled by, emotional and relationship problems.
A. straight B. sincere C. sensitive D. loyal
26. Another bomb exploded in the center of Bagdad, but nobody has admitted(承认) __________ for this terrible thing up till now.
A. responsibility B. similarity C. confidence D. revolution
27. Vacation is good for us. Though we can’t ___________ our troubles in life for ever, we can leave them behind when we are on vacation.
A. respond B. require C. replace D. remove
28. I really ___________ when I learned that Tom, my favorite student, tried to cheat in the exam and was caught by the teacher.
A. blew up B. calmed down C. took off D. picked out
29.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short messages sent by mobile phones, ___________,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riminal(犯罪) cases appeared through short messages.
A. in the way B. by the way C. on the way D. in a way
30. --- __________, a ten-year-old boy can finish the task in ten days.
--- He is quite clever and hard-working as well.
A. Generally B. Amazingly C. Physically D. Personally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满20分)
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Eleven-year-old Angela had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She was unable to 31 . In fact, she could hardly make any 32 . Although she believed that she had a 33 chance of recovering, the doctors said that 34 , if any, could come back to normal after getting this disease. Having heard this, the little girl was not 35 . There, lying in her hospital bed, she 36 that no matter what the doctors said, her going back to school was 37 .
  She was moved to a specialized health center, and whatever method could be tried was used. Still she would not 38 . It seemed that she was 39 . The doctors were all fond of her and taught her about 40 that she could make it. Every day Angela would lie there, 41 doing her mental (精神的) exercise.
  One day, 42 she was imagining her legs moving again, it seemed as though a miracle (奇迹) happened: The bed began to 43 ! “Look what I’m doing! Look! I can do it! I moved! I moved!” she 44 .
Of course, at this very moment everyone else in the hospital was 45 . More importantly, they were running 46 safety.
People were crying, and equipment (设备) was 47 . You see, it was an earthquake. But don’t 48 that to Angela. She has 49 that she did it, just as she had never doubted that she would recover. And now only a few years later, she’s back in school. You see, to such a person who can 50 the earth, such a disease is a small problem, isn’t it
31. A. see B. hear C. talk D. walk
32. A. progress B. difference C. movement D. achievement
33. A. poor B. little C. good D. special
34. A. all B. few C. some D. most
35. A. satisfied B. discouraged C. surprised D. happy
36. A. insisted B. forecast C. feared D. promised
37. A. doubtful (可疑的) B. certain
C. true D. impossible
38. A. get up B. give up C. turn up D. stand up
39. A. undefeatable (不可战胜的) B. proud
C. troubled D. upset
40. A. expecting B. imagining C. realizing D. thinking
41. A. carefully B. faithfully (忠实地)
C. madly D. sadly
42. A. as B. since C. after D. before
43. A. move B. roll (滚动) C. fly D. speak
44. A. jumped B. wondered C. recovered D.screamed(尖叫)
45. A. frightened B. pleased C. touched D. encouraged
46. A. in B. by C. for D. with
47. A. rising B. missing C. falling D. gathering
48. A. tell B. do C. give D. show
49. A. noticed B. supposed C. discovered D. believed
50. A. shake B. push C. shock D. sav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篇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Nick Vujicic was born with no arms or legs, but he doesn’t let this stop him.
The brave 26-year-old man plays football and golf, and swim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 has no arms or legs.
Nick has a small foot on his left side, which helps him balance and makes him able to kick. He uses his one foot to type, write a pen and pick things up.
“I call it my chicken drumstick(鸡腿)”joked Nick, who was born in Melbourne, Australia, but now lives in Los Angeles. “I’d be lost without it. When I get in the water I float because 80 percent of my body is lungs and my drumstick acts as a propeller(螺旋桨)”
“He’s very modest, but he gets marriage proposals (求婚)from women all the time,” said Nick’s friend Steven.
“He would love to get married and start a family, but he’s waiting for the right girl to come along.”
When Nick was born his father was so shocked that he left the hospital room. His distraught mother couldn’t bring herself to hold him until he was four months old.
His disability came without any medical explanation, which was a rare case. Nick and his parents spent many years asking why this cruel trick would happen to them.
“My mother was a nurse and she did everything right during pregnancy(怀孕) but she still blamed(责备) herself,” he said.
“It was so hard for them, but right from the start they did their best to make me independent. My dad put me in the water at 18 months and gave me the courage to learn how to swim.”
51. 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Nick________________.
A. has a poor sense of balance.
B. understands his mother very well.
C. considers his small foot ugly.
D. is disappointed with his health condition.
5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what Steve said
A. Nick Vujicic is serious about his marriage.
B. Nick Vujicic is not popular with women.
C. Nick Vujicic is afraid of starting a family.
D .Nick Vujicic is not willing to get married.
53. The underlined word “distraught” in the text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_.
A. cold-blooded B. bad-tempered
C. really shy D. extremely upset
5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Nick’s parents couldn’t afford (担负得起) the hospital bill.
B. Nick’s parents accepted his disability (残疾) quickly.
C. Nick’s mother was to blame for his disability.
D .Nick learned to be independent at a young age.
B
Animal experts in Croatia say a bear has learned how to trick people to let him in by knocking at the door.
They believe the 220-kilogram brown bear probably learned the trick while nudging(轻推) a door to get it to open.
Experts have a guess that the nudging was mistaken by the owners for knocking and that the bear, pleased by the result, repeated the trick.
The Loknar family from Gerovo in western Croatia said the bear had knocked at their door three times and they were now refusing to answer the door.
“We jumped out of the window as he came in through the door and went into the kitchen to take some food for the first time.” Mum Nevenka Loknar told a reporter from a local newspaper. “I opened the door and saw him standing there and I didn’t believe my eyes at first, then I ran for it as he walked in as if it was the most normal thing in the world.”
Bears are a common thing in the woods around here, but no one has ever heard of a bear that knocks at the door.
Mum Nevenka Loknar said, “The bear is so intelligent. It’s incredible. We’ve tried to put up lots of obstacles(障碍) to stop him coming in, like a wire fence but he still gets through. I wouldn’t be surprised if he knew how to use wire cutters(钢丝剪).”
55. According to experts in Croatia, how did the bear learn the trick?
A. By knocking at the door several times.
B. By accident.
C. By learning from the owner of a family.
D. By imitation(模仿).
5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5 refer to?
A. Eating at the kitchen.
B. Knocking at the door.
C. Walking into the house.
D. Answering the door.
57. It is ________ in Gerovo that a bear knocks at the door.
A. unusual
B. a troubling problem
C. common
D. an exciting experience
58. Mum Nevenka Loknar was surprised that the bear ________.
A. didn’t attack her family
B. knew how to use wire cutters
C. jumped across her wire fence three times
D. was clever at getting through the obstacles
C
Homestay provides English languag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English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part of a British home.
What to Expect
The host will provide accommodation(住宿) and meals. Rooms will be cleaned and bedcovers changed at least once a week. You will be given the house key and the host is there to offer help and advice as well as to take an interest in you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ccommodation Zones
Homestays are located in London mainly in Zones2,3 and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Most hosts do not live in the town centre as much of central London is commercial(商业的) and not residential(居住的). Zones3 and 4often offer larger accommodation in a less crowded area.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travel in London by underground.
Meal Plans Available (可得到的)
Continental Breakfast
Breakfast and Dinner
Breakfast, Packed Lunch and Dinner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few English families still provide a traditional cooked breakfast. Your accommodation includes Continental Breakfast which normally consists of fruit juice, cereal(谷物类食品),bread and tea or coffee. Cheese, fruit and cold meat are not normally part of a Continental Breakfast in England. Dinners usually consist of(由…组成) meat or fish with vegetables followed by desert, fruit and coffee.
Friends
If you wish to invite a friend over to visit. you must first ask your host’s permission. You have no right to entertain friends in a family home as some families feel it is an invasion(侵犯) of their privacy(隐私).
Self-Catering(自供伙食的) Accommodation in Private Homes
Accommodation on a room-only basis includes shared kitchen and bathroom facilities and often a main living room. This kind of accommodation offers an independent lifestyle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long-stay student. However, it does not provide the same family atmosphere as an ordinary homestay and may not benefit those who need to practise English at home quite as much.
59.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written for __________.
A. host willing to receive foreign students
B. foreigners hoping to build British culture
C. travelers planning to visit families in London
D. English learners applying to live in English homes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the host provide
A. Room cleaning. B. Medical care.
C. Free transport. D. Physical training.
6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Continental Breakfast include
A. Dessert and coffee B. Fruit and vegetables.
C. bread and fruit juice D. Cheese and cold meat.
62. Why do some people choose self-catering accommodation
A. To experience a warmer family atmosphere.
B. To enrich their knowledge of English.
C. To entertain friends as they like.
D. To enjoy much more freedom.
D
A child-like robot. Wakamaru, develop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of Japan and combining(结合) the roles of nurse, companion(陪伴) and security(安全) guard, will soon be in the market to look after the growing number of old people with no one to look after them.
Cameras implanted under the “eyebrows” of the robot enable it to “see” as it moves around in a house. The images can be sent to the latest mobile phones, which can show the pictures. Wakamaru speaks with either the voice of a boy or a girl. It is also designed to provide companionship, saying hello to its “papa” when he comes home. Based on a vocabulary of around 10,000 words, it is the first household robot which is able to hold simple conversations. It can not only speak, but also understand answers and react accordingly. It will ask “Are you all right ” if its owner doesn’t move for some time. If the answer is no, or there is no answer, it will telephone preset(预先装置) numbers, send images and work as a speakerphone. It can recognize up to 10 faces and be set to tell forgetful people when it is time to take medicine, eat and sleep.
However, like most robots, it cannot climb stairs. “Looking at the aging of society and the falling birth rate we decided that this could work as a business. We want to offer it as a product that helps society,” said the project chief. The developers plan to sell the robot from April next year at between5,000 and 6,000 pounds.
The life expectancy(寿命)of Japanese women has shot up to almost 85,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large families are being replaced by nuclear families. This has left many Japanese anxious about their elderly parents. Therefore, the technology has gained nation-wide publicity(流行) in Japan.
63. The passage is written with the purpose to ___________.
A. introduce a new robot
B. solve the aging problem
C. tell peop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D. tell people how to use the robot
64. The underlined word “implante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_________.
A. hidden away B. carried out
C. put into D. dressed up
65.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the robot can dial proper number for help
B. the robot is likely to have a promising market
C. the robot enables the Japanese to live longer
D. many elderly Japanese are anxious about their future
6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Robot
B. Japanese Robot and the Ageing Society
C. Large Market of the New Robot
D. Japan-made Robot Helps the Old
E
A new survey(调查) finds that more than eighty percent of Internet us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arch for health information online. The survey found that searching online is one of the leading ways that people look for a second opinion though doctors are still the main source of health information.
Forty-four percent of people are actually looking for doctors or other providers when they search for health information online. Another finding of the survey: Two-thirds of Internet users look online for information about a specific(特定的) disease or medical condition.
The Interne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motional(情感的) support for people with health problems. Susannah Fox says one in five Internet users has gone online to find other people who have the same condition. It was more popular among people with more serious health issues—one in four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diseases (慢性病). And it was basically off the charts with people living with rare disease. They are so eager to find other people online who share their health concerns.
A disease is considered rare if it affects fewer than two hundred thousand people worldwide. The rise of social networking has made it easier for people with rare diseases t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nd feel less alone. Social networking is also changing the way some doctors and patie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Dr. Jeff Livingston operates a medical center for women in Irving, Texas. His office uses password-protected software to share information with patients.
“We provide the patient full access to their medical care. Anything I can see, the patient can see. All of their notes, all of their doctor visits are right there. All of their lab work is right there. ” Dr. Livingston says the software has increased efficiency, reduced costs and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patients.
67.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we can know _________.
A. most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is reliable
B. people shouldn’t rely on the Internet for medical advice
C. more people now turn to the Internet for medical advice
D. doctors are no longer the patients’ first choice
68. The underlined words “off the charts” in Paragraph 3 mean _________.
A. very popular B. not accessible(可进入的)
C. far away from D. not attractive
69. By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patients with rare diseases can _________.
A. find effective cures B. get emotional comfort
C. ask for financial support D. consult doctors anytime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of Dr.Livingston’s software
A. It cuts down medical expenses.
B. It decreases the time spent on medical care.
C. It takes doctors closer to their patients.
D. It gives patients a medical test online.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完成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列各小题,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后。
例?______ was that the young player performed extremely well in the table tennis tournament. (delight) 令球迷欣喜的是那位年轻的球员在乒乓球锦标赛中表现得极为出色。 答案?What delighted the fans/made the fans delighted
1. The rules that our school has made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almost every school in our city. (apply)
我们学校制定的规则正被运用于我们城市的几乎所有学校。
2. Edu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attach)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3. There is a long table by the w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iles of books on different topics. (lie)
靠墙有一个长桌子,上面放着关于不同主题的成堆的书。
4. It makes wide bends or meanders through low valleys to the plains _____________________. (grow)
河水蜿蜒缓慢地穿过低谷,流向稻谷生长的平原。
5.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a deep blue sky ,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 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 time)
我记得非常清楚,曾有一段时间,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往神迷过。
6. Your pay is ﹩600 in the first half year , and then you can ma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uch)
你的头半年的工资是600美元,然后你能挣得两倍的钱。
7. The TV organizers ____________________ to find four musicians who could act as well as sing. (plan)
电视策划者原本计划找到四个既能演唱又能表演的音乐家。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do what others think impossible! (fun)
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是多么有趣!
9. The book for my 18th birth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s the best present I have ever received. (cover)
我的18岁生日礼物书,它的封面是蓝色的,是我曾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n TV yesterday, it has been snowing the whole day in Beijing. (forecast)
正如昨天电视上预报的,北京一整天都在下雪。
第二节 书面表达(共1题;满分30分)
最近你们班级开展了一次讨论活动,主题是:英语考试是否要进行口试。你是班长王力,请你根据下表所提供信息,给某英语报社编辑写封信,介绍讨论的情况。
4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 60%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口语是英语的基本技能之一;考试中增加口试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而且课本中也有要求,学生学了口语就应该考。 口试主观性强,口试结果不一定公正。目前大多数学生口语欠佳,口试时机不成熟。
注意:
(1)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
(2)词数:120
(3)参考词汇:口试 oral test; 主观的 subjective; 公正的just
Dear Editor: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ve had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include an oral test in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truly
Wang Li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媛女yuán 瞭望liào 訾詈zǐlì 旸谷yáng
B、房檩lǐn 否泰pí 横槊shuò 弄堂nòng
C、猗郁yí 踯躅chíchú 颓圮pǐ 浸渍zì
D、侘傺chàchì 骋怀cěng 愀然qiǎo 山阿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斑驳 凭虚御风 旁稽博采 短小精悍 
 B 、敛裾 繁芜丛杂 终南捷径 无动于中
  C 、房椽 乌鹊南飞 放荡冶游 摇摇欲坠  
D、 涸辙 静燥不同 潦草塞责 绿草如茵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朱光潜先生治学,辗转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而且每一个学科都不是浅尝辄止,最终他成就了自己的学问,成为中国第一位美学家。
B、《烛之武退秦师》着意描绘人物语言,文中烛之武凭借天花乱坠的辞令,智退秦晋联盟,显现出他娴熟的外交技巧。
C、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不仅性情相合,连志趣爱好都一样。毕业分手三年来,他们一直书信联系,藕断丝连。
D、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的出口无论是产品结构,还是市场结构、贸易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深受中东市场的欢迎。
B.某市出现了非法利用电脑诱骗中小学生参与电子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反应十分强烈。
C.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 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D.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让人烦恼的事情,这种心态不仅会消解烦恼,而且能助人成功。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现代剧作家,浙江人。《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统一。
B.《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为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C. 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D.《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美丑对照的原则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慢生活”流行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6.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7.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8.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浣花溪记
(明)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之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①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②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语文读本2》)
注释:①少陵:杜甫曾在长安城南少陵住过,因自称“少陵野老”。
②严公:即严武,曾任剑南节度使,与杜甫友善,多有照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如鉴如琅玕 鉴:明镜。
B、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左:东面。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停。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10.下面各组句子都表明“浣花清远”的一组是( )
①西折,纤秀长曲
②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之委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④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⑥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作者先介绍游踪的起点,然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浣花溪曲折变化的岸形和明暗变幻的水色。
B.第二段作者接着描绘行中之景,重点写的是沿溪种植的竹柏。因溪的远近不同,竹柏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近看“苍然”“阴森”,是浓绿的色调,远眺“如荠”,是一片朦胧的淡青色。
C.第三段用十分简净的笔墨叙述作者去杜工部祠的行程及途中所见,其中也穿插着引人入胜的景物描绘,溪水与屋舍交相掩映,颇有疏落之美。
D.“是日清晨,偶然独往”,作者不愿与“监司”“郡邑”一同前往浣花溪,是因为“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表明了作者喜欢安静的孤僻性格。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3分)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分)
译文: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译文:
13、请用“/”给句子断句(3分)
出 城 欲 雨 顷 之 霁 使 客 游 者 多 由 监 司 郡 邑 招 饮 冠 盖 稠 浊磬 折 喧 溢 迫 暮 趣 归。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具体分析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写(5分,每空1分)
(1)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2)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游褒禅山记》)
(5) ,鼓瑟吹笙。(《短歌行》)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20分)
读 树
李国文
那时住在东城,去太庙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重温我当年读树的场景。
以前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即使同一品种的树木,无论在山谷里林海起伏,在旷野里连片成群,在公园里彼此相邻,在马路上延绵不断,那也是形态相异,姿式不一,张弛收放,绝非一色。这和我们在大千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同样的道理。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在它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眼前的客观事物与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中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一方面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另一方面与后文写文学的新人辈出相呼应。
C.文章将“树”与“书”这两种记录自然与人世变迁的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各有各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17. 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18. 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19. 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挽联是哀悼死者的专用对联。比如网友为因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长江大学三名90后大学生所写的挽联:救少年献生命天地无情;结人梯铸丰碑人间有爱。请结合有关课文,任选下列一个课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写一则挽联,每句不超过15字。(4分)
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刘和珍 (《记念刘和珍君》)
巴 金 (《小狗胞弟》)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挽联:


22、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汉字的构成能阐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你模仿这种思维方式,从“财、劣、值、舒”中任选两个汉字,联系人生,写两个富有哲理的句子。(4分)
例句:令:“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
墨:打底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3、作文
不知不觉中,我已成为一名高中生。当第一次踏进高中教室的那一刻,一张张陌生的脸庞进入我的视线,我有些欢喜,也有些失落。比起初中生活,高中生活就像一幅神秘的画卷,让人猜不透,看不清,既然选择了高中,便义无返顾、风雨兼程。高中是让我进入大学的阶梯,我的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
请把“我的高中生活_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