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必修二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识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体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精神: 理解我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基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法治意识: 学习《宪法》关于“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的相关表述,增强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自己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目标】1、识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意义及常用手段。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3、体会党和政府的作用,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法治意识,关注当前的社会经济现象【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为什么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呢?探究: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的保障,责成相关部门做出相应部署。问题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远高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发展中国家。也颇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量贡献率超过30%,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均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高收入国家水平。进一步查阅资料,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成就中国奇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1.重要特征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相关链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财经委员会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研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和政策,研究提出处理重大财经问题、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的原则和指施。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经济工作,把握客观规律,结合地方实际,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探究: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督促地方加快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以乡镇集体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支持业新建、改扩建规模养猪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增养补栏,到2019年11月,猪肉供应量已有大幅度提升,猪肉价格随之回落。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材料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视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有利于实行共同富裕的目标。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1.7%。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究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什么优势 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1)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2)优越性:①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②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探究:抑制猪肉价格续涨的三个利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是,9月份以来,随着有关部门扶持生猪生产各项利好政策落实落地,各地补栏增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可望带动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第二个好消息是,在国家严格要求下,猪肉冻品库存保持较高水平。除国家储备肉外,各地区冻品库存量保持较高水平,部分地区甚至在9月份增加了库存量。第三个好消息是,猪肉等肉类进口增加。今年全球主要猪肉和牛肉出口国产量增加,带动猪肉等肉类出口贸易量明显提升。国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合理调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132.6万吨,同比增加43.6%;进口牛肉113.2万吨,同比增加53.4%。4、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探究与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3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2016到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我国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通过划定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主体功能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国大幅减税降费,实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采取差别化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平均增速。我国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并惩处各类违法行为,通过宽进家,严管的政策导向,激发市场活力。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政府具有哪些经济职能?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1 经济职能和作用(“五通过”)经济职能 重要作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科学的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2)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3)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社会总供给一社会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经济态势 经济滞缓(过冷) 经济过热政府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国债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国债央行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升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目的 刺激需求(升温) 抑制需求(降温)(5)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名称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手段 税率、税收、国债、财政支出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量规模等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的调节来影响货币的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名词点击】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