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中考试复习练习一、选择题:1、古希腊艺术“常见的主题来自神话传说,并且是那些特别家喻户晓的”,它的展示场所是城邦公共场所而非私人宅邸或专家俱乐部,观众与评判者是广大城邦公民而非艺术家或批评家。由此可见,古希腊艺术( )A. 利于培养公民对城邦的认同 B. 维护了神的绝对权威C. 促使民主政治在希腊的普及 D. 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2、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布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材料最能说明雅典( )A. 城市规划合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B. 城市设计理念源于雅典的自然环境C. 民主政治和城市规划形成互动效应D. 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建设影响深远3、“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们瓜分一空,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材料表明( )A. 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标志希腊化时代的结束B.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与东方文化融合的产物C. 希腊文化在帝国瓦解后不仅延续还继续发展D. 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此时已经很频繁4、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灭亡C.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坏5、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由这一记录可以了解到庄园( )A.内部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C.是封君封臣制度的经济基础 D.对农奴进行残酷剥削6、查士丁尼时代以前的罗马法中有要事物与略事物之分,前者指土地和牛马等,其转移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后者则不必。但在《民法大全》中,两者间的区别已经消失,财产转让更加简单易行。这反映出罗马法( )A.有效缓和了罗马阶级矛盾 B.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有意淡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D.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7、奥斯曼帝国手工业者由国家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与分配由国家控制,同样,商业也受国家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由法令规定,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 )A.实行国家垄断工商业的政策 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9、16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以上。其中西班牙上涨的程度高达四倍多,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荷兰,一般也在两倍左右。此现象( )A.引起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化 B.使英国成为殖民强国C.导致西班牙丧失殖民优势 D.使欧洲经济中心转移10、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推行了各具特点的殖民政策。其殖民目的由开始的“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到“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再发展为“瓜分世界,抢占投资场所”,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与发展 B.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加C.世界市场的日益形成与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1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入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商业革命的发展 D.自然科学的发展12、“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一过程( )A.有利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C.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确立了东方从属西方的关系13、美国学者雅克·巴尔赞曾说:“宗教改革严格来说并不是宗教改革,而是神学革命。因为基督教并未让位于另一个宗教,西欧人仍然笃行《旧约》中的奇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的评价说明了宗教改革( )A.本质上是神学革命 B.解放了人们思想C.改变了信仰的形式 D.放弃了宗教信仰14、1848年,德意志爆发了争取自由与统一的革命。1849年,谋求以民主方式统一德国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皇帝,但遭到其拒绝。这一做法表明,威廉四世( )A.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 B.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C.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 D.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15、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参选率一直是个困扰。北卡州近两届选民参选率只有69%左右,选民参选率最低的夏威夷州只有44.5%.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有财产的限制 B.美国宪政体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C.美国普通民众爱国主义观念淡薄 D.经济危机抑制了美国民众参政的热情16、黑死病(1348- -1350 年)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的存在与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歌颂人生、伸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劫后余生者所处的时代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追求社会契约 B.放弃宗教信仰 C.倡导人文主义 D.提倡天赋人权17、“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这里的“他们”是指( )A.共产国际领导人 B.巴黎公社领导人C.科学社会主义者 D.空想社会主义者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气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卡尔·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19、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0、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情势下的城市自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 )A.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 B.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C.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 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二、解答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材料二我们的 [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西塞罗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荀子(1)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 材料二中“全体人民”指哪些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的不同之处。22、【中古时期欧洲的乡村和城市】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材料二材料三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 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示意图反映了西欧出现的哪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这一组织形式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材料二:……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事在公元1493年。上距郑和的航行南洋,凡八十八年。从此以后,西洋人接踵东航,南洋的形势就一变了。所以明代和南洋的交通,要算是南洋诸国,对于我畏威怀德最后的历史。 ──吕思勉《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①②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根据材料②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枢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对明朝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列举“西洋人接踵东航”到中国沿海活动的两个突出事例。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经济发展特征。(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革”。(3)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C 4、A 5、B6、D 7、A 8、A 9、A 10、D11、A 12、B 13、C 14、 B 15、B16、C 17、D 18、B 19、D 20、A二、解答题:21、(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成年男性公民;奴隶主阶级的民主;(3)法律的起源: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法律的作用: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而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22、(1)纽带:土地的封赐。实质:封建等级制度。(2)组织形式:西欧庄园。特征:自给自足。(3)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封建枷锁。途径: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武装斗争。23、(1)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明朝废除丞相(宰相)制度,设立内阁(2)影响: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输入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输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事例:葡萄牙侵占濠镜澳(或澳门),荷兰或西班牙侵占台湾。24、(1)怀疑神;肯定人。(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关系:继承与发展。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25、(1)经济发展特征:传统的农业经济。(2)经济变革:机器大生产(或实现工业化)。(3)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