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欢迎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激趣引入结合视频思考,一生相伴有哪些法律在保护您?中考专题复习法律在我心中七下(第四单元)、八上(第五课)中考复习复习目录课标链接典例直击知识构建链接中考中考猜想课标链接 对应考点 核心素养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法律的特征 2.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3.维权的途径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5.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严守道德底线,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典例直击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材料二:江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到亲戚家聚餐,酒后欲离开小区,工作人员拦住测体温,江某不听规劝,借酒劲打伤物业保安鲁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警方以寻衅滋事将江某行政拘留十日。思考:(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法律分别具有什么特征?(2)材料二中江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3)从法律作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江某为什么被处罚?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江某没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并打伤鲁某被处罚。让人们懂得疫情期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对妨碍、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行为进行处罚,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知识构建要求:1.课前独立完成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图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气泡图、鱼骨图、表格等形式)2.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1.法律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为什么)2.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后果(是什么)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为什么)5.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怎么做)6.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原因:为什么)7.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什么)8.遇到侵害,我们应如何依法求助?(怎么做)9.怎样应对违法犯罪?(怎么做)核心必备考查的内容 时间、题型、分值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2018年(选择题7,2分)法律的特征、作用 2021年贺州市二模(选择题1,2分);2021年八步区一模(简答题15,1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2019年(简答题15(2),2分)三种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2020年(选择题2,2分);2021年(选择题12,2分);2021年八步区三模(选择题6,2分)犯罪的基本特征 2019年(简答题15(1),1分)如何预防犯罪 2019年(简答题15(4),2分;2021年八步区一模(简答题15,2分);2021年八步区三模(选择题6,2分)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关系的启示 2019年(简答题15(3),2分)知识背记游戏请同学们先背记知识4分钟,然后我们一起来参与开奖游戏。(要求:1.主要背记易混淆的、还没记牢的知识。2.背记过程中可以同桌合作,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快 点 准 备开 奖 游 戏 即 将 开 始法律的三个特征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法律的作用有哪些?链接中考1.(2018贺州)2017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严厉惩治侵害幼儿园儿童的犯罪行为,全面维护儿童合法权益。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D2.(2021广西贺州)请你根据以下图示,判断李军的行为( )B? (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触犯法律) 被拘留10天(后果)A.无故旷课,网吧上网B.无证驾驶,路上飙车C.拾到手机,拒绝归还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3.(2021海南)被告人仇子明(新浪微博名“辣笔小球”),因诋毁、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的戍边英雄,被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请回答下列问题:(1)仇子明的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答案】(1)严重社会危害性。(2)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中考猜想材料一:为了让孩子们度过健康、安全的春节假期,2022年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两级检察院未检干警前往钟山县两安瑶族乡三联村开展“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活动,把检察机关的关爱与温暖切实送到困难学生和群众心中。材料二: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材料三:调查发现,70%左右的犯罪与网络有关,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特别是色情、暴力等内容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容易诱发犯罪。除此之外,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也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犯罪。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设计1-3个问题,并做好答案。2.同桌交流,并展示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月作品060602.mp4 法律在我心中(课件)中考复习道德与法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