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理试题1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0-5N)1个,大烧杯或透明盛液筒(直径10cm,高30cm)1个,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圆柱形塑料桶(直径3.5cm,预装有150g砝码)1个,水,毛巾1块。操作指引:顺序 操作内容 规范操作指引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G并记入表格中。 (提示:请举手示意)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轻轻拉动挂钩,松手后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不在零刻度线时需要校零。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G,并记入表格中。(手提弹簧测力计上方的拉环,不能手握测力计外壳操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2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将物块部分浸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并记入表格中。 3.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使物块部分浸入水中(保持物块静止),且不碰杯壁和杯底。 4.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入表格中。(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记入表格中。 (提示:请举手示意) 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全部浸入水中(保证完全浸没),且不碰杯壁和杯底。 6.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入表格中。(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4 分别求出物块两次所受浮力的大小并记入表格中,得出正确结论。 7.正确求出浮力大小并得出结论。5 整理器材。 (提示:请举手示意) 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将桌面上的水擦干净。实验记录:物块重G/N 物块部分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N 物块部分浸入所受的浮力F浮1/N 物块全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物块全部浸入所受的浮力F浮2/N实验结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 。物理试题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杠杆平衡,测量力和力臂)实验器材:杠杆(自带厘米刻度)1根,支架(或铁架台)1个,钩码(50g×10个)1盒。操作指引:顺序 操作内容 规范操作指引1 把杠杆安装在支架(或铁架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提示:请举手示意) 1.把杠杆安装在支架(或铁架台)上。 2.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2 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 (提示:请举手示意) 3.在杠杆一侧挂上若干钩码。 4.在杠杆另一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该过程不能移动平衡螺母)3 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正确读出动力和阻力,记录在表格中。 6.正确测量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记录在表格中。4 整理器材。 (提示:请举手示意)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实验记录:(g取10N/kg)实验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cm)1 计算不作要求 计算不作要求物理试题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器材:激光笔(带分光器)1支,平面镜1块,附量角器的白色光屏1个。操作指引:顺序 操作内容 规范操作指引1 正确摆放平面镜、白色光屏和激光笔,组成实验装置。 (提示:请举手示意) 1.将平面镜、白色光屏和激光笔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2.白色光屏要与平面镜垂直。2 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沿着光屏一侧射到镜面的O点,在光屏另一侧找到反射光线,测量并记录对应的反射角与入射角。 3.让激光笔沿着光屏一侧入射到镜面的O点,在光屏上呈现入射光线。 4.在光屏另一侧找到反射光线。 5.测量并记录对应的反射角与入射角。3 改变入射角,重复步骤2。 6.改变入射角,重复操作指引3-5。4 再次改变入射角,重复步骤2。 (提示:请举手示意) 7.再次改变入射角,重复操作指引3-5。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8.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6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提示:请举手示意) 9.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实验记录:实验次数 入射角i / ° 反射角r / °123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东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规范操作指引物理试题4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用电流表测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4.5V), 电流表(0-0.6-3A)1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2.5V)和小灯泡(3.8V)各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操作指引:顺序 操作内容 规范操作指引1 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电源电压调至3V或4.5V。 (提示:请举手示意) 1.连接电路前断开开关。 2.正确连接电路。2 用电流表测出A点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 3.实验前,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在零刻线上 4.电流表校零,选择合适量程,串联接入电路,注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5.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量A点电流,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盘。 6.正确记录数据。3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B、C两点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 (提示:请举手示意) 7.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接到B点,闭合开关,读出数据。 8.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接到C点,闭合开关,读出数据。4 整理器材。 (提示:请举手示意) 9.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小灯泡不需要从灯座取下)实验记录:A点的电流I1/A B点的电流I2/A C点的电流I3 /A物理试题5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为3V),开关1个,定值电阻(10Ω)1个,滑动变阻器(20Ω)1个,电流表(0-0.6-3A)1个,电压表(0-3-15V)1个,导线若干。操作指引:顺序 操作内容 规范操作指引1 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提示:请举手示意) 1.电流表和电压表校零。 2.连接电路前,断开开关。 3.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元件位置不要求一一对应),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2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中。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至阻值最大处。 5.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电表的刻度盘。 6.正确记录数据。3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变为2V,再次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入表格中。 (提示:请举手示意) 7.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电流表的刻度盘。 8.正确记录数据。4 整理器材。 (提示:请举手示意) 9.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阻R两端电压U/V 通过电阻R的电流I/A1 10 1.52 10 2物理试题6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实验器材:通电螺线管磁场演示器(建议由本校老师根据地磁场方向固定方位),菱形小磁针(2个),学生电源(3V或4.5V),开关1个,导线若干,铅笔、橡皮擦。操作指引:顺序 操作内容 规范操作指引1 按如图所示连接电路。 1.连接电路时断开开关。 2.按图示正确连接电路。2 在通电螺线管旁边A位置放1个菱形小磁针,观察菱形小磁针静止时红色端的指向。 (提示:请举手示意) 3.正确摆放菱形小磁针。3 闭合开关,观察菱形小磁针静止时红色端的指向,并把甲图的小磁针对应端涂黑。 4.根据红色端指向在甲图中将小磁针的对应端涂黑。4 断开开关,改变通过螺线管电流的方向。 5.改变电流方向时要断开开关。5 闭合开关,观察菱形小磁针静止时红色端的指向,并把乙图的小磁针对应端涂黑。 (提示:请举手示意) 6.根据红色端指向在乙图中将小磁针的对应端涂黑。6 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得出正确的结论 7.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7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提示:请举手示意) 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不需要移动螺线管)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市 学校 姓名 考生号 座位号装 订 线东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规范操作指引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选填“有关”或“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