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课件-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课件-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全过程”:
全链条(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
全方位(保证人民在政治生活各个方面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全覆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内容)的民主,
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我们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实现了真实具体的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要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各国都有根据本国国情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权利。
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全过程民主,就是所有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2021年,我国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于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覆盖国家治理各个环节,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能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3、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有利于凝聚智慧和力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了民主范围,拓宽了民主路径,发展了民主理论,有利于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笔记一:为什么要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问题探究二:为什么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点亮了中国的民主之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主、反抗压迫和剥削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民主发展进入新纪元,人民当家作主从梦想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好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发展,激发和凝聚了中国人民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1、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制度安排
2、党的领导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3、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4、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5、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量。
笔记二:为什么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问题探究三: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202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要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始终全方位、全过程地确保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笔记三: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激发民主活力,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全过程民主成为维护人民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体系,发展协商民主,为全过程民主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1湖北)中国式民主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七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表明中国式民主:
①实现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目标 ②促进了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③凝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④保障了公民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行使民主权利,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环节,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 )
①实现民主过程全覆盖,不断丰富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
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
③发挥人民群众的核心作用,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④人民当家作主,彰显社会主义全民民主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A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关于中国的民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②全面有效的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因选举结束而中断
③协商民主作为票决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①是基于过程民主比成果民主更为重要②是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决定的③有利于推进实质民主建设向程序民主建设转移④有利于实现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相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自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虹桥街道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始,截至2021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已扩大至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立法联系点极大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所有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民主决策产生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③发展全过程民主需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制度④发展全过程民主能够保障全体公民有效参与民主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B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全过程民主即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要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这一法律制度的完善( )①调整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②革新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③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坚持了群众路线,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对于《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是如何贯彻“全过程民主”的。
2021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在《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过程中,积极践行全过程民主。在该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合肥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草案。立法调研时,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问卷、融媒体平台、有奖征集等方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广泛参与立法活动,发动四级人大代表与群众密切联系。参与网络问卷调查总人数12192人次,提出有效留言6752条;法规起草领导小组“双组长”在市长热线1小时接听来电48个,收集意见建议146条。在巢湖市卧牛山街道基层立法点,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们和辖区居民面对面沟通,心连心交流,为条例修改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于2021年5月28日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施行。202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执法检查等工作,树起法治屏障,强力推动水源治理。
①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在条例修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
②坚持党的领导,为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为民提供根本保证。
③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代表、基层自治组织和网络平台汇聚群众意见,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法规,立法全过程坚持人民民主,确保立法反映人民意志。
④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法规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