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议题式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议题式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统编版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增强对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 认识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合法经营,依法致富。
公共参与: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创造。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懂得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
2.能够阐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和意义。
3. 用实例说明实行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的内涵和意义
4.阐述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和途径。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小张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大型国企工作,收入不菲。后来,响应国家“大众创业”号召,小张辞职创业,开了豆腐作坊。经营一段时间后,觉得作坊没有发展前途,他把自己的豆腐作坊作价入股了著名民营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公司又花巨资购买了小李的一项专利技术,并以40万元年薪的条件聘任了一位高管小谢。该公司效益蒸蒸日上。
思考:(1)请依据小张的工作经历,分析小张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2)小李的专利收入和小谢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议题: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
(1)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提示:该村实行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提示:这种分配方式把劳动作为尺度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一)国民收入分配
(1)为什么要进行分配?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名词点击】P45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2)分配方式及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议题: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
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方式方式
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按劳分配的意义P45
情境:
爸妈,我回来了,今天我发工资了,有5000多元呢!
哦,回来啦!头一个月发工资就有这么多!
那可不!一开始因为同学们都说国企工资低我还担心呢,现在看来挺好的,我的工资甚至比一些老员工还多呢。
是吗?那还了得,小毛孩儿拿的工资居然比老同志还多,为什么?
我负责的工作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了任务,单位另外奖励给了我一千元。
婷婷是按照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
为什么同在一家国企,婷婷拿的工资会比一些老员工还多?
请你结合对话内容谈谈这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优点?
(二)按劳分配
1、地位、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具体形式
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判断按劳分配的“三看法”
一看范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二看标准: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三看形式:一般是以工资、奖金、津贴等形式呈现。
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也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也存在差异,因此,同样是公有制,在不同企业中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
为什么要做各项必要扣除?
社会总产品是指在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
马克思认为,“劳动所得”不可能完全属于社会的所有成员,而是由参加劳动的成员获得分配。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每个劳动者之前必须做必要的扣除,因为不做必要的扣除社会就会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对弱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无法实现社会正义。
(4)原因(必然性+重要性)
①必然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P45相关链接)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现阶段为什么一定要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呢?
(1)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无法实现按需分配。
(2)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因此无法实现平均分配。
②重要性(意义):
A、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它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党的十六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情境:
妈妈:忙点好,要不从哪儿来收益?这两个月收益还可以吧?
哥哥:还可以,有300多万吧
婷婷:哇,羡慕死我了!
哥哥:羡慕什么啊,又要投资金,又要搞产品技术创新,还要给工人发工资,管理一大摊子事呢,不好干啊。还是你们好,每月有固定工资。
奶奶:婷婷咱不羡慕你哥哥,我老家的祖屋每月出租也有3000元的收入,给你吧。
对话中涉及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优点?
4、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类别 分配形式
按劳动要素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等的收入
按资本要素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管理要素 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按土地要素 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
按信息要素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等的收入
重要性: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拓展】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名称比较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区别适用 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地位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 ①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②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③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学以致用
小吕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过节还有过节费。
小吕妈妈是一家股份制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
小吕的姑姑也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她以技术入股了企业,除了工资外,年底还获得了分红。
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颇丰。
思考:小吕一家通过哪些分配方式获得收入?
5、我国的居民收入的途径
(1)主要途径:
①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津贴和资金
②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利息、租金
(2)其它途径:
①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
②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探究与分享
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爸爸和妈妈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着双休日来到小吕乡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还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夫的妈妈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有发放残疾人补贴
探究问题:小吕爸爸妈妈、姑姑姑夫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6、劳动
(1)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个人获取收入的要求:
①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 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社会公平?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经济(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2)制度保证: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 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坚持“两个同步”: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
A.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P48名词点击)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两次分配都要重公平)
探究与分享
小吕利用双休日去姑姑家看姑姑,姑姑和姑夫都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还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姑姑还有一个女儿叫小丽,在城里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一万多呢。小吕来的时候小丽正好也在家,小丽和小涛说,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了,她现在的工资比原来又多了一点,姑姑的公公也是农民,现在已经退休在家养老,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姑的婆婆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发放残疾人补贴,看病还有新农合医保报销
探究问题:分析小吕姑姑家脱贫致富的收入来自哪些分配 这些分配那些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
含义 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跟财富生产活动相关的分配。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者实物转移的一种分配过程。(主要是政府对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再分配。)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按劳分配收入和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按劳分配收入和生产要素分配之外获得的收入都属于再分配(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P49相关链接)等公益事业。
(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原因: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个同步)
(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4)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5)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6)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股利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7)必须坚持消除贫困,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