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卷考试说明》高考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年《北京卷考试说明》高考解读

资源简介

用一句话概括2013年北京高考历史大纲就是: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删除了选修二。所谓整体稳定指的是古代史和现代史部分,这两部分由于本身不涉及选修二,因此2013年考纲跟去年的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而近代史部分,则围绕删除选修二作了一系列的调整。近代史部分共删除考点6处,修改考点5处,增加考点3处,拆分考点2处,调整考点顺序1处。
  删除的6处考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如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及其渊源、英国宪章运动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反专制斗争。而抗战胜利前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和民主思想的引入和宣传这两个被删知识点,在此之前都是以“睡美人”的形式出现,即虽然列为考点,但是从两套教材交集角度考虑缺乏明确的知识点,同时在考试真题中也鲜有考查,这次的删除对于考生而言意义不大。
  修改的考点分别是启蒙运动、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均为世界史的考点,修改的内容是将原有的△去掉,也就是这5个知识点只考察必修内容。这一变化意味着这5个考点的学习难度在降低,尤其是法国相关的两个知识点将极大的降低考生的备考负担。比如最为混乱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前后的政权更替可能就不会出现在未来的考试之中,学生们不用再为各种政治派别和他们的政治主张头疼。
  拆分的考点有两个,一个是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被拆分成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另一个是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被拆分成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这里最值得广大考生关注的是《人权宣言》※。根据考纲说明,※指的是包括选修二和必修的相关内容。作为删除选修2大背景下考纲明确保留下来的唯一知识点,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虽然2011年北京高考37题第2问已经用非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了该知识点,但不能排除在13年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
  新增加的考点有德国的统一、穆罕穆德?阿里改革和清末新政三处。对于清末新政的增加,单纯从2013年高考的角度意义不大,主要原因是2012年北京高考第17题已经考察了预备立宪的相关知识,2013年将清末新政列入考纲更多的是具有对考纲范围和表述进一步完善的意义。但是其他两个新增考点则需要引起广大13年考生的高度重视。新增考点德国的统一是作为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题下的一个知识点出现的,该标题下还有《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两个知识点。之所以说这一考点需要重视,一方面从知识上,既可以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较,也可以将德国的统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联系,同时德国政治对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和清末新政也有影响;另一方面从考频统计上,北京课改以来真正考察德国相关知识的仅有2009年第23题,此后三年均未涉及德国——2012年第20题D选项虽然提到德国,但实际上是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因此,2013年高考考生对这一知识点应予以足够重视。穆罕穆德?阿里改革是高中历史教学长期忽略的一个知识点,之前不少学校从考试的角度选择放弃,但随着考纲的变化,考生最穆罕穆德?阿里改革至少应该掌握其最基础的知识。
  另外,调整考点顺序的是将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置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前,仅仅是从时间角度作出的调整,没有实际意义。
  在参考样题方面,历史部分更换了其中的四道选择题,并且增加了一道选择题。这次的高考说明用四道2012年的高考试题替换掉了三道2010年以前的高考题和一道2010年的高考题,这可能再传达一个信号,就是北京的高考已经彻底结束了旧大纲时代。非选填题方面用2012年北京卷第37题替换了2010年北京卷第37,保留了2011年第37题。
在这些替换或和新加入考试说明的题目中有几道题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是替换2007年高考第15题的2012年高考14,通过这样的修改入我们推测在2013年的高考将更加注重时序性的考察,特别是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发生历史事件的迁移。二是替换2009年20题的2012年20题,这道表格证明题是在2012年北京高考新增加的史学研究型题目,即从史实中推倒史论,或者在从众多史实中找到能给史论提供依据的史实。相信这种题型在未来的北京各区的模拟和高考中将是非常热门的一种题型。最后就是替换2010年第37题的2012年第37题,2010年第37题如果说是试验品的话,那2012年37题基本上可以说是定型品。大胆的预测未来北京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模式,一定是以某一事物为主线,涉及四个问题,其中第四问是一个表格题。
  综上,2013年高考大纲整体稳定,但它进一步剥离了旧大纲对高考的影响,它将开启使用新教材高考的新纪元。
总体上与2012年的高考生物考试说明对比,2013年的考试说明只字未变,完全相同。这意味着13年高考生物将会延续自新课标改革以后的考查方式和命题风格,逐渐从之前的基础知识考查过渡到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理解能力方面: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具体表现为:1、考试题目当中很难再见到非常直接的教材基础知识的重现,或多或少都会结合题干信息,考查知识点的本质、规律或者成因。2、更多的基础知识将会融入到图标、坐标曲线以及其他数学方式当中,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图文转换的能力,活学活用。3、题干中可能会更多地出现日常生物现象,并且结合教材所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理,得到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不仅要求考生能熟悉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包括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具有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和初步探究的能力,也就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从去年的高考题目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这种变化,理综卷后面的三道生物大题全部是以探究性实验的方式考查教材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比如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遗传规律的应用和水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等。实际上,这一类题目也有较为明显的解题技巧:大多数实验题的实验课题常表现为探究(验证)X对Y的影响或者探究(验证)X的生理作用。只要考生平时有一定的练习,会很容易发现,X实际上就是自变量,也就是实验中要求控制的单一变量,而Y表示的就是因变量也就是实验现象或者结果。当能够找出正确的单一变量以后,只需要注意在做题过程中保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变量唯一且就是X,那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处理方式也就一目了然了。当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区别对照组合和实验组,当单一变量是某种化学物质时,一般缺失组就是对照组;而当单一变量为试验条件时,往往正常组就是对照组。
获取信息能力方面:生物题的题干文字可能越来越多,常会涉及到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或者是生物科学史的重要事件。实际上,这不是意味着考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关注课本以外的各种新信息,重点应该放在训练自己的审题技巧和速度,要求能迅速的找出题干信息中的要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题眼。而想具备这种快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就需要彻底理解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有目的性地去结合题干的新信息,对选项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实际上就是对上面三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先理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然后获取题干中给出的新知识或实验现象的信息,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测判断;当然也可以考查作出推断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实验遵循的基本实验原则等;还可能出现对现有实验思路的纠错和改正等。
  总之,按照稳中求变的高考的既定方针,2013年高考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变动,大体上会保持和去年基本一致的考查方式和命题风格。所以考生还是应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用一句话概括2013年北京高考历史大纲就是: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删除了选修二。所谓整体稳定指的是古代史和现代史部分,这两部分由于本身不涉及选修二,因此2013年考纲跟去年的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而近代史部分,则围绕删除选修二作了一系列的调整。近代史部分共删除考点6处,修改考点5处,增加考点3处,拆分考点2处,调整考点顺序1处。
  删除的6处考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如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及其渊源、英国宪章运动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反专制斗争。而抗战胜利前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和民主思想的引入和宣传这两个被删知识点,在此之前都是以“睡美人”的形式出现,即虽然列为考点,但是从两套教材交集角度考虑缺乏明确的知识点,同时在考试真题中也鲜有考查,这次的删除对于考生而言意义不大。
  修改的考点分别是启蒙运动、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均为世界史的考点,修改的内容是将原有的△去掉,也就是这5个知识点只考察必修内容。这一变化意味着这5个考点的学习难度在降低,尤其是法国相关的两个知识点将极大的降低考生的备考负担。比如最为混乱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前后的政权更替可能就不会出现在未来的考试之中,学生们不用再为各种政治派别和他们的政治主张头疼。
  拆分的考点有两个,一个是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被拆分成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另一个是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被拆分成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这里最值得广大考生关注的是《人权宣言》※。根据考纲说明,※指的是包括选修二和必修的相关内容。作为删除选修2大背景下考纲明确保留下来的唯一知识点,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虽然2011年北京高考37题第2问已经用非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了该知识点,但不能排除在13年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
  新增加的考点有德国的统一、穆罕穆德?阿里改革和清末新政三处。对于清末新政的增加,单纯从2013年高考的角度意义不大,主要原因是2012年北京高考第17题已经考察了预备立宪的相关知识,2013年将清末新政列入考纲更多的是具有对考纲范围和表述进一步完善的意义。但是其他两个新增考点则需要引起广大13年考生的高度重视。新增考点德国的统一是作为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题下的一个知识点出现的,该标题下还有《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两个知识点。之所以说这一考点需要重视,一方面从知识上,既可以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较,也可以将德国的统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联系,同时德国政治对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和清末新政也有影响;另一方面从考频统计上,北京课改以来真正考察德国相关知识的仅有2009年第23题,此后三年均未涉及德国——2012年第20题D选项虽然提到德国,但实际上是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因此,2013年高考考生对这一知识点应予以足够重视。穆罕穆德?阿里改革是高中历史教学长期忽略的一个知识点,之前不少学校从考试的角度选择放弃,但随着考纲的变化,考生最穆罕穆德?阿里改革至少应该掌握其最基础的知识。
  另外,调整考点顺序的是将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置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前,仅仅是从时间角度作出的调整,没有实际意义。
  在参考样题方面,历史部分更换了其中的四道选择题,并且增加了一道选择题。这次的高考说明用四道2012年的高考试题替换掉了三道2010年以前的高考题和一道2010年的高考题,这可能再传达一个信号,就是北京的高考已经彻底结束了旧大纲时代。非选填题方面用2012年北京卷第37题替换了2010年北京卷第37,保留了2011年第37题。
在这些替换或和新加入考试说明的题目中有几道题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是替换2007年高考第15题的2012年高考14,通过这样的修改入我们推测在2013年的高考将更加注重时序性的考察,特别是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发生历史事件的迁移。二是替换2009年20题的2012年20题,这道表格证明题是在2012年北京高考新增加的史学研究型题目,即从史实中推倒史论,或者在从众多史实中找到能给史论提供依据的史实。相信这种题型在未来的北京各区的模拟和高考中将是非常热门的一种题型。最后就是替换2010年第37题的2012年第37题,2010年第37题如果说是试验品的话,那2012年37题基本上可以说是定型品。大胆的预测未来北京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模式,一定是以某一事物为主线,涉及四个问题,其中第四问是一个表格题。
  综上,2013年高考大纲整体稳定,但它进一步剥离了旧大纲对高考的影响,它将开启使用新教材高考的新纪元。
总体上与2012年的高考生物考试说明对比,2013年的考试说明只字未变,完全相同。这意味着13年高考生物将会延续自新课标改革以后的考查方式和命题风格,逐渐从之前的基础知识考查过渡到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理解能力方面: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具体表现为:1、考试题目当中很难再见到非常直接的教材基础知识的重现,或多或少都会结合题干信息,考查知识点的本质、规律或者成因。2、更多的基础知识将会融入到图标、坐标曲线以及其他数学方式当中,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图文转换的能力,活学活用。3、题干中可能会更多地出现日常生物现象,并且结合教材所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理,得到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不仅要求考生能熟悉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包括实验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具有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和初步探究的能力,也就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从去年的高考题目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这种变化,理综卷后面的三道生物大题全部是以探究性实验的方式考查教材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比如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遗传规律的应用和水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等。实际上,这一类题目也有较为明显的解题技巧:大多数实验题的实验课题常表现为探究(验证)X对Y的影响或者探究(验证)X的生理作用。只要考生平时有一定的练习,会很容易发现,X实际上就是自变量,也就是实验中要求控制的单一变量,而Y表示的就是因变量也就是实验现象或者结果。当能够找出正确的单一变量以后,只需要注意在做题过程中保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变量唯一且就是X,那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处理方式也就一目了然了。当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区别对照组合和实验组,当单一变量是某种化学物质时,一般缺失组就是对照组;而当单一变量为试验条件时,往往正常组就是对照组。
获取信息能力方面:生物题的题干文字可能越来越多,常会涉及到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或者是生物科学史的重要事件。实际上,这不是意味着考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关注课本以外的各种新信息,重点应该放在训练自己的审题技巧和速度,要求能迅速的找出题干信息中的要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题眼。而想具备这种快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就需要彻底理解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有目的性地去结合题干的新信息,对选项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实际上就是对上面三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先理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然后获取题干中给出的新知识或实验现象的信息,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测判断;当然也可以考查作出推断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实验遵循的基本实验原则等;还可能出现对现有实验思路的纠错和改正等。
  总之,按照稳中求变的高考的既定方针,2013年高考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变动,大体上会保持和去年基本一致的考查方式和命题风格。所以考生还是应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